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一代》是攝影師肖全傾盡十年完成的藝術佳作,全方位記錄80、90年代文化藝術界的輝煌行動。
書中收錄崔健、陳丹青、窦唯、姜文……百餘位時代人物,近500幅照片,9萬文字。不僅僅是一部攝影集,也是一件在任何時代都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袖珍影像館《我們這一代》打樣效果
1995年,上海外灘邊站着兩個男人,其中一個西方面孔對另一個東方面孔說:“在法國我有個女攝影師朋友,她用業餘時間拍攝了很多好照片。你的國家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你一定要堅持,也許5年、10年後,你的照片會非常重要。
他們,一個是法國著名攝影大師馬克·呂布,一個是他的徒弟,也是後來被稱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中國人像攝影教父“的肖全。
左:馬克·呂布,右:肖全
1995年秋天,肖全回到家鄉成都,将十多年積累拍攝的照片集結成書,首次出版了《我們這一代》。而其中内容,他拍攝了十個春秋四季。
這場時代拍攝之旅從1985年一直延續到1995年,全方位記錄80、90年代文化藝術界的輝煌行動,“追蹤”崔健、陳丹青、譚盾、張藝謀、陳凱歌、鞏俐、窦唯、姜文、北島、顧城、餘華、史鐵生、賈平凹、王安憶、蘇童、韓少功、唐朝樂隊……等一百多位時代人物,撰寫9萬文字記錄背後的故事。
如此動作,隻此肖全一人。
肖全
可以說,肖全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中國文藝屆的黃金時代。
這些被拍攝者是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孩子,生長于紅旗下,經曆過時代動蕩,但在之後的二三十年裡,開始在詩歌、電影、文學、音樂、美術等領域自由生長,逐漸彙聚成一條磅礴的文藝長河。在并不樂觀的環境下沖破阻礙,打開了一扇改變曆史的大門。
每一張面孔都充滿迷人氣息,這是物質貧瘠卻充滿理想的一代人。
提起肖全,很多人都會說:他是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
詩人柏桦說:“肖全拍誰,就是誰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柏桦 —— 1993 年—— 成都
作家三毛有一天突然想拍一些照片,于是肖全連續跟拍了她三天,将照片送給三毛時,她說:“這不是完整,而是完美。你知道嗎?我十幾二十歲就梳着短發、背着包滿世界地漂,十幾年過去了,還是我一個人。你瞧,這是一個多麼倔強的女人……”
三毛 —— 1990年 —— 成都
1991年肖全給三毛拍的《天堂之鳥》出版,楊麗萍看到後,就托朋友找到肖全,到現在肖全已經拍了她整整二十年,他是親眼看着孔雀變老的人。楊麗萍說:“等我七八十歲的時候,我就誰都不見了,但是我隻讓肖全來給我拍照。”
楊麗萍 —— 1992年 —— 北京
藝術家何多苓無意中看到肖全拍攝的詩人食指,說:“小子,你這樣拍下去不得了!”
