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裡最愛李承铉,是因為……

《披荊斬棘的哥哥》落幕了,讓我一次看到幾十種不同類型的男人,大飽眼福的同時,被一個人觸動到,那就是李承铉。

一直說不出來他身上有哪種魅力,讓人莫名喜歡。

絕對不是長相,絕對不是。

直到那天,看到武志紅團隊的一篇文章,我才明白,

沒錯,就是:

他身上有種直面内疚、自我檢討的能力,也稱内疚力。

《哥哥》裡最愛李承铉,是因為……

為什麼這種能力這麼迷人?

我們是不是都會這樣:在做錯事或者傷害别人後,會産生不同程度的内疚感。

可是大部分情況下,就算當下我們很難受,也會習慣性地否認、回避。

而擁有直面内疚的能力的人,會讓這種難受得到充分的釋放。

比如面對孩子的淘氣。

有一次,娃邊吃飯邊玩,還把米飯打翻,我非常火大,就打了他。

可面對大哭的孩子,我又開始内疚。

最後我說服自己,這種事不能輕易放過,不然下次還會這樣,我沒錯,不要内疚。

事實上,那件事後,我想了很久。

一直在思考,自己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李承铉幾年前參加一檔親子真人秀,裡面也是碰到類似問題。

他女兒淘氣犯錯,非常火大的他讓女兒罰站,結果女兒大哭後,他很内疚,主動道歉。

《哥哥》裡最愛李承铉,是因為……

後來采訪環節,他說:我覺得是自己耐心不夠,應該多了解她,而不是控制她。

有内疚力的人,會第一時間承認自己的内疚。

如果我有這種能力,那在我打了娃後,感到内疚的同時,主動向娃道歉,也許不會讓那種難受的感覺持續太久。

這樣的心态才是健康的。

為嘛?

在内疚力的驅使下,做錯事或傷害别人的時候,能敏銳察覺到自己的問題,并主動檢討,及時修複關系。

這種能力,具備成長功能,特别是在工作中。

我記得,在第4次公演的時候,作為隊長的李承铉,給張淇提了很多建議,可對方沒有聽取,還公然頂撞。

事後,李承铉私下找了張淇,坦誠自己的不好感受,請張淇以後不要再這樣說了。

表達自己的想法後,也耐心傾聽張淇的想法。

他雖不認可,但尊重張淇的想法。

最後,張淇作為團隊代表,票數倒數第一,李承铉隻是主動擁抱、安慰。

《哥哥》裡最愛李承铉,是因為……

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我想,沒人天生是隊長,但經曆一次又一次這樣的事後,李承铉就成長為一個優秀的隊長了。

有内疚力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别人的需求。

自然,這樣的人,成長就更快。

我們公司有個傳奇的項目經理,他帶的團隊,不管做什麼項目,都會賺錢。

十幾年前就這樣,現在很多人更是争相想進到他的團隊裡。

有次技術交流,剛好有機會和他聊天,我發現他身上最大的一個特質,就是能看到别人的需求。

用他團隊人的原話:他很願意傾聽我們的想法,跟他一起幹活,感覺成長很快。

他自己也說:我知道自己也不是萬能的,也會做錯事,做錯了事情,說出來,大家一起看怎麼解決就好了。都是出來賺錢的,沒那麼多事。

做事氛圍好,又能成長又能賺錢,這樣的人,誰都願意跟。

《哥哥》裡最愛李承铉,是因為……

和朋友聊到這的時候,他說:反思和内疚感,在成人身上,都很難很難看到。

很多人在做錯事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對不起,我錯了”,而是:完蛋,我肯定要被罵死了。

為了規避被罵的後果,人一般會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自我攻擊。

比如不小心傷害了人,直接給自己定罪:我怎麼會幹這種事,簡直混蛋,我該死。

先給自己定罪,來換取寬恕。

這種内疚感就太過了。

還有一種是攻擊别人。

比如,打了孩子,情緒失控,卻對孩子說:都是你不聽話,我才會打你的。

否認了愧疚,隻為“保全”自己。

其實不管上面哪種情況,隻要真誠道個歉,溝通下,沖突就能被修複,關系也會更親密。

直面内疚,就是不要過度自責,也不要過度回避。

可大部分的成人,就是沒辦法理性面對内疚,在關系中,沒辦法面對、接納自己的内疚。

這點,我覺得可以和孩子學習下。

有次我生氣,很大聲跟他說話,他問:你為什麼生氣。

死鴨子嘴硬,我答:我沒有生氣,我隻是大聲在說話。

娃回:可是我不喜歡你這樣。

和他一起畫畫,他不小心把筆戳到我手上,我表現出有點疼的樣子,娃看到,立馬問:是不是很痛,對不起,下次我會小心的。

從心疼到道歉,就幾秒鐘,極其自然。

想再“作”一下,也瞬間被治愈了。

能誠實面對内疚,人就沒那麼多沖突,而是能針對一個個現實困難,去解決它。

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得到一點點調整和完善,真正得到成長和蛻變。

我們都曾是個孩子,會表達喜怒哀樂,直面内疚,會自我接納。

可為什麼,慢慢地,我們又失去這種能力了呢?

做個像李承铉這樣,雌雄同體,真實又委婉,陰柔而不是娘炮的成人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