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是蘭州百合采挖、收購的高峰期,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馬家山村有一位村民——王延德,他一會兒檢視百合品質,一會兒與種植戶交流種植百合的經驗。
原來王延德是一家百合加工企業的老闆,現在把企業交給了兒子經營,他就抽空給兒子打打下手。

在西固區金溝鄉,百合是村民們的重要經濟作物。這裡地處海拔1800米至2200米的高原山地,充足的光照、适中的降水、冷涼濕潤的氣候、富含有機質的土地,賦予了它們極佳的品質。村裡土地上的每一顆百合,都要經曆長達9年的生長後,才會進行收獲,所謂“花開九載為輪回,一朝出土身似玉”。
已61歲的王延德從記事起村裡就種植百合,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的父親王學信開始種了1.5畝地的百合,王延德就跟随父親學習百合的栽培技術。“當時1斤百合隻能買到3毛錢,但比種糧食好多了。”王延德說。
随着政府的倡導和百合價格的逐漸提高,百合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産量增加,銷售成了難題。
1997年,王延德開了一家百合加工廠,開始收購、外銷百合,雖然艱難,但還是在北京打開了銷路,讓金溝百合“走出”了山溝溝。
随着年齡的增大,2000年,王延德将外銷交給了兒子王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王通開拓了以廣州為中心,輻射深圳、香港、珠海、澳門、中山、佛山、茂名等市場,也打通了北京、上海、杭州這些一二線城市市場,并開發了盒裝鮮百合片、百合脆片、百合酵素、百合醋、百合粉、百合罐頭、體閑零食等主打産品。
“未來5年内,我們将繼續積極響應國家發展三農、脫貧攻堅的政策,打造千畝蘭州百合全産業鍊生态園區,挖掘百合文化,成立蘭州百合博覽館。”王通說。
堅守大山,子承父業,三代人幾十年如一日,呵護着“百合世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