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氣的直哆嗦。
幾天前,他親手制作了五頂香葉冠,送給了最親近的五位大臣。
今天早朝,大家都把香葉冠戴了起來,嚴嵩還專門在冠外罩了一層青紗,顯得格外重視。

頭戴香葉冠的嘉靖皇帝劇照
看到大家如此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嘉靖不禁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目光一撇,忽然發現内閣首輔夏言并沒有佩戴香葉冠。
嘉靖有些不高興了,問道:夏閣老,你的香葉冠呢?
誰知不問還好,一問夏言還來勁兒了,隻見夏言振振有詞道:我是大臣,戴這玩意兒幹什麼,皇帝你以後也不要戴了……
看着慷慨激昂的夏首輔,嘉靖感到肝疼,好哇,你這白眼狼,看我以後不好好收拾你。
一、夏言因天地分祀平步青雲
嘉靖九年,嘉靖皇帝突發奇想,想把天和地分開祭祀。大臣紛紛上疏反對,首輔張璁告訴嘉靖,天地合祀是祖宗定下的規矩,輕易改變不得。
内閣不支援,大臣全反對,嘉靖皇帝十分郁悶。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像
這時,一封奏折遞到了嘉靖的案頭,奏折洋洋灑灑,引經據典,核心意思隻有一條,就是天地分開祭祀合乎禮法,應該執行。
這份奏折的作者叫夏言,時任吏科都給事中。
拿到奏疏的嘉靖如獲至寶,決定按照夏言的建議,開始實行天地分祀, 并讓夏負責改造天壇。從此,夏言官運亨通,不到一年便從吏科都給事中升任禮部尚書,可謂平步青雲。
二、夏言因擅長青詞受到重用
嘉靖十五年,夏言被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内閣。嘉靖十七年,首輔李時去世,夏言接替成了首輔。
夏言之是以受到嘉靖的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擅長寫青詞。
青詞是一種制式作文,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寫作難度極大,而恰好夏言對這種骈體玄幻很有研究,每每一氣呵成,深得嘉靖的歡心。
三、夏言恃才傲物,嘉靖忍無可忍
估計是擔任首輔後工作忙,壓力大,夏言對創作青詞的熱情開始減退,以至拖稿不交,嘉靖幾次催促,夏言才應付了事。
嘉靖十八年五月,嘉靖巡幸大峪山,夏言前去伴駕遲到,被嘉靖收了銀章和手谕,并要求緻仕,夏言隻好上表認錯。
這年六月,奉天殿慘遭雷劈,嘉靖召見大臣,夏言再次因遲到受到嘉靖斥責。
嘉靖十九年八月,夏言給嘉靖的奏疏裡居然出現了錯别字,又一次被嘉靖批評,嘉靖第二次要求夏言緻仕。夏言趕緊寫了幾篇青詞程了上去,考慮到人才難得,嘉靖原諒了他。
令嘉靖沒有想到的是,夏言至此更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
嘉靖不允許在西苑乘轎,夏言偏要在西苑乘轎;嘉靖希望大家戴香葉觀夏言偏不戴香葉觀;嘉靖不上朝,夏言就不上班……
嘉靖皇帝的底線一次次被夏言挑戰,爆發,隻是時間問題。
四、郭勳事件後,嘉靖懷疑夏言并非孤臣
一直以來,夏言受到重用,除了能力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人緣差。不過,自從郭勳死後,嘉靖逐漸改變了看法。
郭勳是明朝開國功臣武定侯郭英五世孫,也是嘉靖皇帝的寵臣。
郭勳和夏言不對付,每每意見相左。郭勳曾彈劾夏言獨攬大權,藐視朝臣,夏言也不甘示弱,上疏反擊,雙方兵來将擋,好不熱鬧。
後來郭勳因不領敕書被下大獄,嘉靖本意是先關幾天,再找機會釋放,于是暗示大臣适合而知。可大臣們仿佛從此閉了竅,紛紛上疏,要求處死郭勳。更令嘉靖沒有想到的事,沒過多久郭勳居然死在了錦衣衛的監獄。
郭勳之死,使嘉靖懷疑夏言并非孤臣,孤立無援,而是根深葉茂,廣有黨羽。
一、嚴嵩一心想取夏言而代之
嚴嵩和夏言都是江西人,嚴嵩還是夏言一手提拔的。
嚴嵩做了禮部尚書,幾次請夏言吃飯,夏言或者直接拒絕,或者放嚴嵩鴿子,好不容易赴約一次,還早早離席,弄得無比尴尬。從此嚴嵩開始記恨夏言。
後來夏言失寵,嚴嵩一邊繼續拍嘉靖的馬屁,一邊趁機打夏言的小報告,終于在嘉靖二十一年,接替了夏言首輔的職位。夏言也不甘示弱,多次指使禦史多次彈劾嚴嵩。
嘉靖二十四年,為了限制嚴嵩的權利,召夏言回朝。夏言一回來,就架空了嚴嵩,所有公文一概不征求嚴嵩的意見,并罷免了很多嚴嵩提拔任用的人。迫于壓力,嚴嵩不敢直接與夏言對抗作,但對他恨意卻逐漸加深,二人沖突不可逆轉。
嚴嵩像
二、陸炳恨透了夏言
陸炳是嘉靖的發小,又救過嘉靖的性命,是以深受器重,一直做到錦衣衛都督同知。
錦衣衛
不過陸炳手腳不幹淨,喜歡撈黑錢。曾經被湖廣道試禦史陳其學彈劾。夏言當時就要逮捕陸炳治罪。陸炳趕忙給夏言送禮,被拒收,無奈之下,陸炳隻得長跪哭泣,便是痛改前非,夏言才放了他。自此,陸炳恨透了夏言,必欲除之而後快。
三、嘉靖身邊的太監也不喜歡夏言
嘉靖經常讓小太監去夏言處傳旨,夏言從不正眼看他們,把他當奴仆一樣呼來喝去;與之相反,嚴嵩每次都客客氣氣,還往他們袖子裡塞錢。時間一長,他們就開始再嘉靖面前說嚴嵩好而夏言壞,使嘉靖對夏言不像先前信任了。
嘉靖二十五年,陝西總督曾銑請求出兵收複河套,得到夏言的支援。第二年,曾銑又一次請求收複河套,嘉靖卻因為為大臣都同意收複而有所動搖。這年底,鹹甯侯仇鸾因被曾銑彈劾,被嘉靖逮捕。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兵部将此前商議好的方案上奏給皇帝。嘉靖看後,對收複河套是否可行表示懷疑。
見嘉靖動搖,嚴嵩趕忙上疏攻擊曾銑好大喜功、窮兵黩武,并順勢攻擊夏言專斷朝政。于是嘉靖又一次要求夏言緻仕。
夏言剛走,嚴嵩就代仇鸾起草上書,彈劾曾銑戰敗不報、貪墨軍饷,并托蘇綱行賄夏言來隐瞞罪行,這下徹底坐實了夏言“邊帥勾結近臣”的罪名。
嵩與元、炳謀,坐銑交結近侍律斬,綱戍邊,遣官校逮言。言抵通州,聞銑所坐,大驚堕車曰:“噫!吾死矣。”(明史·夏言傳)
嘉靖先是下令逮捕曾銑、蘇綱,然後命錦衣衛徹查此事。在陸炳的授意下,結論自然是彈劾“屬實”,于是嘉靖派錦衣衛逮捕夏言,經審判,判處死刑。
夏言像
嘉靖二十七年十月二日,夏言被處死,享年六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