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市委宣傳部聯合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辦,中共邯鄲市永年區委、邯鄲市永年區人民政府、邯鄲廣播電視台、邯鄲日報社共同承辦的“滏水揚帆——滏陽河全域生态修複”大型融媒體新聞宣傳活動走進永年區,以“多媒體形态、多網絡傳播、多資訊服務、多終端展現”的全媒體傳播方式,全面展示永年區在滏陽河生态修複、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經濟高品質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一、區位獨特 四通八達
永年區位于邯鄲市區的北部,總面積761平方公裡,共有17個鄉鎮、363個行政村,人口99萬,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區。作為邯鄲市的“北大門”,它區位獨特、四通八達。永年區地處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中原城市群兩大國家級戰略交彙地,鐵路、高鐵、高速、國道南北貫通,15分鐘可達邯鄲高鐵站,30分鐘可達邯鄲機場,交通非常便捷。
二、曆史悠久 産業明确
永年不僅有着底蘊厚重的人文環境、發達便利的交通環境,還有着特色鮮明的産業環境,近幾年來,永年的區位優勢、産業優勢、文化優勢、地理優勢等也日益凸顯。
永年區也是個曆史悠久的地方。它擁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縣史。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孕育了仰韶文化、古趙文化、太極文化、紅色文化等等。截至目前,永年區擁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特别發源于永年廣府的楊式、武式太極拳,去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永年産業特色非常鮮明。這裡是全國最大的緊固件生産銷售集散中心,年産量多達460多萬噸,産銷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是全市唯一産值超300億元的縣域特色産業叢集。特鋼産業底子比較厚實,永洋特鋼集團是“中國制造業500強”,是全國最大的輕軌、重軌生産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産業發展勢頭也很好,矽谷、金力、高晶、恒永等都是行業龍頭企業,很多産品填補了省内、甚至國内空白。另外呢,商貿物流産業也非常發達,冀南快遞産業園吸引了中通、申通、圓通等快遞巨頭相繼入駐。
近年來,永年區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一号工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發展活力越來越強。現在,各類市場主體就有9.6萬多家,自主進出口經營權企業有44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3家。
三、做活“水文章” 打好“文化牌”
實施滏陽河全域生态修複,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永年來說,這也是推進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的有利契機、重要抓手。按照《滏陽河全域生态修複規劃》和“水清河暢、行洪安全、岸綠景美、貼近自然”的要求,明确了“優生态、塑文化、抓旅遊、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具體來說:
一是圍繞滏陽河、永年窪、濱湖生态濕地,做活“水文章”,打造綠色生态帶。二是圍繞廣府古城、太極拳,打好“文化牌”,打造璀璨文化帶;三是用好沿岸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建設生态采摘園,開發一批特色旅遊項目,打造缤紛旅遊帶;四是建設好沿線的24個美麗鄉村,發展鄉村産業,打造高品質發展帶。
四、堅持“一六六” 重點抓五項工作
圍繞貫徹落實市黨代會、市“兩會”精神,我們謀定了 “一六六”工作思路:“一”,就是“一個目标”,建設富強文明美麗的現代化新永年;第一個“六”,就是“六個定位”,其中,有兩個是放眼全球的,就是打造全球緊固件生産銷售集散中心、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兩個面向全國,就是打造全國綠色蔬菜和有機農産品生産示範區、冀南現代物流集聚區;兩個立足全市,就是打造邯鄲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新區、邯鄲轉型提質發展示範區。第二個“六”,就是“六個實作”,即實作經濟發展大跨越、城鄉建設大提升、生态環境大改善、民生事業大發展、社會治理大提高、政治生态大優化。
重點抓五項工作。
一是堅定不移抓招商、上項目。依托永年的優勢産業,比如緊固件、特鋼、裝備制造等,開展精準招商,再招引一批實力強、效益好的大項目、好項目。持續把項目建設作為“一号工程”,做到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産一批、達效一批。
二是堅定不移調結構、快轉型。推進緊固件産業再規範、再整治、再提升,加快永洋特鋼産業園二期工程建設,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産業,帶動永年現有傳統産業轉型更新,促進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更加發展壯大。
三是堅定不移抓城鄉、促融合。在城市建設方面,主要是向南發展、融合發展,高标準打造洺州新城,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好、把城中村改造好,讓居民出行更便利、居住更舒适。在鄉村振興方面,主要是依托永年大蒜、葡萄、有機農産品等,發展一批特色産業,讓農民增收緻富。同時,繼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更多的廁所、治理更多的污水、硬化更多的街巷,讓鄉村同樣宜居宜業。
四是堅定不移保生态、優環境。通過不懈努力,永年生态環境有所改善,但我們确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大氣污染防治上,我們現在一直在自我加壓,全力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在全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退後十”中彰顯永年作為。水、土污染防治,我們也不敢放松,特别是完成滏陽河永年區段生态修複,永年責無旁貸。
五是堅定不移辦實事、惠民生。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政策向民生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全力以赴幹好民生實事,解決群衆心中的苦事、難事,幹好群衆期盼的大事、要事,讓永年百姓暢享幸福新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