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作者:日日悅讀

196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在廣西桂林拍攝了一部名為《劉三姐》的音樂劇情片。第二年電影上映後,一時間轟動全國,出現了全國人民争看“劉三姐”的盛況,觀衆們都說這是一部人靓、歌甜、景美的佳片,無論是拷貝發行量,還是觀影數量,都穩居當時國産電影的榜首。在東南亞放映時,盛況同樣空前,被當地媒體譽為“山歌片王”。而片中“劉三姐”的扮演者,18歲的桂林女孩黃婉秋一舉成名,成為當時的銀幕女神,也成為那代人最美好的青春回憶。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在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演唱了一系列具有廣西風味的民歌、山歌、對歌,這些歌曲直到今天依然在傳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歌曲并不是黃婉秋本人演唱的,而是由廣西另一位知名演員傅錦華演唱,黃婉秋隻是對口型。這并不是因為黃婉秋唱得不好,她從國小桂劇,有着紮實的演唱功底。之是以沒有親自演唱,主要是因為“劉三姐”一角原定由傅錦華飾演,“劉三姐”的所有唱段也由傅錦華演唱,開拍前唱段就錄制完成。誰知開拍後,導演認為傅錦華不夠漂亮,于是将她換了下來,讓黃婉秋頂替。由于時間緊促,劇組便沒有讓黃婉秋重錄唱段。這也成了黃婉秋的一個遺憾,沒能在這部山歌巨片中留下自己的動人嗓音。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30年後的1990年,黃婉秋終于通過一部電視劇彌補了這個遺憾,她在劇中盡情地舒展歌喉,億萬觀衆領略到了她那純淨、質樸、婉轉的天籁之音。不過,她唱的不是廣西民歌,而是安徽的省劇——黃梅戲。那年,黃婉秋和安徽電視台合作,跨界主演了三集黃梅戲電視劇《黃山情》,據說,這部電視劇的資金是黃婉秋找來的。她的丈夫何有才是該劇的制片人,并在劇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黃梅戲電視劇《黃山情》的故事源于越劇《春江月》,這出越劇曾在八十年代被拍成越劇電影《繡花女傳奇》,由上海越劇院王派表演藝術家單仰萍主演。此次改編成黃梅戲,編劇在保留原作情節的基礎上,将故事的發生地從富春江移到黃山,劇中的唱詞也盡量适應黃梅戲的風格。該劇講述了黃山腳下的繡花女黃山妹,為保護忠良後代,舍棄了自己的名節,忍辱負重将孩子養育成人,最終重獲清白的動人故事。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黃婉秋在劇中扮演中年黃山妹,青年黃山妹則由黃梅戲演員郭霄珍扮演。郭霄珍曾在87版《紅樓夢》中飾演史湘雲,著名黃梅戲演員黃新德飾演大牛,當時還是青年演員黃梅戲著名小生劉國平飾演成年黃寶。安慶黃梅戲資深演員劉廣慧、楊長江也參加了拍攝,分飾黃大嬸、黃老大。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長子王小亞為劇中唱腔配器。安慶黃梅戲著名演員夏麗娟演唱主題歌。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為了充分展現黃婉秋的聲音魅力,安慶黃梅戲作曲家程學勤根據黃婉秋的聲線特點,創作了極富感染力的唱腔。這些唱段全由黃婉秋本人演唱,青年山妹的唱段也由她完成。黃梅戲雖然容易學,但黃婉秋畢竟是跨界演唱。為了唱出黃梅戲的韻味,黃婉秋狠下了一番功夫,她找來許多黃梅戲錄音帶,反複聽,反複琢磨,找準黃梅戲的發聲位置和吐字規範。錄音時,在黃梅戲專業演員的指導下,黃婉秋把劇中黃山妹的唱腔唱得情真意切,韻味醇正,餘音繞梁。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黃山、黃梅,黃婉秋、黃新德,四“黃”集合,蔚為大觀。這部電視劇雖然一“黃”到底,但播出後并沒有“黃”,而是“紅”得一塌糊塗。該劇在黃山、太平湖及安慶桐城文廟實景拍攝,編導将黃山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黃梅戲獨特的音樂美感有機融合,賦予該劇“黃山風光之美、人物心靈之美、音樂唱腔之美”的獨特藝術魅力。黃山的“石猴望月”“仙女指路”等著名景點都在劇中得以展現。而黃婉秋那真實感人的純熟演技,也在劇中發揮得淋漓盡緻,許多場景都演得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黃婉秋梅開二度:廣西"劉三姐"唱起安徽黃梅戲,那是怎樣一種味道

《黃山情》在中央電視台播放後,好評如潮。觀衆們說,欣賞劇中那绮麗的黃山風光,聆聽那悠揚的黃梅唱腔,宛如喝了一杯用黃山泉水浸泡的毛峰茶,令人回味無窮。該劇榮獲第九屆金鷹獎優秀戲曲片獎,第十一屆飛天獎戲曲片三等獎,第六屆全國戲曲電視劇三等獎等諸多獎項。黃婉秋也以自己的精彩演繹和藝術魅力,梅開二度,再一次傾倒了全國觀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