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水下"熱"産業——從臨江市金鲨合作管到吉林省冷水魚現代養殖

臨江市金鲨冷水養魚合作社老唐被大雨吵醒,他穿上上半身袖子沖向養魚場進水。這時,既不能讓樹枝擋住泉眼,導緻泉水斷絕,也不能讓洪水淹沒灌溉魚塘。

在山中生活了20年後,在專家蕭志國的幫助下,老唐的合作現已擁有10多種珍貴的冷水魚種,正在逐漸走向規模化和現代化。

科研率先打破産業化技術壁壘

冷水魚,常年生活在水溫低于20°C、水清澈、含氧量高的山地水中,屬于綠色無污染魚類。因其肉質細膩、口感鮮美、營養價值高而素有"水寶"之稱。目前,全省冷水魚養殖,從過去的虹鳟魚單品養殖逐漸發展到虹鳟魚、細鱗魚、哲羅鲑魚、紅點鲑魚、美國紅點鲑魚、鴨綠河鲱魚、馬蘇大麻鲱魚等品種的養殖,近年來引進高檔冷水魚三重虹鳟魚(鲑魚),并逐漸走向産業化, 集約化育種方向。

清澈的泉水,通過地下管道繼續流入水箱中的公國魚苗。9月,是新一批幼魚苗的重要"開墾"期,選擇合适的"開"糧對于公國魚的人工繁育和大規模養殖極為重要。蕭志國為他們選擇了新孵化的"小蝦"。

雜交鳗魚是典型的山地急流冷水底魚類,栖息于水溫較低、含氧量高、上遊谷底礫石或卵石谷河及其支流。近年來,由于生活環境萎縮,繁殖受到嚴重威脅,人口急劇下降。2015年,吉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專家肖志國剛剛完成最後一項科研項目,匆匆趕往錯村。從那時起,在山腳下,一個人活了6年。目前,我省對雙魚養殖和大規模養殖的研究處于全國前列。

不僅雙魚,我省近年來以科研為先導,自主創新,推動冷水魚産業發展。2003年,吉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開展了"精細魚苗養殖技術研究",為小規模魚類等本土冷水魚大規模養殖尋找有效途徑。随後對美洲紅斑鲑魚生物學和實用養殖技術的研究,對國産著名魚類養殖關鍵技術的研究,鴨綠江鲱魚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等,為推廣冷水魚養殖提供了技術示範。2012年以來,在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吉林省漁業研究院、省水産技術推廣站、吉林農業大學和各級水産技術推廣機構的部署下,圍繞著名的冷水魚品種,開展了養殖養殖關鍵技術和魚飼料、藥物使用、病害防治、冬季管理等技術, 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和研究成果,制定了相關地方标準,進一步豐富了我省冷水魚産業發展體系。

冷水魚科研項目的不斷發展,為我省冷水魚養殖業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奠定了技術基礎,從規模、技術、産量等方面推動了我省冷水魚類養殖的快速發展。

多方努力擴大規模,現代化

近年來,随着漁業轉型更新,為了充分發揮水産養殖的區域優勢特點,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啟動了冷水魚産業發展規劃,成為吉林省冷水魚産業發展的獨特發展名片,全省漁業發展"三區"布局調整, 明确将東部山區列為冷水養魚重點地區,并提出"321"漁業規劃,為優化全省漁業生産結構,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老唐的合作利用這一勢頭,一方面借助省水産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另一方面借助政府的良好政策,進一步擴大規模。規範建設流池,更新養殖設施,建設智能漁業和優良苗引進育種,開發本土著名品種......這幾年來,從原來隻有少數幾個品種才有十幾個有價值的品種,從原來的幾萬條魚,發展出幾十萬條尾巴,老唐的合作越來越有名氣,不僅吸引了省内一些冷水魚愛好者,東部三省一些地區的農民也經常來這裡尋找更珍貴的魚苗或眼蛋。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已建立了10多個大型冷水魚苗源基地和苗種基地,1個全國級水産苗種場,5個冷水魚省級優良苗場,對基地輻射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目前,全省大型冷水養魚企業達到10多家。

發展區域特色 冷水魚産業走向品牌化

我省位于北緯30度以北,東部部部長白山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等河流的發源地,全區山川溪流交錯,冷水資源豐富,水源豐富,全省重要的冷水河流和溪流如河、鴨子有55條綠河, 牡丹河、渭沂河等,每秒流速大于0.1立方米的泉眼9、龍門湖、松山水庫等冷水湖泊和水庫6個,面積超過100萬畝,約占總水量的1/6-1/8,具有生産綠色水産品的天然優勢。

近年來,随着科研的進步和政府的支援,這一獨特的優勢,發展成為一種産業優勢和品牌優勢。長白山作為我國珍稀冷水魚的集中分布和人工養殖的主要産區,獨特的水生态環境為冷水魚的生存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該地區分布了30多種冷水魚。這些魚以其高貴的特殊産品而聞名,在中國冷水魚資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鴨綠江和圖們江中的一些魚類,在國内乃至世界範圍内都很少見,具有很高的經濟發展價值和科研價值。此外,還進一步加強了本地冷水魚類保護區和物種保護區的建設。1996年在長白縣建立15條溝和16條溝渠,建立了以冷水魚為主的"長白冷水魚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晉升為"吉林鴨綠河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保護冷水魚栖息地和繁殖環境的國家保護區,白山、延邊等地先後成立了"鴨綠河鲱魚"、"馬蘇大麻哈魚""東北七條鳗魚"等水産物種資源保護區,我省冷水魚物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走在正軌上,周邊群衆的保護意識和法律觀念明顯增強,漁業秩序明顯改善,為我省冷水魚養殖業的發展和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摘自: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