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作者:漁人劉文俊

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産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标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内享用一份精品!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草魚的梳狀栉齒

草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其生長快,肉質肥嫩,味鮮美,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在自然狀态下成魚以吃水草為主,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喜食的種類有苦草、輪葉黑藻、浮萍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喂各類喜吃的水草、陸生禾大學草類和精飼料。草魚屬于雅羅魚亞科,俗稱草棒、鲩魚,因為它的身軀幾乎就是細長的圓筒形,穿行在水體中層的水草叢中十分友善。另一個特征是它體側整齊排列着閃亮的菱形鱗片。草魚的嘴巴較寬并且向前突出,嘴唇肥厚。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草魚)

大家都知道,各種草類是具有纖維素的植物,一般不容易被拉斷,但草魚又不能“囫囵吞棗”地把整根草吞食,而要加以消化吸收。再者,在草魚上下颌裡,又沒有見到能切斷草、磨碎草的牙齒,它用什麼辦法把草料切斷、磨碎的呢?原來,在草魚咽腔内,有一個小型”碎草機″,着生在咽喉部位,是以也稱”咽喉齒″。草魚的咽喉齒,長在草魚的咽喉部位,形狀為側扁,栉齒梳狀,似帶鋸齒的鐮刀(側面有橫紋),齒冠傾斜,适合用來撕扯、切斷、咀嚼植物的莖、葉。也就是說,草魚是有牙齒的,不過不長在口上而在咽喉處,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草魚吃的富有纖維素的草料,是以草魚的咽喉齒與衆不同。它的咽喉齒每側各有兩行帶花紋的梳形牙齒齒面呈鋸齒狀,兩側咽喉齒交錯相間排列,牙齒的上面有一層堅硬的角質墊。草魚上下颌咬住草後,靠頭甩動把草拉斷,再送入口内,由咽喉齒将草”切碎”,然後吞入消化道(腸子)内。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草魚的牙齒叫咽喉齒)

新生代以來草魚咽喉齒演化及時空分布研究獲進展

通過對約3000餘枚草魚和類草魚咽齒化石的研究,科研人員發現草魚可能是起源于漸新世早期我國西部的一種肉食性魚類,分布範圍曾比現在廣泛。近日,據《中國科學:地球科學》英文版2021年第11期發表題為《草魚類咽齒化石新屬種時空分布格局及其起源演化與古環境意義》(fossil pharyngeal teeth of grass carp group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paleoenvironment)的封面文章,同時中文版2021年第11期發表了中文題為草魚類咽齒化石新屬種時空分布格局及其起源演化與古環境意義的封面文章(見下圖)。該文章系統地研究了中國東部地區新近紀以來類草魚和草魚咽齒的演化、時空分布并探讨其古環境意義。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中國科學發表封面文章)

草魚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的大江大河中,包括黃河中下遊、長江中下遊、淮河和海河流域等(見下圖)。草魚利用梳狀咽齒取食水中的大型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梳狀咽齒的鯉科魚類,磨損脫落後被地層掩埋的咽齒也是科學家研究草魚演化的珍貴材料。被食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其作為食用或者是清理水體草類的“工作者”,早已經被輸入到很多個國家,受到很高的關注。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現代草魚和草魚咽喉齒化石分布圖:序号1~22 表示類草魚和草魚咽喉齒化石的22個分布地點; 綠色陰影表示現代草魚的天然分布區域)

據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蘇瑞鳳介紹,本次研究對我國22個化石地點出土的草魚和類草魚咽齒化石進行分析發現,齒冠前後都有脊和溝的梳狀咽齒在距今約3300萬年的漸新世早期已經出現。根據内蒙古出土的咽齒化石,建立立了一個絕滅屬種三盛公德造魚,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類草魚,可能是草魚的肉食性祖先。

草魚類咽齒的演化

草魚獨特的梳狀咽齒在我國多個新生代以來的地層中被發現。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齒冠上前後都有脊和溝的梳狀咽齒在距今三千萬前的早漸新世地層中已經出現,雖然和現代草魚的咽齒形狀有着明顯的差別。截止到目前,梳狀咽齒出現在漸新世早期和晚期、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古人類遺址的22個地點中。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研究團隊發現其中來自漸新世兩個地點的咽喉齒化石分别代表了兩個比較古老的絕滅屬種,并建立了德造魚屬(dezaoia)的三盛公德草魚和始草魚屬的劉氏始草魚。

