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小說中還是電影中,人總會在分開之後再度相遇,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死而複生。但是電影總歸是電影,生活不是電影,是以分開的人我們再也沒有見過。即使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校園内,或者再大一點就是一個小縣城之中,然而,說了再見之後,真的就沒有再見過。我們總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去懷念,卻不知,一轉頭就是很多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是湯顯祖為《牡丹亭》所做的題詞,不知道什麼時候愛上了你,這一愛就是好多年。

《牡丹亭》又稱《牡丹亭換魂記》、《還魂夢》、《牡丹亭夢》。講述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故事。青春少女杜麗娘在老先生教《詩經》的時候,了解到“關關雎鸠”,于是春心萌動,有一日夢見自己和一個風流倜傥的書生相遇,并且拿柳枝作詩,并且還将她抱入牡丹亭,進行雲雨之樂。
待她醒來才發現隻是南柯一夢。後來她又傳回牡丹亭尋找一些蹤迹,可都未果,後來就成了心頭一病,最後竟然因為無藥可醫抑郁而亡。她的父親把她葬在後花園的梅花樹下,并且給她修了一座梅花庵觀,留一道姑看守。
杜麗娘遊魂到了地府之後,判官問她緣由,查明情況之後,得知她和新進狀元柳夢梅結婚一事,又把她放回了人間。而這時正在進京趕考的柳夢梅染上了風寒,卧病在梅花庵,後來又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兩人恩恩愛愛,過上了夫妻的生活。因為道姑看破玄機,這才和柳夢梅将杜麗娘的墓挖了出來,杜麗娘這才活了過來。
再後來,就是杜麗娘和柳夢梅一起進京趕考,考完之後,就來到了杜家,自稱是杜家的女婿,這把杜家老爺子氣得不輕,認為來了一個瘋子。又聽說這瘋子挖了杜麗娘的墓,這兒正要殺人,那一邊,朝廷派人告知柳夢梅已經中了狀元,柳夢梅這才沒有死成。但是杜家老爺子還是認為這人不正常,是個妖怪,便寫了一封奏折交給了皇上,皇上把杜麗娘傳上了大堂,還拿“照妖鏡”照了一番,确定這是個人,然後這才了解了實情,于是就下令讓他們父女相認,夫妻成親。
這就是牡丹亭的故事,雖然在當時的那個背景下來說,可能是湯顯祖為了打破封建枷鎖的一種武器,但是他所描繪的愛情的确讓人感動不已,為他而死,又因他而生。
相比于《牡丹亭》的美好結局,湯顯祖本人的愛情經曆卻沒有如此美好的結局。世人皆悲《牡丹亭》,半夜誰悲吳玉瑛,這是湯顯祖和吳玉瑛的愛情故事。
這還要從湯顯祖十歲的時候說起,明嘉靖十二年的一天,吳長城攜帶幼女來臨川拜訪好友徐良博,此時的徐良博就在一所私塾之中任教,而湯顯祖就在這所私塾之中讀書。徐良博因為對這個才華橫溢的門生十分的喜歡,是以特地将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好友。
吳長城一看也覺得這位少年不是一般人兒,看看女兒,再看看湯顯祖,吳長城心裡樂壞了。他覺得自己的女兒就應該找這樣的男人,于是他就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向好友訴說自己的心意,而徐良博早就看出了吳長城的心意,于是就将湯顯祖和吳玉瑛兩人介紹了彼此。恰巧的是湯顯祖雖然年紀尚小,但也對這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兒一見鐘情,吳玉瑛也是對這個氣宇不凡的湯顯祖一見傾心。
但是由于兩人年紀尚小,還沒有到要婚配的年齡,是以湯顯祖就等了吳玉瑛六年,在這期間不乏有來提親的人家,但都被湯顯祖以心有所屬一口回絕了。就這樣等到了弱冠之年,湯顯祖終于将吳玉瑛娶進了家門。成親之後,兩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抱得美人歸後,湯顯祖又想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于是湯顯祖參加了一會又一回的考試,但是次次考試次次碰壁。
他一共考了四次,卻沒想到四次名落孫山,如果一次兩次的還有可能說得過去,但是三次四次一定不是巧合了,沒錯,正是有人在背後使絆子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個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們熟知的張居正。
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張居正是個正面人物,但是正面人物也有陰暗的一面,頭兩次是因為湯顯祖的文章沒有迎合考官的口味,那麼後兩次就是張居正搞得鬼了,張居正想要湯顯祖幫自己的兒子在考場上作弊,但是湯顯祖不答應,于是張居正就給人背後使絆子,讓他名落孫山。
也是這接連而來的考試以及次次考試次次落地的打擊使得湯顯祖身心俱疲,同樣吳玉瑛也飽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因為積勞成疾,不幸染上了肺痨的病。後來張居正良心發現,終于讓湯顯祖中了進士,而在湯顯祖考取功名之時,吳玉瑛也為他生下了四個孩子,但是前面的兩個女兒卻夭折了,在經曆了喪子之痛以及生育之難後,吳玉瑛的身體更加的不堪,但是她仍然細心照料着這兩個兒子。
落葉總要歸根,吳玉瑛的身體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于是她提出要回老家養老,臨别之時,湯顯祖将吳玉瑛扶上了船,分别之時,吳玉瑛對湯顯祖說:“永别矣,一生使我開心高興的事有四五次。一是出嫁新婚之時,二是連舉兩個兒子,再就是夫君中舉和登科之日。其餘的大都遺憾不稱心。”湯顯祖也自責道:“餘故窮,幸而薄仕不能偕孺人以樂,病不能視其藥,殁不能含菆近園。二十二年,而僅克袝于祖姑魏夫人之遷日以葬,餘其非夫也欤!”後來吳玉瑛在老家病疾而終,隻留下湯顯祖一人。
後來湯顯祖又娶過幾任妻子,但是吳玉瑛在他心中的地位從未動搖過。湯顯祖也曾在《清明悼亡五首》之中表達了自己對吳玉瑛的遺憾。這時吳夫人已經逝世二十年了。
版屋如房閉玉真,新添一尺瓦鱗鱗。不應廿載還輕淺,好在殷勤同穴人。 沓水青林斷女蘿,廿年松柏寄山阿。南都不解成長别,長送卿卿出上河。 曾夢紗窗倚素琴,何知萎絕鳳凰音。春煙石阙題何事,寒夜烏衰一片心。 枕簟青林一到衙,相看幾月病還家。藥成不得夫人用,腸斷江東剪草花。 欲葬宮商買地遲,深深瓦屋覆寒姿。秣陵舊恨年多少,夢斷紅橋送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