郭路生(食指)—— 1993年 ——北京,他手上系着的三把鑰匙,可以打開他在瘋人院病房的櫃子
在網絡中廣為流傳的易知難,也是肖全所拍。
當時易知難坐在那裡很久,一動不動,肖全就不停捕捉按動快門,直到易知難的眼裡突然裝滿淚水。
易知難 —— 1 9 9 0 年 —— 成都
還有歪着頭的窦唯,簡單的t恤和西裝外套,任憑陽光穿過身體。
窦唯 —— 1993 年 —— 北京
姜文手插口袋,笑容輕巧,表情仿佛在說,今天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 —— 1995年 —— 北京
張藝謀正在大聲叫嚷。
張藝謀 —— 1994年 —— 蘇州
陳凱歌直視鏡頭,微揚的嘴角好像有很多話想說。
陳凱歌 —— 1993年 —— 北京
餘華站在團結湖車站前縮起脖子,空中大雪紛飛。
餘華 —— 1993年 —— 北京
肖全在書中寫到:我見到一個穿着短褲、花衣,梳着短發,戴一副眼鏡,手裡提着塑膠袋子的女人。她平靜地略帶一絲笑容地看着我這位素不相識的人在她家門口。
殘雪 —— 1991年 —— 長沙
那時的蘇童住在南京城裡的一間閣樓上,他每天在這裡寫作。
蘇童 —— 1991年 —— 南京
一臉惬意,站在路邊抽煙的西川。
西川 —— 1993年 —— 北京
至今仍然受到很多人關注和喜歡的李保田。
李保田 —— 1991年 —— 北京
全部留着長發的唐朝樂隊,他們看向鏡頭的表情充滿了不羁,
唐朝樂隊 —— 1993年 —— 新疆
表情透着自信和女人味的王安憶,有種說不出的魅力。
王安憶 —— 1993年 —— 上海
譚盾手裡還拿着鐵桶,肖全便按下了快門。
譚盾 —— 1994年 —— 上海
優雅美麗的陳沖,那個時代的演員好像自帶濾鏡。
陳沖 —— 1995年 —— 北京
如今再看《我們這一代》,這些照片所代表的早已不是個人面孔,而是那一整個時代。每一個人物的眼睛都飽含穿透人心的真實和跨越時代的力量。
除了這些珍貴定格,肖全還深入他們的生活,抓到了更鮮活的一面,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空前絕後。
舒婷、北島、謝烨、顧城、李剛、傅天琳在望江公園合影 —— 1986 年 —— 成都
葉文福的表演赢來滿堂喝彩 —— 1986年 —— 成都
栗憲庭在會上很傷感,當代藝術怎麼會走向了市場 —— 1992 年 —— 廣州
呂澎在重慶尋訪青年藝術家,動員大家參加廣州雙年展 —— 1992年 —— 重慶
正在排練的崔健 —— 1992年 —— 北京
窦唯在胡同口吃油條 —— 1993年 —— 北京
李亞鵬帶領家鄉人體驗搖滾 —— 1993年 —— 新疆
楊麗萍在中央民族歌舞團排練 —— 1992年 —— 北京
張藝謀在《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片場和大夥兒吃便當 —— 1994年 —— 蘇州
肖全說:“我曾在北京送給姜文一本舊版精裝版《我們這一代》,走出酒店時姜文扛着那本将近10斤重的書,笑得像個孩子。是以我相信,這本書無論是對于我們這一代,還是80後、90後他們這一代,以及更年輕的一代人來說,都會是一次奇妙的時空旅行。”
2019年,肖全陸續收到很多消息,《我們這一代》過往所有版本均已售罄,很多讀者跑了好多書店都買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肖全決定再版這本書。
後來幾次再版,肖全都無比重視,這次更是如此。
為了讓最新版本達到最優,在過去近兩年時間裡,肖全與編輯、設計師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經過數次會議讨論,版式設計,來往寄送檔案,新增素材,線上溝通和線下交流,最大化規避了以往讀者針對其他版本回報的問題,盡可能做到更好。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肖全翻牆倒櫃為新版新增了近百張之前從未出版過的珍貴照片,而這些素材,将那一張張經典肖像照串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
在即将面世的最新版本中,新增内容有:
早期相關評論文章:
早期手工樣書:
肖全拍攝計劃手稿:
肖全與顧城、張棗、柏桦、崔健、殘雪,陳丹青等人之間的來往信件:
一些未選入正片的照片:
早期盛放膠卷的照相紙盒子:
拍攝期間的車票及其他票據
……
2012年,肖全受邀為聯合國拍公益片《2032:我們期望的未來》,并獲得聯合國頒發"傑出人物貢獻獎";
2019春天,享譽全球的出版社rizzoli出版了國際版《我們這一代》,英文名叫《in china when it all began》,這是出版社的闆起的名字,他說:“我們很想知道強大的中國,在30年前是怎樣面貌。”
如今肖全已經62歲,但歲月仿佛不曾“關照”過他,看起來還是一個充滿少年氣的大男孩,時刻活躍于藝術領域。肖全還為《奪冠》《人世間》《你好,火焰藍》等多部影視劇拍攝人物海報。始終朝氣,步履不停。
如果讓肖全本人形容這本書,就是:“每個人都有能量場,彙聚起來就是一個球體,他媽的,就像一個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