内蒙古杭錦後旗三盛公下漸新統烏蘭布拉格組的三盛公德草魚,它的齒冠側面的脊和溝比較短, 頂端上彎且增大,咀嚼面窄長且較直, 脊的末端尖使咀嚼面邊緣呈鋸齒狀。這種鋸齒狀的咀嚼面邊緣在幼年草魚剛萌出齒中常見, 但在成年草魚的咽齒中尚未發現過。

始草魚屬的劉氏始草魚采自河北安次上漸新統東營組,它的咽喉齒形态更接近于現生草魚,但是齒較厚較短, 齒冠前後側面脊的數目少而短,咀嚼面外側端似乎稍後轉, 化石産自上漸新統,代表了似草魚類的已絕滅的屬種。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草魚的咽喉齒。圖檔來源:u.osu.edu)

另外,采自中新世的大量咽喉齒代表了草魚屬(ctenopharyngodon)的兩個絕滅種,謝家草魚(c. xiejiaensis)和東方草魚(c. orientalis)。青海湟中下中新統謝家組的謝家草魚咽喉齒既有主行齒,也有第二行齒。它的主行齒和漸新世三盛公德造魚及劉氏始草魚相比,脊的數目明顯較多, 脊間的溝更窄, 成年魚齒咀嚼面上沒有尖出的脊的末端。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草魚的咽喉骨及其上的梳狀咽齒:(a) 成年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和valenciennes, 1844)的一對咽骨及其上的咽齒, 背側視, 示原位咽齒, ivpp ov 2636, 前端向左;(b) 草魚左側咽骨及咽齒的3d顯微斷層掃描成像, 前側視, 示兩行咽齒, ivpp ov2636; (c) 一枚右側主行咽齒的線條圖, 示齒的構造, 分别為後視(c1)和背視(c2). 修改自張彌曼等(1985);(d) 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左側咽喉骨具咽齒(a3除外), ivpp v 13714, 背視;(e) 左側主行齒, ivpp v 2452, 前視(e1)、背視(e2)和後視(e3), 采自榆社.)

