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拔孔雀羽毛哄孩子,會給下一代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

作者:Beiqing.com
拔孔雀羽毛哄孩子,會給下一代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

拔孔雀羽毛的女遊客。圖檔來源:網友釋出視訊截圖。

近日,河北秦皇島景區的一隻孔雀被遊客硬生生拽了一根羽毛,引起網友的關注。

7月10日晚,有網友在社交平台釋出視訊稱,在河北秦皇島燕塞湖景區内,一個帶着孩子的女遊客在景區觀賞孔雀時,硬拽下一根孔雀羽毛,畫面中的孔雀明顯受到很大驚吓,女遊客随後把羽毛交給了自己的孩子。7月11日上午,該景區在媒體采訪中稱,已對景區内的全部孔雀進行了排查,暫時沒發現孔雀有明顯的傷痕,且保留對該遊客的追訴權。

有網友留言稱,景區門口有人賣孔雀羽毛,孩子喜歡可以買,不能硬生生從孔雀身上硬拽,給孩子一個反面教育。這也讓不少網友更加氣憤,這位家長為了哄孩子,連景區的孔雀羽毛都要薅“新鮮的”?

孔雀開屏讓人賞心悅目,開屏時又長又亮的羽毛也确實讓人心動,但看到漂亮的羽毛就一定要“下手”,且據為己有的行為,實屬自私。況且視訊中的家長,又帶着孩子,其明知在景區薅孔雀羽毛行為不妥,還“勇往直前”,實屬惡劣示範。

在孩子眼中,這可不是拿到“戰利品”的“英雄”行為。自己的媽媽無視規則,無視道德的行為也可能會讓孩子意識到,原來隻要“喜歡”,孔雀的羽毛是可以偷偷拽下來的,原來底線和規則可以随意被打破的。家長這樣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教育能算得上有利嗎?

從幼稚園開始,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在教小朋友如何愛護小動物,怎麼到了家長這裡卻當着孩子的面“說一套做一套”呢?此次輿論發酵背後,網友看似是在譴責家長的不妥舉動,實則是擔憂家長的不當的行為對孩子形成不良的示範教育,不知不覺效仿家長的行為,進而一步步變成了下一個“熊孩子”。

“熊孩子”讓人頭疼,也讓人反感,但“熊家長”才是“罪魁禍首”。人人見了“熊孩子”唯恐避之不及,可在這些“熊孩子”背後正是一個個不講理的“熊家長”。如果需要考試合格才能取得做父母的資格,拔孔雀毛的家長必然是不合格的。

在教育孩子上,行動的力量要比語言的力量大得多,影響也更為深刻。這也提醒各位家長,在帶孩子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有時候看似随意的行為,可能就在孩子心裡埋下了種子,好的種子能開花結果,壞的種子也會荼毒甚遠。

□丁慧(媒體人)

編輯:徐秋穎 校對:翟永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