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美食衆多,每一個都是富有特色。就比如說這個黃河口大閘蟹,就是東營特色的海産,這大閘蟹的"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幹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而"蟹身肉"則是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素,營養豐富。

是以說呀,到東營遊玩,要品味這些特色的美食佳肴,看看有沒有你喜歡吃的!
上面說了這個黃河口的大閘蟹,其實你知道嗎?還有這個黃河口刀魚也是不錯的,其也是東營的特色海産,且刺少肉肥,肉質緊湊,深受大衆的喜愛。
水煎包:這是東營非遺美食,皮薄餡大,底部金黃焦脆,肥而不膩的豬肉在韭菜的幫襯下,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回味無窮,是東營人早餐和午餐不可缺少的美味食物。
姜太公魚芹:這個是一道著名的地方菜式,屬于東營特色美食之一,也屬于魯菜系。魚芹潔白滑嫩,清鮮爽口,芹菜味濃。
紙包三鮮:這個特是一道地方傳統名菜,屬于東營特色美食,屬于魯菜,其造型美觀,更是鮮嫩爽口,原汁原味。
史口燒雞:其出産于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因其"醇香入骨,酥脆可口,淡鹹适度,味重不膩,營養齊全,南北皆宜"之風味特色,深受食客歡迎。
史口鎮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素有"小吃名鎮"、"燒雞之鄉"的美名,饕餮之客慕名而來,若是能親口品嘗一下剛出鍋的燒雞,更會唇齒留香,流連忘返。
如今,燒雞已經成為美味史口的一張名牌,小燒雞已然發展成大産業,目前,史口已有大大小小燒雞店30餘家,每逢年節,慕名前來訂購的燒雞的人絡繹不絕,燒雞成為史口及周邊群衆走親訪友必不可少的禮品之一。
驢肉: 東營特色美食,一天一頭驢,賣完就收攤。新鮮的驢肉和驢雜,拼盤蘸料、大火爆炒,是東營人宴請賓客不可缺少的大菜。
蛋黃明蝦:這個也是東營當的特産,其做法是将面包放平,然後把蝦、蛋黃放在上面,再放上蝦膠、豬油,然後在蘸上雞蛋和生粉,最後下油鍋炸制而成,外焦裡嫩,即有蝦的鮮美又為蛋黃的香味。
北嶺丸子:利津北嶺丸子,是當地人民舉辦重大宴席時備受推崇的一道名菜,它來源于民間傳統的烹饪技術。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它隻出現在個别家庭宴席上,進入八十年代後,是北嶺鄉陳、趙、嶽、李四家先後把北嶺丸子這一地方名吃推向市場,并逐漸做大作強,成為利津飲食文化的代表。
龍蝦球:這個是由龍蝦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是山東省傳統的地方名菜,也屬于東營特色美食。
孤島鮮魚湯:因湯濃色白、魚肉鮮嫩而遠近聞名。現在,在孤島經營鮮魚湯的不少于幾百家,來這裡品嘗鮮魚湯的人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給孤島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傳說唐代有本地王姓老人做鮮魚湯救濟薛仁貴,從此,鮮魚湯便在黃河口流傳開來。鮮魚湯沒有正宗不正宗隻說,看看哪家門口豪車多,去這家就沒錯。
王祥卧魚:臨沂城北有一村莊,此村青年王祥,其繼母病卧突然想吃鯉魚,但王祥無錢購買,時置隆冬,河水冰封,王祥便到村西河内橫卧冰面上,欲以體溫暖化冰面捕魚。
王祥之舉感動上蒼,一鯉魚破冰而出。王祥喜獲鯉魚,其母食後病情逐漸好轉,後人遂将村更名為孝友村,河為孝河。而東營廚師以此典故用黃河野生鯉魚烹制了"王祥卧魚",菜特點是湯色奶白,口味鮮醇。
孔雀三鮮:這個說采用山東沿海三種特色的海鮮進行精制而成,是較高檔宴會的首選菜品,此菜運用炖、燒、扒三種傳統方法組合而成,造型美觀,形象逼真,品味鹹鮮,營養豐富。得到衆口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