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書友推薦了我伊坂幸太郎的小說《重力小醜》。

在國内大家比較熟悉的推理小說家是東野圭吾。但實際上伊坂幸太郎在日本的人氣并不比東野圭吾差。
先介紹下作者伊坂幸太郎。他畢業于東北大學法學部,是以我讀了他的基本小說之後發現,在他的小說裡不僅涉及犯罪問題,也有很多關于原生家庭、社會問題、司法公正等方面的探讨。這正是吸引我讀完這本書的主要原因。
故事的一開始給出了雲裡霧裡的線索,可雖然有千頭萬緒,但是伊坂幸太郎總是能夠用豐富、出人意料的想象力将他們捏在一起。個人感覺《重力小醜》這本書與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比較類似。雖然故事涉及犯罪内容,但他的表達不會讓我感受到《白夜行》一類小說的那種壓抑,反而會時不時出現一些激勵人的文字。
下面說說這本書。因為是小說,是以我也不會透露特别多細節,就簡單地分享幾點:
1.為什麼這本書叫《重力小醜》?
書中點題的有兩句話。一句是“小醜在空中蕩起秋千,所有人都忘記了重力的存在。快樂的生存就能擺脫地球的重力。”另一句是“越是深刻的事物越要充滿活力的傳達,像是身背重物卻在輕盈的跳踢踏舞。”
無論是母親被強暴,春坎坷多難的成長,還是父親最後患上癌症……縱然人生充滿太多意外的不幸,他們一家人都坦然樂觀地去面對,互相了解支援,将世人的偏見擋在家門之外。
2.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展開,主人公叫泉,是春同母異父的哥哥。随着全市不斷接連發生縱火案,帶着讀者一起踏上了探究真相的旅途,是以讀這本書會有中剝洋蔥的感覺。
一開始看以為是尋找縱火犯,或者痛斥強奸犯的書,但是其和核心是關于人間的真摯情感。比如,父親沒有因為母親被變态高中生強暴而另眼相看,全家人也沒有因為春是強奸犯的兒子而排斥他,即使後來春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家人也都選擇了了解和支援。這就是愛的力量。
3.這個故事探讨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三個:
一是基因與成長環境之間的關系。比如強奸犯的兒子是也會因為有強奸犯的基因而成為犯罪者麼?人們對犯罪者家屬的歧視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又該如何弱化人們的偏見?
二是犯罪事實與法律制裁之間的關系。日本和我國對少年犯的懲罰都有保留白間的。比如前段時間引起注意的未成年女孩殺害自己的同學,卻因為根據刑法規定,犯罪嫌疑人作案時未滿十四周歲的,依法不追究其法律責任,沒有讓她得到應有的懲罰。那些未成年人明明犯罪了,但是因為法律的規定沒有辦法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樣的判決對被害人及家屬是否公平?是否會導緻不良的社會影響?是否會讓受害者一方進行報複?有一系列十分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三是犯罪者的代價與受害者所承受的傷害之間的關系。書中的犯罪者犯罪之後過得仍然快活,似乎也沒有足夠的檢討。反觀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是十分巨大,難以估量的。而這樣的痛苦應該怎樣去撫平?作者在書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本書讓我覺得十分具有個人特色的一點是,伊坂幸太郎因為自身學識淵博,博古通今,而且比較注重細節,是以在書中設定了許多謎題,可以說特别喜歡玩文字遊戲了。雖然可能在小說被翻譯成中文版後會有點“失真”,變得難以了解,但是不妨礙大家可以在讀的時候感受一下作者清奇的腦洞和字裡行間傳遞的溫情。
事實上,最近因為許多煩心事萦繞,不免焦慮、惶恐、迷茫。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有許多事在當下都是無解的,是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接受最壞的結果即可,一切不好的結果都要看開,都試着用愛去包容吧!
最後給送給大家兩句作者通過主人公父親說出的兩句金句:
所謂人生,就像一條大河,無論你做什麼,都隻能順流而下。
穩定不穩定,反正都逃不了置身于湍流中的事實,隻是一些瑣碎的細節而已,最後的方向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改變,是以隻要随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