但與現生草魚咽齒相比,謝家草魚咽齒的齒冠較粗壯, 脊也較粗、較短、較少,齒柄在與齒冠分界處未明顯變細,脊之間的溝比草魚的寬,前後側面的脊都幾乎垂直于咀嚼面。東方草魚來自于江蘇泗洪中中新統早期下草灣組,内蒙古北部三個中中新世到晚中新世和陝西藍田晚中新世的大量梳狀咽喉齒,形态特征與草魚更相似, 表現為:齒柄明顯窄于齒冠; 脊和溝的數目更多, 溝更窄; 脊和溝更長,其長度等于或甚至稍長于齒冠高的1/2, 尤其是位于冠面中部的脊和溝。但這些咽齒形态與草魚仍有明顯差别,如脊和溝的數目還是明顯較少,長度也明顯較短。而上新世以來各地層中出現的草魚咽齒和現代草魚完全一緻,表明現代草魚從上新世已經形成。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草魚因食草的特性,需要的是切斷植物纖維的鍘刀,是以,草魚的咽喉齒形狀像兩個梳子,兩側的梳齒交錯咬合,上面還有小鋸齒,在吞咽下植物後可以迅速将其切斷。草魚與衆不同的梳狀咽喉齒使它可以大量取食水體中較大型的植物(見圖示草魚的咽喉齒)。草魚和其它鯉科魚類口緣沒有牙齒,隻有咽喉齒生長在鰓蓋裡面的一對咽喉骨上。草魚左右兩個咽喉骨上各有兩排咽齒,第一排上的四個或者五個咽齒較大,而第二排上的咽齒非常小。它的每個咽齒齒頸長,齒冠前後側扁,齒冠上咀嚼面兩側具有平行斜向排列的脊和溝,呈現一個完美的“梳子“狀。作為鯉科魚類中一個獨特的屬,草魚學名就來自于這個梳狀咽喉齒。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草魚咽齒的表面是琺琅質,非常堅硬。老的咽齒在不斷取食中會磨損,然後就有新的咽齒生長出來将它替換掉。磨損脫落後的咽齒埋在地層中,成為我們研究鯉科魚類演化非常珍貴的材料。草魚這種獨特的梳狀咽齒在我國多個新生代以來的地層中被發現。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齒冠上前後都有脊和溝的梳狀咽齒在距今三千萬前的早漸新世地層中已經出現,雖然和現代草魚的咽齒形狀有着明顯的差別。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研究團隊發現其中來自漸新世兩個地點的咽喉齒化石分别代表了兩個比較古老的絕滅屬種,并建立了德草魚屬(dezaoia)的三盛公德草魚(dezaoia saintjaquensisgen. et sp. nov.), 和始草魚屬(eoctenopharyngodon)的劉氏始草魚 (eoctenopharyngodon liuigen. et sp. nov.)(圖見圖示草魚的咽喉骨及其上的梳狀咽齒之a和b)。内蒙古杭錦後旗三盛公下漸新統烏蘭布拉格組的三盛公德草魚,它的齒冠側面的脊和溝比較短,頂端上彎且增大,咀嚼面窄長且較直, 脊的末端尖使咀嚼面邊緣呈鋸齒狀。這種鋸齒狀的咀嚼面邊緣在幼年草魚剛萌出齒中常見, 但在成年草魚的咽齒中尚未發現過。始草魚屬的劉氏始草魚采自河北安次上漸新統東營組,它的咽喉齒形态更接近于現生草魚,但是齒較厚較短,齒冠前後側面脊的數目少而短,咀嚼面外側端似乎稍後轉, 化石産自上漸新統,代表了似草魚類的已絕滅的屬種。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東方草魚來自于江蘇泗洪中中新統早期下草灣組,内蒙古北部三個中中新世到晚中新世和陝西藍田晚中新世的大量梳狀咽喉齒,形态特征與草魚更相似, 表現為:齒柄明顯窄于齒冠,脊和溝的數目更多,溝更窄; 脊和溝更長,其長度等于或甚至稍長于齒冠高的1/2, 尤其是位于冠面中部的脊和溝。但這些咽齒形态與草魚仍有明顯差别, 如脊和溝的數目還是明顯較少, 長度也明顯較短。而上新世以來各地層中出現的草魚咽齒和現代草魚完全一緻,表明現代草魚從上新世已經形成(圖見圖示草魚的咽喉骨及其上的梳狀咽齒之e)。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草魚的梳狀咽齒:三盛公德草魚、劉氏始草魚、謝家草魚、東方草魚;a1-3三盛公德草魚(新屬新種)(†dezaoia saintjaquensisgen. et sp. nov.), ivpp v 13691;b1-3劉氏始草魚(新屬新種)(†eoctenopharyngodon liuigen. et sp. nov.), dgof 760001;c1-3謝家草魚(新種) ( †ctenopharyngodon xiejiaensissp. nov. ), ivpp v 5604;d1-3東方草魚(新種) (†ctenopharyngodon orientalissp. nov. ), ivpp v 23881.1.)

另外,采自中新世的大量咽喉齒代表了草魚屬(ctenopharyngodon)的兩個絕滅種,謝家草魚(c. xiejiaensis)和東方草魚(c. orientalis)(圖見圖示草魚的梳狀咽齒之c和d)。青海湟中下中新統謝家組的謝家草魚咽喉齒既有主行齒,也有第二行齒。它主行齒和漸新世三盛公德造魚和劉氏始草魚相比,脊的數目明顯較多,脊間的溝更窄,成年魚齒咀嚼面上沒有尖出的脊的末端。但與現生草魚咽齒相比,謝家草魚咽齒的齒冠較粗壯, 脊也較粗、較短、較少,齒柄在與齒冠分界處未明顯變細,脊之間的溝比草魚的寬,前後側面的脊都幾乎垂直于咀嚼面。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類草魚和草魚的時空和區域分布

