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這個夏天,被認為是國内首檔呈現國人燒烤情節的紀錄片《人生一串》以一種熱氣騰騰的市井姿态,走向了觀衆的心和胃。這部由哔哩哔哩視訊網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在豆瓣斬獲了8.9的高分,許多觀衆直言,這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讓人一看就有食欲”。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今晚8點,《人生一串》的最後一集将在b站更新。總導演陳英傑在接受晨報專訪時坦言,雖然對燒烤這個題材有過一定預期,但沒想到能火到現在這個程度,“燒烤本身比一般的食物更容易引發食欲。而最根本的一點,是大家的生活、回憶裡有這個東西,胃口很容易就被調動起來了。”

從《無肉不歡》《比夜更黑》到《來點解藥》《牙的抗議》 ……單是每一集的片名,《人生一串》就讓人眼前一亮。在這部6集的紀錄片裡,主創團隊按照肉類、特殊食材、素菜、骨頭等進行分集,宛如與食客一起“點菜”的編排,打破了以往美食紀錄片的“套路”。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總導演陳英傑告訴記者,最初他考慮過從食材來源、地域特色等傳統紀錄片的思路講述這個燒烤的故事,但一稿一稿地推翻之後,他和團隊還是想做點不一樣的,“我們實際上是按照人的不同心理,燒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來安排的。”

但既然是拍美食,人人都有發言權。有人在彈幕裡“抗議”,剛在第一集《無肉不歡》裡過了把瘾,就被第二集《比夜更黑》中的烤蟬蛹、烤動物眼睛吓破了膽。也有人調侃,《人生一串》裡沒有科普資訊,因為一科普就再沒人敢吃了。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對此,陳英傑笑言,專注“暗黑食材”的《比夜更黑》原本并非計劃于第二集放出,但由于該集完成度高,團隊決定提前放出,“這些特殊的食材很多人沒看過,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觀衆的,紀錄片也需要給大家資訊量。”他同時認為,《人生一串》的側重在市井、在美食,而非健康生活,“我們生活中有大量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東西,你适可而止地享受,它對于人生就是一種慰藉。人活得過于纖塵不染,幸福指數就會比較低。”

銀川的烤羊蹄花、昆明的烤雞腳、錦州的烤幹豆腐卷……《人生一串》在拍攝過程中跑過了30多個城市的500多個燒烤店。但用陳英傑的話說,團隊在拍攝前就做了相當到位的文案工作,“絕對不是按照評分軟體來找”。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然而,在尋訪過程中,團隊并非沒有走過彎路。比如,團隊曾經專門前往錦州一個縣城探尋烤豆腐卷,沒想到波折重重,先是在東北一月的嚴寒中苦等店家兩個多小時,随後才極其曲折地找到了一戶做豆皮的人家。“等檢查完我們的記者證,那家人才告訴我,他們已經不再手工做豆皮了。好在他們也提供了線索,後來才有了出現在節目裡的錦州幹豆腐卷。”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而随着不斷的走訪,《人生一串》也記錄下了屬于燒烤那不為人知的“匠心”:銀川的烤羊蹄花師傅,自己從來不吃孜然,愣是靠鼻子聞,掌握了調味的精髓;在長沙,烤韭菜的店主始終“耐得煩”,韭菜要先過水再上火翻烤,火太大會烤焦太小又烤不熟,一切都要剛剛好;烤涼山小豬肉,則必須去涼山彜族人家裡選購,買好還要用幹蕨草和松塔褪毛,滲入蕨草和松樹的香味……當解說詞調侃“如果按照這個标準我們可能壓根就沒吃過闆筋”,立刻有彈幕呼應,“如果按照《人生一串》的标準,我們就壓根沒有吃過燒烤。”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如今已然是“燒烤行家”的陳英傑說,非要說探店有什麼訣竅,他看中的是“老字号”和“客流量”,“老店經過了時間和食客的自然選擇,如果它口味不行,肯定存活不下去。當然,更直接的,你還可以看看客人多不多。”

“好吃!”“看餓了!”打開哔哩哔哩上的《人生一串》,你就能看到許多喊餓的“彈幕”,這也被認為是《人生一串》成功的重要原因。在陳英傑看來,燒烤本身就是特别“帶食欲”的,“在火上嗞嗞冒油發出聲音,加上食客的回報,效果會很好。”事實上,除了采用常見的美食紀錄片拍攝手法,《人生一串》 的解說詞也設計了一些“小陷阱”,“我在形容味道時,會反複說很辣、很酸,說了兩三次以後,觀衆的胃口可能就被調動起來了。當然,最根本的一點還是大家的生活習慣裡、回憶裡有燒烤,有感受。”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有意思的是,有着滄桑聲線的陳英傑自己擔任了解說。“當時我們試了很多有名的解說、聲優,但感覺都不是特别對勁。做片子時,每個導演都要配音,最後大家審片普遍反映我的聲音還挺接近那種燒烤攤上的滄桑大哥,給你講個江湖故事,聽個熱鬧開心。”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觀衆看到最鮮活、真實的燒烤攤子,陳英傑和所有的導演從一開始就确認了一個拍攝原則,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擺拍。“擺拍像戲,擺好食材、打上燈,拍攝速度很快。但抓拍不行——我想拍烤洋芋,可是半天沒有人烤洋芋怎麼辦?不能強迫,要等待真正的客人來點烤洋芋。”有時,攝制組想用微距鏡頭,要求攤子不能搖晃,但攤主一開始工作就根本顧不上了,“他們在正常做生意,你就要純粹地等,要去抓拍到理想的畫面。我們希望呈現他們正常的生活狀态,不要為我們做什麼改變。”

從自嘲“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黑?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的燒烤店主,到說着“在外面吃再多再好也沒有家鄉味”的食客,《人生一串》中不僅有令人味蕾大開的食物,也有一個鮮活的市井江湖,一群真實的你我他。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仗義每多屠狗輩,我很尊重這些老闆。”陳英傑說,在拍攝中,他看到了很多屬于平凡人的傳奇,比如片中出現的重慶小腦殼燒烤,老闆曾經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關了鋪子帶着物資去救災;比如在武漢開烤蝦球店的老闆娘,下崗後原本經營水果鋪,卻在看到隔壁燒烤攤的孩子被人欺負時挺身而出,意外得到了隔壁燒烤攤老闆一天的指點,成就了她大半生的事業。“這種故事很有那種江湖的調調,但很多時候限于食材、地域的重複,加上節目篇幅的限制,拍了卻沒有最後呈現。”

《人生一串》為何讓你吃得停不下來?導演說,連編排都像是食客在點燒烤

事實上,“人生”和“一串”究竟如何平衡,是主創團隊最為糾結的問題之一。“我和總制片人王海龍是多年的老朋友,但在這個問題上争論幾乎沒有停止過。我記得開拍頭一天,我們就在一個燒烤店裡談到了淩晨三四點,到最後半個小時,大家一句話都不說了,誰也不能說服誰。”最終,片中食物的比例約70%,人物和故事分别隻占到20%和10%。“過去有太多節目賣弄情懷和故事,有點矯枉過正,但美食紀錄片首先要讓人有食欲,能讓人咽口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