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和馬郁惟的訪談約在成都亦禅道館,他曾說,這裡不隻是一家武館,還是一個“武癡”懷着一種“義氣”打造的一片“江湖”。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馬郁惟在亦禅道館接受采訪

黑框眼鏡、白襯衫、淺色牛仔褲,馬郁惟給人的第一印象其實有些文質彬彬,并不是想象中練武之人那般剽悍;但細看,他的眉眼之間又不缺武者的堅毅和韌性。

“關二爺的忠義信、智仁勇是練武之人最看重的品質。”他走進道館的第一件事,便是拜關公。一線香起,今天的采訪就在這煙霧缭繞間開始了。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一場複原中國古戰場的曆史兵器格鬥賽事

說到馬郁惟,就不得不提《古戰魂》。今年2月4日,在域上和美集團“跨界融合·布局未來”2018年品牌釋出會上,一場熱血澎湃的舞台對決讓《古戰魂》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作為《古戰魂》的釋出人,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馬郁惟。

聊到這項賽事,他的眼底有些發亮的東西流露出來,很快便打開了話匣子。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馬郁惟在古戰魂釋出會上

“對中國傳統國術目前的發展我其實挺擔憂的,因為亂象太多了。”在馬郁惟的認知裡,中國傳統國術其實是在戰場上不斷打鬥、厮殺中積累的技術經驗,而中國傳統國術的源頭就是以冷兵器為主的“戰場國術”,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國術卻慢慢偏離了“實戰”的路線,逐漸呈現出一些“耍花架子”的趨勢。

“我想為中國傳統國術正名。”這是馬郁惟在采訪中反複提到的一句話,“而《古戰魂》就是為了複原中國曆史古戰場的對戰形态,發揚中國傳統國術,正本清源,告訴大家中國國術不是‘花架子’,而是真正具備實戰性的國術。”他說自己本就是一個練武之人,甚至被外界評價為“武癡”,做這樣一個賽事,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責任。

聊到起勁時,馬郁惟起身就擺開了架勢,一招一式,信手拈來。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馬郁惟即興演練槍法與拳路的關系

為了確定《古戰魂》賽事裝備的史實性和規範性,馬郁惟還專門組建了一支“專家制甲隊”。他們通過資料研究、出土實物考證等方式,專門研發并生産秦朝到清代時期的甲胄和冷兵器。而且,他的團隊基于成都文化背景及豐富的三國曆史文化資源,正在積極探索三國時期曆史兵甲的還原,他們希望“能夠将三國文化用兵器格鬥的形式展示出來”。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古戰魂

“《古戰魂》作為一項中國曆史兵器格鬥賽事,我們的目标是打造中國曆史兵器格鬥職業聯賽品牌,并逐漸得到官方的認可。”說到這項賽事的發展,馬郁惟神情有些自信,又有些堅定,“其實最根本的還是想為中國傳統國術的發展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一個緻力于發揚中國傳統國術的“武癡”

“我從小在成都長大,别看成都人表面追求安逸、舒适,其實骨子裡都是有血氣的。”馬郁惟擺弄着自己出征羅馬諸國之戰将要使用的“樸刀”,向大家講起了自己習武的曆程。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6歲便開始學習中國傳統國術,馬郁惟的整個童年都在刀、槍、棍棒及各種拳腳套路中度過,這為他奠定了一定的習武基礎。“十六七歲時我開始學習散打、搏擊等現代格鬥,大學時偶然接觸到太極拳、八卦掌等國術,并系統地進行學習。到那時,我叩問國術原理的大門才就此打開。”

“後來,我讀了更多關于國術原理的書籍,就是希望能比較、辨析出中國傳統國術的本來面貌。”馬郁惟眼神落在武館的書架上,滿滿幾層書,裝點的都是延續了整個青春的習武時光,“在我自己遭遇挫折時,也是武藝給了我精神支撐,讓我于低谷中找到自我,支撐前行。可以說,沒有國術,就沒有現在的我。”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而為了實作自己發揚中國傳統國術的夢想,也為了傳統國術與競技賽事的融合,《古戰魂》應運而生。

談到《古戰魂》冠名贊助羅馬諸國之戰botn2018的中國隊參加比賽,馬郁惟對此次出征抱有很大的信心,“《古戰魂》與諸國之戰botn在理念上其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能夠牽頭組織今年的中國隊參賽,也是一次學習、借鑒的好機會。”

5月初,來自北京、上海、新疆等全國各地的十餘名中國隊成員将出征意大利羅馬,參加5月3日到6日的諸國之戰botn2018,屆時,包括馬郁惟在内的兩名成都籍成員也将一同前往參賽。

馬郁惟:一個“武癡”和一顆燃燒的《古戰魂》

不過,馬郁惟對此次出征羅馬并不期以名次上的收獲,他更多的還是希望《古戰魂》能走向世界,吸引各國優秀的國家隊成員參與其中;同時也希望在過程中能夠推動中國傳統武藝、冷兵器文化的世界性傳播。

“國術是我畢生的追求,我希望能夠做一個終生的武者,盡我所能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國術。”馬郁惟說話的聲音并不大,卻字字有力,落在了每個人的心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