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重慶市涪陵區同樂鄉雪峰村的村頭,清爽的村道,錯落有緻的白茶園,整齊别緻的村民新居,遠望俊逸清秀的雪峰山,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正置身于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但仔細一看,遠處還有幾間破舊的房子,那是農戶們即将還墾的待拆房,從零落的瓦片和斑駁的牆面上不難看出,在不久前,這裡的村裡還過着十分貧窮的日子。村民們說,能從破房子搬到新居,在産業園裡務工掙錢,都得益于一位叫任春燕的女人。說着,一位披着卷發的女性迎面走來,她就是任春燕,她指着綿延的山頭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除雪峰村外,同樂鄉實勝村、青羊鎮群英村也都是公司投資開發并且扶貧的重點地方。
任春燕1966年出生在涪陵區,1985年7月中專畢業後,被分到國有大型企業工作。對于為何進村投資,任春燕說,這得從改革開放說起。
改革開放機遇下成功創業
1993年,改革開放已讓曾經的涪陵區發生了巨大變化,看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在涪陵區畜牧局工作的任春燕計劃下海經商,她和家人一合計,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援。那一年,她承包了綿羊毛公司的建材經營部,但是由于沒有經驗和對市場過于樂觀,那一年她虧損了十幾萬元。“當時一個月工資隻有100多元,感覺天都要塌了。”任春燕說,那時面臨兩個選擇,要麼重新再來,要麼老老實實地上班,掙錢慢慢還債。
經過短暫的糾結後,她還是選擇了繼續創業,1994年,她帶領幾個下崗勞工轉行經營林木業,逐漸打通了上遊貨源通道和下遊銷售管道,僅一年時間,他們便扭虧為盈。199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任春燕在渝北區買了一塊地,幾年後,他們轉型做起了房地産開發,重慶市涪陵宏燕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也被更多人知曉。
房地産市場的迅速崛起讓任春燕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好,到2013年,任春燕已是涪陵區有名的女企業家。
保護鄉村資源帶動發展
2013年,一次機會,任春燕到了同樂鄉雪峰村考察,一灣碧水、幾座青山,站在山頂俯瞰雲霧山川的自然生态美景,她被這裡深深地吸引。然而轉頭一看,泥濘的土路,破舊的房屋,老百姓下山就耽擱半天的現實也讓她心痛不已。
“任總,來我們這裡投資産業有沒得興趣?”見她很喜歡這裡,涪陵區同樂鄉楊軍鄉長這樣問她,任春燕并沒有馬上答應,因為她知道開發可能牽動的資金不小。但在不久後她得知,有一個小公司即将到村上投資,首要規劃便是在雪峰村最好的水源地蓋房子,有着豐富開發經驗的任春燕一想:“這樣要不得,破壞了環境不說,對村子來說也是一種自然資源的掠奪。”
這件事促使任春燕再一次來到雪峰村考察,同時她還了解到相鄰的實勝村和青羊鎮的群英村同樣處在山尖,同樣非常貧困。在多次考察後,任春燕決定,投資這三個村,以公司 農戶 産業 旅遊的方式帶動村子發展。
邀請專家整體規劃村莊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對三個村項目範圍進行整體規劃。”2013年,任春燕在内心無比糾結下,還是下定決心在此做開發,因為她清楚,要想農民過好日子,除了企業的扶持,更要有一個當地農村可以依托生活的産業,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于是在這一年,任春燕邀請了北京巅峰置業旅遊規劃院、深圳等地的旅遊規劃大師多次進入雪峰山林間,在不破壞環境的原則下,對整個項目進行規劃。是以,直到2014年底才正式啟動工程。
背陰山地日照少,看着高山連綿,茶葉遍野,任春燕在思考如何在這高山之中開辟出新天地。在不斷深入調研考察下,她決定以高山産業為主,于是,項目規劃了1500多畝白茶和黃金芽産業園,雪峰山有大片天然竹林,以此為基礎,項目規劃了1000多畝楠竹園,此外還有200畝藍莓,3個渝東黑山羊和涪陵黑豬循環生态養殖場,150畝彩葉林母本園基地,100畝濕地水生植物園,3500畝高山生态牧場。2014年至2016年,項目對雪峰村通往5社、6社的道路也進行了硬化,2017年至2018年,通往實勝村的道路打通,2015年,農民新居184套住房、92間商鋪竣工。
在外人看來,有錢有規劃的任春燕做起來毫不費力,但對任春燕來說,項目的每一小項都是在闖關,因為她知道一旦開始,就不能輕易結束,不能讓村民的希望變成失望。沒有農村生活經曆的她要到農村爬坡上坎,不會與老百姓打交道的她要學着走進農戶的生活。由于自然條件艱苦,項目施工也是一大難題。雪峰村到實勝村4公裡的路是硬生生從山裡挖出來的。“因為坡太陡,外面的機械都不願意來,公司隻好自己買機械修路,6台挖機在半山腰連續工作一年多才打通道路。”任春燕說。山很高,路很陡,困難重重,那年從春風到冬雪,為了一條路,每個從業人員要麼頂着酷暑,要麼冒着嚴寒,在這一年裡,硬生生修出了這條通達路,這條村民們日日夜夜期盼的通往外面世界的路。
農民生活大變樣
2016年,雪峰山居民點修建完成,農戶們陸續搬入新房,從破舊的土牆房子搬到新房,别提多開心了。“現在我們夫妻倆就在公司産業園裡務工,每月都有固定收入,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比以前的日子好太多了。”雪峰村6社的楊正星說。
楊正星原本是貧困戶,任春燕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們家還住在大爛壩水庫,由于父母二人長期癱瘓在床,夫妻倆又無手藝,孩子要讀書,家庭十分貧困。任春燕被楊正星的孝順打動,安排他進公司接受教育訓練,成為一名水電安裝勞工,後來楊正星的妻子也到公司務工,一家人年收入超過5萬元。現在他們不僅住進了新房,還購置了家用轎車,生活已是今非昔比。
雪峰村5社的挖掘機能手王小波也曾生活困難,因為貧困,妻子離家後再也沒有回來,項目進村後,王小波的母親做上了後勤工作,不僅自己有份工作,空餘時間還可以帶帶小孫子,公司也将王小波培養成了挖機手主力。現在他們一家有了經濟來源,也住進了新房子,這兩年王小波又結婚生子,一家人對今後的好日子越來越期盼。
記者了解到,除了長期聘用的村民,項目所需要的季節性用工在300至500人左右,農戶年務工收入在5000至1萬元左右。此外,農戶們承包的土地每畝每年可獲得450斤稻谷,折合市場價的收益,約在650元左右。
截至目前,任春燕在這個項目上已經紮根雪峰山五年。農業投資時間長,回報少,這五年任春燕幾乎沒有收益,一些商界的朋友都說她傻,如果說她拿這幾年的時間投資其他産業,說不定将是另外一番風景,但任春燕卻覺得值得。“今年村裡的藍莓開始采摘,帶動同樂鄉鎮上的商家掙了不少旅遊錢。你再看看現在的村子,生産發展了、生活變好了、鄉風更文明、村容更整潔,等産業發展起來,我們這裡還會吸引更多遊客進村,也會有更多産品賣出去。”
(記者 許真學 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