本研究報道的兩個似草魚的絕滅屬、種和兩個草魚絕滅種,以及現代草魚咽齒化石,從時間和空間上拓寬了我們對東亞地區特有鯉科魚類演化的認識和了解。結合其生活和繁殖習性及相同地點出土的哺乳動物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地點當時的氣候和水域環境特點。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三盛公德草魚咽齒化石采自現生草魚分布區之外的西側的内蒙古三盛公烏蘭布拉格下漸新統地層中,形态特點表明其不像是植食性魚類。雖然它與草魚類的關系目前還不是很确定,但推測它可能為草魚類的肉食性祖先。這一地點靠近現在黃河河套的西北角,當時可能是溫帶草原環境。劉氏始草魚咽喉齒采自中國東部大港油田安次的上漸新統東營組鑽井岩心,在形态上具有了更多的與草魚相似的特征,說明已具備了更多的草食習性。它的栖居環境可能比早漸新世時更溫和、濕潤。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圖示草魚的咽喉齒)

中新世謝家草魚和東方草魚的出現,表明這些類草魚物種更接近于現生草魚。謝家草魚目前僅發現于青海湟中謝家組。東方草魚發現于中新世中期到晚期的多個地層中,其中四個地點位于現代草魚分布區範圍。江蘇泗洪數千枚東方草魚咽齒化石,還有豐富的鯉科其他魚類的咽齒化石,暗示了當時這裡有大的水體環境及其中含有豐富的水生植物。同時考慮這裡的哺乳動物化石,提示該地區早中新世氣候相對溫暖和濕潤,而江蘇南京上曹村中新統頂部六合組時期的氣候逐漸變得更濕潤,這與歐洲和北美中—上新世幹旱環境日益加劇不同,很可能與東亞地區夏季季風增強有關。内蒙古通古爾地區東方草魚的發現,說明當時當地肯定有足夠大的湖泊或河流,與當地現今氣候非常幹旱, 以短草草原、沙漠、沙丘和高堿性池塘為主的環境非常不同。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根據上述内容可以推測,草魚類起源于漸新世早期中國西部的一種肉食性魚類,那裡當時為溫帶草原環境,與現今草魚的栖息環境不大相同。

類草魚和草魚化石的古環境意義

按照目前發現的似草魚或者草魚化石看,從漸新世晚期到中新世期間,草魚類向東擴散遷徙,遍及中國西部、東部和北部,範圍比現生草魚的分布廣得多。上新世起,伴随青藏高原隆升的增強,東亞地區向東流入太平洋的大江大河形成,同時亞洲夏季風的增強,草魚類分布最終局限于太平洋東岸新環境,演變成現生種,成現在的生活和繁殖習性。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本次研究還解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中國東部的大江大河中,黑龍江和黃河水系都有草魚分布,為何兩大河流中間的遼河水系卻沒有草魚記錄?研究人員推測,遼河很可能也曾有草魚分布,當時嫩江還是遼河的上遊。但第四紀以來,嫩江與遼河之間的長春市及其附近地區因新構造運動而擡升,随着古嫩—遼流域的上遊被黑龍江的大支流松花江襲奪,進而把包括草魚在内的許多魚類被帶到北部的黑龍江,當遼河與其上遊的嫩江分開後,遼河的水量及長度不再能夠滿足草魚的生存和繁殖了。

草魚類的演化說明:漸新世時,中國西部三盛公附近雖然有點幹冷但仍比現今要溫暖; 中新世時,内蒙古中部的氣候也比現今的溫暖和濕潤;從上新世開始,東亞地區氣候和水域生态環境才變得與現代相似。這項研究讓我們感到驚奇和新鮮,我們熟知的典型草食性魚類的祖先竟然是肉食性,讓人們不得不感覺似乎進入了科幻般的時空穿越。

(來源: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學網、騰訊網等;西南漁業綜合)

咽喉齒演化說明:草魚可能起源于3千萬年前中國西部的肉食性魚類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我的頭條号@漁人劉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請登入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衆号,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草魚##魚##淡水魚##四大家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