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目前的vr和4k有點相似。

大火的vr與4k有毛關系?确實沒有關系,但兩者的現狀很相像。那就是終端很多,但應用和内容匮乏。看看現在滿大街的4k電視,但是有多少4k的影片、電視或其他視訊素材?

vr面臨同樣的挑戰。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還記得99塊錢的暴風魔鏡(第一代)嗎?就是那款沉重無比,戴久了脖子酸疼的玩意兒。盡管它屢次被吐槽,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可能是國内第一款vr終端。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facebook花了20億美元收購了oculus,當時業界的普遍反應是小紮花錢像是暴發戶,夠任性。現在看來,小紮畢竟是小紮,眼光沒得說。mwc上facebook真可謂出盡風頭,幾乎吸引了所有的聚光燈,手機反而成了配角。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mwc大會上,vr成為焦點,但媒體和業界關注的仍舊是終端。包括oculus rift和索尼project morpheus,三星可拍攝vr視訊的全景相機gear 360,lg推出的vr眼鏡360 vr,htc的vive pre消費者版全套裝置(包含vr頭盔、兩個無線vr控制搖桿、空間定位傳感裝置以及兩款vr遊戲)。

事實上,很多國内硬體廠商也開啟了vr模式。如聯想與蟻視合作研發的虛拟現實便攜式裝置樂檬蟻視vr眼鏡,魅族與拓視科技depth-vr合作推出的手機vr頭盔,甚至連羅老師的錘子也在為進入vr領域做準備。

據艾瑞統計,從2015年以來,國内已經有超過100家vr裝置開發公司。

再放兩張圖大家感受一下,國内外對于vr的熱情。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國外vr廠商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國内vr廠商

vr終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細心的人會發現,目前幾乎所有的vr應用都隻是聚焦于影視和遊戲領域。然而事實上,vr的應用空間遠超人們的想象。甚至連高盛在關于vr的報告中也宣稱,vr裝置将成為繼電腦、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個計算平台。

不久前,筆者曾經看到有酒店開始應用vr技術。旅行者隻需要佩戴vr頭盔即可360度無死角地檢視酒店的設施及房間的内外部,然後再決定是否入住。

看起來,vr已經開始拓展自己的應用邊界了。

但是3月17日才是vr元年(2016年)的真正爆點,在這一天,阿裡巴巴正式宣布成立内部代号為gm lab(gnomemagic lab)的vr實驗室。這個神秘的實驗室描繪出充滿想象的場景。

使用者足不出戶,逛曼哈頓第五大道,然後買買買;同時,一個由阿裡巴巴主導的vr生态巨無霸平台開始形成。

與百度專注于vr視訊、騰訊聚焦于vr遊戲,阿裡并不隻是耕種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通過平台加速vr普及,促進生态的健康發展,這才是阿裡成立vr實驗室、介入vr領域的終極目标。

回到最初的話題,未來,在阿裡的帶動之下,vr應用的邊界會得到極大的拓寬,vr的相關内容也将會極大地豐富。

事實上,在推出vr實驗室之前,阿裡就已經有了相應的動作。比如領投了magic leap的7.94億。嚴格來說,magic leap專注的是ar領域,相較于vr,這是一個有着更高技術要求的領域。

來兩幅動圖,讓大家感受一下magic leap的實力。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小貼士

vr-virtual reality,虛拟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拟産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拟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拟,讓使用者如同身曆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内的事物。

ar-augmented reality,混合現實,指通過電腦技術将虛拟的資訊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拟的物體實時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ar在技術實作上難度更高,無論在硬體性能、圖像識别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上,都比vr有更苛刻的要求。

掃碼關注阿裡技術保障公衆号,有更多技術幹貨分享。

觀察:阿裡的VR實驗室能解決什麼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