天天看點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作者:東鄉釋出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在延綿的山路上,走着幾位提着藍色檔案包的幹部,腳踩黃土,風塵仆仆地穿梭在村裡的每家每戶中,對村情戶情如數家珍般熟悉,這就是東鄉縣一群可愛的幫扶幹部,而成德林是他們當中一員。

成德林是甘肅鐵投集團的一名幹部。2019年5月20日,成德林被機關派遣到東鄉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于是,他獨自開車,來到了東鄉的山溝。來的當日,成德林去縣委報到後,便一路西行,直奔幫扶點春台鄉陳家村。

作為一名從甘肅革命老區和貧困縣會甯農村走出來的農民的兒子,眼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村委會簡陋的生活辦公設施并沒有驚訝到他。因為他懷揣着甘肅鐵投集團黨組織的囑托和投身脫貧攻堅戰一線戰場的熱情,作為幫扶隊伍的一名“新兵”,勇于克服困難,敢于面對挑戰,已成為他的工作精神。在踏上東鄉土地的那刻起,心中便堅定了一定要打赢這場最嚴峻的“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春台鄉位于東鄉縣以西,是一個貧困村全覆寫的鄉,而陳家村更是春台鄉人口最多、貧困面較大的一個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79人,常住人口368戶1876人,2013年底貧困發生率高達43.3%,是全鄉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初來乍到時,由于不熟悉村情民情,也鬧過好多笑話,面對群衆的不信任、不配合,讓他一度情緒低落。于是,怎麼打開工作局面?如何赢得群衆信任?怎樣才能帶領群衆增收?這一系列問題,深深沉在成德林心底,讓他多日夜不能寐,始終牽萦回繞于心間。但他十分堅信,有壓力才有動力,才能更加堅定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正是因為有這些質疑和壓力,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用真情打動百姓,用發展造福百姓,用實幹赢得信任,紮紮實實把陳家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搞上去。”成德林經常說到。村“兩委”成員和常年駐村的幹部對村裡情況最熟悉。作為一個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外來戶”,如何融入進去,如何把他們抓工作的方法路子學到手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先過語言障礙關,主動學習東鄉語,積極與同僚群衆交流,聽不懂的及時請教,慢慢從聽不懂到基本能聽懂,甚至還會說簡單的幾句。再過情感認同關,針對不同個性,不同脾氣的幹部群衆因人而異進行溝通,性格急躁的讓一讓,個性鮮明地容一容。經常主動到幹部群衆家裡坐一坐,将工作學習和村裡建設聊一聊,慢慢地由陌生到熟悉,由生分到友好。後過戶情村情熟悉關,成德林每日都會穿梭于家家戶戶,經常跑到田間地頭,與群衆積極交流,把每戶的情況寫在本上、記在心裡,尤其是對137戶貧困戶家庭,誰家有困難,誰家有病人,誰家養了幾頭牛幾隻羊……他都心中有數。

“舍小家,顧大家”,讓村民的心窩暖起來。成德林把“家”安到了村委會,堅持吃住在村,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解群衆之所困。他把村上的責任扛在肩上,也把群衆的事情放在心上,點點滴滴,踐行着一名幫扶幹部的使命。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硬化和加寬村裡唯一通往縣城的涉及2個村的400多戶的7.8公裡村級公路。”在村民知情大會上,大家一緻贊成了成德林提出的全村第一個“大項目”。村内通往縣城的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損壞嚴重,出行不便,成為困擾群衆的一個大難題,他都看在眼裡。

在貧困山區維修和加寬7公裡多的公路絕非易事。“要修路就要集中資金力量和勞動力量”他對同僚們講到。是以他主動召集“兩委”成員開會,動員村民踴躍參加維修,同時聯系甘肅鐵投集團出資維修。

