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意成都(46)

作者:錦城兮雲樂

成都書事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号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宋高宗紹興23年(1153),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福州甯德縣主簿、隆興府通判等職。乾道五年(1169),任夔州(今重慶奉節)通判。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乾道八年(1172),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乾道九年(1173),改任蜀州(今四川成都崇州)通判;後又改任嘉州(今四川樂山)通判。淳熙元年(1174)又調回任蜀州通判,不久到榮州(今四川榮縣)代理州事。淳熙二年(1175),範成大推薦做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員。淳熙三年(1176),免官。寓居于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并自号“放翁”。淳熙五年(1178),奉诏入朝,離開成都。後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故鄉山陰。有《劍南詩稿》。

詩意成都(46)

劍南山水盡清晖,濯錦江邊天下稀。

煙柳不遮樓角斷,風花時傍馬頭飛。

芼羹筍似稽山美,斫脍魚如笠澤肥。

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

【劍南】唐代劍南道西川的簡稱。約當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西和雅砻江以東地區。這裡指成都平原。【清晖】明淨的光輝、光澤。【芼羮】用菜雜肉做成的羹。【稽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的東南。【斫脍】薄切魚片。【笠澤】即太湖。【老夫】作者自稱。

詩意成都(46)

賞析:此詩作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冬天,陸遊51歲,在成都及周邊地區任職已有三四個年頭了。此時,供職于範成大幕府。在此,參議官屬閑散官職,加以與上司範成大舊誼很深,互相又以“文字相交”,故詩人生活得自由自在。詩人确信蜀中山水都很美,可最美的要數濯錦江邊的成都了。在錦官城裡,樓閣林立,他貪戀成都在煙柳掩映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朦胧雅韻,他迷戀的煙柳、樓閣、遊人、飛花那一抹抺幽雅自然的自然之景。詩的五六句極贊成都的飲食,比之老家紹興毫無遜色,可謂秀色可餐。詩的尾聯生發購園久居,白首偕老之情愫,可謂情到深處,欲罷不能矣。陸遊終究還是回到了浙江,想到那個呆了九年的地方,竟成終老之憶。真是“錦城一覺繁華夢”,但“舊遊欲說無人共”,對成都的思念想往可謂至極。

詩意成都(46)

“詩人蜀事”:南宋·陸遊 《懷成都十韻詩》卷,紙本,34.6×82.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詩卷乃陸遊中年退閑暫歸故居時所書。詩甚流麗而字亦清勁可愛。筆勢與五代書家楊凝式相仿佛,清健灑脫。朱熹雲:“務觀筆劄精妙,意緻高遠。”後幅有明代陸釴、謝鋒、程敏政、王鏊、沈周等題跋。清乾隆時入内府收藏。

原文:放翁五十猶豪縱,錦城一覺繁華夢。竹葉春醪碧玉壺,桃花駿馬青絲鞚。鬥雞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壯士臂立綠縧鷹,佳人袍畫金泥鳳。椽燭那知夜漏殘,銀貂不管晨霜重。一梢紅破海棠回,數蕊香新早梅動。酒徒詩社朝暮忙,日月匆匆疊賓送。浮世堪驚老已成,虛名自笑今何用。歸來山舍萬事空,卧聽糟床酒鳴甕。北窗風雨耿青燈,舊遊欲說無人共。省庵兄以為此篇在集中稍可觀,因命寫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