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知怎地,做事時心不在焉,想着趕緊做完回去讀書;到真沒事閑時,又讀不進去書,胡思亂想,迷茫焦慮。是形勢的變化需要尋找某種答案?還是生活的壓力需要規劃更合理的事業?不能明了,不便問人,泛泛讀書也難得解。書中果有這樣的答案、方法和智慧嗎?
群聊起臉皮這個話題,有人說現在為人處世就得臉皮厚些,要麼容易吃虧;有人甚至說就得不要臉才能賺到錢,某大師都這麼說了;有人說要學臉皮厚,就得讀《厚黑學》、《反經》,還有什麼權謀學等等。臉皮厚或者不要臉靠讀書能學來,怎麼聽着也有點兒好笑。何況哪有那麼簡單,處世還得有“道”吧。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這個“道”,讀書是其中一方法而已。每個人心中的那個道,不能因際遇的變化而失了準的,找到并守護好它,才不會惶惑困擾。“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沒有原則,不知其可。
看到羅汝芳(近溪)先生的一段話:若果然有大襟期,有大力氣,有大識見,就此安心樂意而居天下之廣居,明目張膽而行天下之達道。工夫難得湊泊,即以不屑湊泊為工夫;胸次茫無畔岸,便以不依畔岸為胸次。解纜放船,順風張棹,則巨浸汪洋,縱橫任我,豈不一大快事也哉!(《近溪子集》)——心中有道,順适當下,守道安命,頓覺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