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橄榄樹是和平的象征,也能夠代表人們的博愛情懷。
據說它的生命力還特别強,是以第一次看到《白色橄榄樹》這個書名時,感覺意境特别美,同時也在思考:以“白色橄榄樹”作為書名又會是怎樣的故事呢?于是非常果斷地申領了該書,特别期待這本小說能帶給我更多的驚喜。

說實話,也許是年齡的原因,平常根本不太關注網絡人氣作家,更不關心流行的網紅小說,是以這是第一次聽到玖月晞的名字,原來她是知名青春言情作家,早就著有不同風格系列的多部小說,而且還了解到“她善于用勁烈的文字,描述不一樣的愛情”,也許正是這句話,迅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
《白色橄榄樹》以戰地記者宋冉和維和軍人李瓒的愛情為主線,以他們曾經一起看到的“白色橄榄樹”為美好寓意,讓讀者見證他們美好愛情的同時,更讓讀者為之動容,也為他們的遭遇而唏噓不已。
當然他們最值得尊敬的就是:在艱苦的戰争環境下,牢記自己的使命,一直堅持自己的善良,面對重重苦難,也依然不忘身上所背負的責任和初心,也許他們隻是普通的記者和軍人而已,但正是這樣普通的故事卻反而更讓人刻骨銘心。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七十億分之一的緣分。”可想而知,宋冉和李瓒的相遇是多麼不容易。也許在讀者眼中,他們之間的巧合太多了,其實在我看來,他們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種責任的驅使,都是一份愛心的付出,也都是“很平凡的一天”,正如宋冉和李瓒那天下午的初見。
當然在接下來的相處中,雙方點點滴滴的細節都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瓒偷偷塞了10美元給83歲的老人;不僅給小孩水而且還貼心地幫忙擰開瓶蓋,看似舉手之勞的小事,其實對當時的老人小孩來說就是雪中送炭。作為維和軍人,當然李瓒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炸彈爆破之前排除危險,當然自身的這份危險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依然無怨無悔,哪怕最後傷痕累累。
宋冉也一樣,作為戰地記者,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多次去東國,去戰争的最前線,就是為了記錄下最真實的時刻。不管是照片carry還是後來的candy,都是最好的證明。哪怕她是以而抑郁,是以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熱愛的本職工作,但依然堅持初心,為“學生跳樓事件”尋找真相就是如此。正如她自己所說:“當記者無事可做時,世界才是安甯的。”
當然,在《白色橄榄樹》中不僅有宋冉和李瓒,更是聚焦了這兩個優秀群體的塑造,既聚焦于戰地記者的職業沖突,又镌刻了維和軍人所面對的生死難關。
看完全書,特别後悔自己看了“番外篇”,或許是不想接受李瓒離去的事實吧?也或許是慶幸他終于解脫了肉體的痛苦吧?與此同時,心中的不公平感也越來越脹大起來,明明是兩個如此善良而又負責任的好心人,卻為什麼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或許讀者唯一的安慰就是:這就是真實的生活;或許也讓讀者心存最好的期許,那就是:世界和平。唯有世界和平,我們才會擁有最美好的愛情,最幸福的生活。
也許此時的你和我一樣依然意難平,但我突然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寫到這兒,腦海裡還冒出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這首脍炙人口的詩。
是啊,為了自由,為了和平,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感恩為了大多數人安甯的生活,默默付出的人們。是以我也暗自慶幸:從未親身經曆過戰争是如此美好;更慶幸的是,在書中我還能“見過光明,見過善良,見過最美的心靈。”
其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罷了”。面對戰争,更是如此。因為戰争從來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也許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已經難以想像戰争的殘酷,也難以了解戰争的影響,甚至我們很少去關注那些炮火紛飛的地區,但是不得不遺憾地說,戰争依然存在。是以說,世界和平才是我們每個人最美好的願景。
正如宋冉和李瓒在沙漠裡看到“那片和土地連接配接得天衣無縫的白色橄榄樹林”時,許下的美好願望:“希望世界和平”。也許這隻是海市蜃樓而已,但這美景卻永存大家的心中。
書推官: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