就在加寬村道的施工現場,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白天施工隊正在攪拌水泥,道路的加寬需要占用馬賢家門口1米寬的地方,施工隊長去跟馬賢協調,結果被轟出家門。成德林回憶說:“當時,他拿着自己家的鐵鍬,手指着施工隊隊長的臉說,你敢動我家門前一寸土,我就敢和你拼命。”在現場,馬賢情緒激動,施工隊被迫立即停工,這讓成德林當下束手無策。在接下來的一天,他前前後後5次踏入馬賢家門口,前兩次都被拒絕門外,第三次去,言語依舊刻薄。他在言語間隙中聽出了馬賢對村裡工作的不滿,覺得村裡對他們家政策不公平,于是他敏銳捕捉到馬賢生氣的“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承諾公事公辦,公平對待,馬賢态度有所松動。成德林趁熱打鐵,告訴他加寬道路也是為了以後大家的孩子上學友善,以後搞養殖産業時,友善車輛出入,這才讓馬賢答應了可以加寬道路。這期間成德林發揮了他不怕困難,用耐心和優秀的溝通智慧,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小插曲”。

從酷暑難耐的三伏天到深秋時節,道路加寬維修持續了2個月,大家總能在施工現場看到他的身影。他經常與施勞工員一道起早摸黑、肩挑背扛,與村幹部一起在現場對圖驗工,被群衆親切稱呼為“監工書記”。在成德林的努力下,村道局部加寬修整、增加安全防護欄,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問題。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真情走訪,換來群衆信任。“隻有摸清底子,吃透村情,做實基礎,才能對症下藥找對幫扶的路子,確定真正‘精準扶貧’,徹底改變群衆對駐村幹部及幫扶工作的偏見。”成德林深知群衆對村幹部有怨言,是幹部的群衆工作沒做好。于是他反複向群衆講解駐村幫扶工作隊的任務和目的,核查貧困戶的各類資訊。每天從早到晚,三個多月下來,他跑遍了全村的所有建檔立卡戶和非貧困戶,全面準确地摸清了陳家村的發展現狀和貧困底數,并有針對性地制定戶發展思路和脫貧措施。他用真情,換來了群衆的信任,也改變了群衆對駐村幫扶工作隊的認識,成德林逐漸從群衆眼中的“外來戶”,變成了他們心中的“自己人”。

群衆細微的小事,總能打在成德林的眼裡。他始終堅持扶志扶智結合。在一次入戶走訪的過程中,他得知拐子社有一建檔立卡戶馬有奴四,家裡共有7口人,其兒子國中畢業後一直在家,馬有奴四和妻子通過在外務工、種植養家糊口,收入微乎其微,看不到任何發展和脫貧的前景。成德林上門勸說,希望能結合縣上“兩後生”教育訓練計劃的政策,讓其兒子通過教育訓練增加一技之長。但是家長愚昧,認為教育訓練隻是做樣子而徒勞無用,兒子年小還不懂事,一直不同意。為此事,成德林面對全家人的冷眼相待登門5次,不厭其煩地講解政策,耐心做說服,終于說服了馬有奴四願意讓他兒子參加教育訓練。接着,成德林積極協調縣扶貧辦和縣職校,讓其兒子參加了縣職校統一開辦的挖掘機勞動技能教育訓練,掌握一門技能,為實作“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村裡從去年疫情發生,就有很多青壯年勞力在家閑着,沒有外出務工,細心洞察村情的成德林開始聯系縣上周邊務工招聘資訊。村民馬奴黑,之前一直在外務工,因疫情原因,年後一直在家,生活資金入不敷出。在村口值班的成德林聽聞此事後,記在了心上,他聯系到縣園林中心,聽說有一名公益性崗位的空缺,他便動員馬奴黑到縣城綠化帶當護林勞工。迄今為止,他依舊在縣城就業,眉宇間,喜悅和滿足之情洋溢在臉上。他說:“現在能實作在家門口就業,不僅收入穩定,而且還友善照顧家庭,以前在外打工,雖然收入可觀,但家庭有緊急事務和農忙時節到來時常常缺席,心裡總是愧疚”。他很感謝這個“外地”書記的幫助,笑容一直挂在臉上……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還有一位是祁家社村民祁哈比,今年年初疫情也把他“關”在了自家的大山裡,直到5月初,依舊待在家裡。成德林在縣城街道上偶然碰到了,很詫異地問他:“為什麼還沒有出去務工”,祁哈比無奈地講到:“今年務工不好找工作。”成德林知道家裡安逸的生活讓他滋生了懶惰思想,于是立即聯系縣扶貧辦詢問東西部協作務工項目,為祁哈比講述了縣“122”勞務獎補政策。回到家的他和妻子說了這個“好消息”,妻子支援并願意一同前往陪同外出務工。在縣扶貧辦的組織下,于今年6月,夫妻倆一同去南昌市同興達精密光電有限公司上班。就在前幾天,夫妻倆跟成德林微信聯系說,這裡工資高,生活也很友善,他們生活很幸福,感謝書記的幫助。這些細微的祝福,提振了成德林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信心。這種細小的細節不斷打動和溫暖着陳家村村民心。

