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鴨顧名思義,有着将三個美食套在一起煮的美食,這三個食物就是菜鴨,闆鴨、鴿子,組合起來的菜肴就是“三套鴨”是淮陽菜之一,在江蘇揚州、高郵一帶發展,成為當地的傳統名菜。古時揚州和高郵一帶盛産高郵鴨(古時揚州和高郵一帶各地盛産麻鴨,現在揚州、高郵地區專門養殖,由于高郵養殖的範圍最廣,技術最先進是以又名高郵麻鴨,是全國三大名鴨之一。就是在湖裡生長的鴨子,成為“南京闆鴨”“鹽水鴨”的制作原料,特别是揚州廚師,由于本地産鴨,更是将鴨子用來制作各種各樣的菜肴,比如“鴨羹”、“叉燒鴨”,用鮮鴨、鹹鴨制成“清湯文武鴨”等名菜,而三套鴨的來由就是在鴨子菜肴的變化中逐漸演變過來的,是清代時,廚師又用鮮鴨加闆鴨蒸制成“套鴨”,在清代《調鼎集》上曾記有套鴨的具體制作方法:“肥家鴨去骨,闆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内,蒸極爛,整供。”後來揚州菜館的廚師将野鴨去骨填入家鴨内,菜鴿去骨再填入野鴨内,又創制了“三套鴨”。因其風味獨特,不久便成為大衆喜愛甚至是推廣到全國的一個菜肴。

這樣的菜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脫骨,這是一個十分考驗廚師功夫的技藝,隻有對鴨子的每一個部位都十分的了解才能夠脫骨脫得完整,才能将鴨的皮肉分離得清楚名明了,不會拖絲帶筋的,才是脫骨做得幹淨的熟練技藝。主要的制作過程是将家鴨、野鴨和鴿子宰殺洗淨,把三禽分别整料出骨,後入沸水鍋略燙。将鴿子由野鴨刀口處套入腹内,并将冬菇、火腿片塞入野鴨腹空隙處,再将野鴨套入光鴨内,然後下鍋出水,撈出瀝幹,将竹箅墊入砂鍋底,放入套鴨,加紹酒、蔥姜及洗淨的肫肝,加清水淹沒鴨身,置中火燒沸去浮沫,用平盤壓住鴨身,加蓋移微入焖3小時到酥爛,揀去蔥姜,拿出竹箅,将鴨翻身至胸朝上,撈出腕肝切片,與冬菇、火腿片、筍片間隔排在鴨身上,放入精鹽再炖30分鐘即成。
菜鴿肉嫩,闆鴨肉質緊實,柴得适中,并且香味十分的濃烈,菜鴨是最上面的一層是脫骨最薄的一成,肉質鮮香嫩滑,以味道鮮鹹香的特質被人們喜愛,裡面還加入了鮮筍、香菇、火腿是秋冬季節滋補的一道佳品。捧着一碗湯,細細的品着其中的滋味,看着外面入冬的風景也是一個美好的事情,在或者是自己在家裡面炖上這樣一份美食和自己的家人圍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氛圍感染着自己。也是快樂的一件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