在平時的工作中,成德林采取走村串戶,和群衆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黨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惠民政策,激勵廣大基層群衆堅定信心,自力更生,早日脫貧緻富。

帶着思考走進大山,帶着情感融入生活。起初,走在陳家村陌生的大山裡,感到無比空曠、寂寥還有點凄涼。如今,走在這熟悉的鄉村小道,看那放學嬉戲的孩童、悠閑散步的老者、袅袅升起的炊煙和那伴着夕陽歸家的牛羊,心裡油然而生的是親切和溫暖。

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才是徹底擺脫貧困的硬道理。由于陳家村自然條件惡劣,人均耕地少,要想讓老百姓富起來就要發展産業、鼓勵就業。2020年8月5日,陳家村農民養殖農民合作社舉行分紅儀式,本次分紅的是2019年入股的建檔立卡戶,共計20戶96人,每戶分紅1200元,共計分紅2.4萬元。合作社目前存欄牛38頭,基礎母牛9頭,計劃今年再納入20戶建檔戶入股,逐漸實作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全覆寫。

成德林在一個月時間内,完成全村137戶建檔立卡戶和特困家庭的資訊,建立工作問題台賬,并在深入了解貧困群衆生活狀況基礎上,加班加點,精準施策,制定了《2019年預脫貧戶短闆問題工作台賬》《“兩不愁三保障”分析研判表》和月重點工作計劃,并推廣到春台鄉各村。他白天走訪入戶,了解村情民情,利用晚上時間學習脫貧攻堅各類政策,積極參加縣、鄉組織的業務技能教育訓練,同時主動向其他幫扶幹部學習,給自己充電,提升脫貧攻堅能力。他時刻把群衆疾苦挂在心裡,當了解到陳家村衛生室面積不達标問題,積極協調甘肅鐵投集團投資17萬元援建一所标準化衛生室,目前已經傳遞使用,極大地解決了老百姓就近看病難的問題。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廣泛開展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成德林先後協調組織幫扶機關、幫扶責任人3批次100餘人次深入到每位貧困戶家中,遇困幫扶、提高幫扶工作滿意度,向駐村工作捐贈生活用品,為村部購買辦公用品、檔案盒、書箱等辦公裝置,為駐村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還積極協調集團公司出資10萬元購置垃圾清運車輛1台,垃圾收集箱8個;為對精準有返貧風險建檔立卡脫貧戶、有緻貧風險的邊緣戶家庭修建了50平方米标準圈舍一座,解決了陳家村環境差,擴大養殖規模條件受限的問題。

去年面臨州縣貧困退出驗收考核,大量資料表冊需要滾動更新,大量的印證資料需要補充完善,各項工作任務非常繁雜,壓根沒有喘息時間。在艱巨任務面前,又開啟了一場新的攻堅沖鋒,“5+2”“白加黑”成為常态化工作模式,主動放棄國慶節假日,隻能邊幹邊學,一面抓貧困退出驗收準備,一面通過召開駐村幫扶工作隊會議和村黨員大會、支委會、群衆代表座談會,全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意。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農路越修越平坦;貧困群衆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幹淨衛生的飲用水接進了貧困群衆家中;患病貧困戶順利報帳了醫療費用……陳家村的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坐在同一條闆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獲的才不隻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作為駐陳家村脫貧攻堅幫扶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他主動接受了上級黨組織委派到最艱苦的貧困村、從事最繁重和最考驗人的扶貧事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光榮使命和宗旨,在基層脫貧幫扶事業中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共産黨員最出彩的人生價值!

編輯:張自強

責編:胡發偉

監制:康登斐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心系民族情 築夢脫貧路】記東鄉縣春台鄉陳家村幫扶幹部成德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