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imer與TimerTask的真正原理&使用介紹

其實就timer來講就是一個排程器,而timertask呢隻是一個實作了run方法的一個類,而具體的timertask需要由你自己來實作,例如這樣:

這裡直接實作一個timertask(當然,你可以實作多個timertask,多個timertask可以被一個timer會被配置設定到多個timer中被排程,後面會說到timer的實作機制就是說内部的排程機制),然後編寫run方法,20s後開始執行,每秒執行一次,當然你通過一個timer對象來操作多個timertask,其實timertask本身沒什麼意義,隻是和timer集合操作的一個對象,實作它就必然有對應的run方法,以被調用,他甚至于根本不需要實作runnable,因為這樣往往混淆視聽了,為什麼呢?也是本文要說的重點。

在說到timer的原理時,我們先看看timer裡面的一些常見方法:

這個方法是排程一個task,經過delay(ms)後開始進行排程,僅僅排程一次。

在指定的時間點time上排程一次。

這個方法是排程一個task,在delay(ms)後開始排程,每次排程完後,最少等待period(ms)後才開始排程。

和上一個方法類似,唯一的差別就是傳入的第二個參數為第一次排程的時間。

排程一個task,在delay(ms)後開始排程,然後每經過period(ms)再次排程,貌似和方法:schedule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後面你會根據源碼看到,schedule在計算下一次執行的時間的時候,是通過目前時間(在任務執行前得到) + 時間片,而scheduleatfixedrate方法是通過目前需要執行的時間(也就是計算出現在應該執行的時間)+ 時間片,前者是運作的實際時間,而後者是理論時間點,例如:schedule時間片是5s,那麼理論上會在5、10、15、20這些時間片被排程,但是如果由于某些cpu征用導緻未被排程,假如等到第8s才被第一次排程,那麼schedule方法計算出來的下一次時間應該是第13s而不是第10s,這樣有可能下次就越到20s後而被少排程一次或多次,而scheduleatfixedrate方法就是每次理論計算出下一次需要排程的時間用以排序,若第8s被排程,那麼計算出應該是第10s,是以它距離目前時間是2s,那麼再排程隊列排序中,會被優先排程,那麼就盡量減少漏掉排程的情況。

方法同上,唯一的差別就是第一次排程時間設定為一個date時間,而不是目前時間的一個時間片,我們在源碼中會詳細說明這些内容。

接下來看源碼

首先看timer的構造方法有幾種:

構造方法1:無參構造方法,簡單通過tiemer為字首構造一個線程名稱:

傳入是否為背景線程,如果設定為背景線程,則主線程結束後,timer自動結束,而無需使用cancel來完成對timer的結束

構造方法2:傳入了是否為背景線程,背景線程當且僅當程序結束時,自動登出掉。

另外兩個構造方法負責傳入名稱和将timer啟動:

這裡有一個thread,這個thread很明顯是一個線程,被包裝在了timer類中,我們看下這個thread的定義是:

而定義timerthread部分的是:

看到這裡知道了,timer内部包裝了一個線程,用來做獨立于外部線程的排程,而timerthread是一個default類型的,預設情況下是引用不到的,是被timer自己所使用的。

接下來看下有那些屬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thread,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是:

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隊列,隊列裡面可以先猜猜看是什麼,那麼大概應該是我要排程的任務吧,先記錄下了,接下來繼續向下看:

裡面還有一個屬性是:threadreaper,它是object類型,隻是重寫了finalize方法而已,是為了垃圾回收的時候,将相應的資訊回收掉,做gc的回補,也就是當timer線程由于某種原因死掉了,而未被cancel,裡面的隊列中的資訊需要清空掉,不過我們通常是不會考慮這個方法的,是以知道java寫這個方法是幹什麼的就行了。

接下來看排程方法的實作:

對于上面6個排程方法,我們不做一一列舉,為什麼等下你就知道了:

來看下方法:

的源碼如下:

這裡調用了另一個方法,将task傳入,第一個參數傳入system.currenttimemillis()+delay可見為第一次需要執行的時間的時間點了(如果傳入date,就是對象.gettime()即可,是以傳入date的幾個方法就不用多說了),而第三個參數傳入了0,這裡可以猜下要麼是時間片,要麼是次數啥的,不過等會就知道是什麼了;另外關于方法:sched的内容我們不着急去看他,先看下重載的方法中是如何做的

在看看方法:

public

void schedule(timertask task, long delay,long period)

源碼為:

看來也調用了方法sched來完成排程,和上面的方法唯一的排程時候的差別是增加了傳入的period,而第一個傳入的是0,是以确定這個參數為時間片,而不是次數,注意這個裡的period加了一個負數,也就是取反,也就是我們開始傳入1000,在調用sched的時候會變成-1000,其實最終閱讀完源碼後你會發現這個算是老外對于一種數字的了解,而并非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是以閱讀源碼的時候也有這些困難所在。

最後再看個方法是:

void scheduleatfixedrate(timertasktask,long delay,long period)

唯一的差別就是在period沒有取反,其實你最終閱讀完源碼,上面的取反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老外不想增加一個參數來表示scheduleatfixedrate,而scheduleatfixedrate和schedule的大部分邏輯代碼一緻,是以用了參數的範圍來作為區分方法,也就是當你傳入的參數不是正數的時候,你調用schedule方法正好是得到scheduleatfixedrate的功能,而調用scheduleatfixedrate方法的時候得到的正好是schedule方法的功能,呵呵,這些讨論沒什麼意義,讨論實質和重點:

來看sched方法的實作體:

queue為一個隊列,我們先不看他資料結構,看到他在做這個操作的時候,發生了同步,是以在timer級别,這個是線程安全的,最後将task相關的參數指派,主要包含nextexecutiontime(下一次執行時間),period(時間片),state(狀态),然後将它放入queue隊列中,做一次notify操作,為什麼要做notify操作呢?看了後面的代碼你就知道了。

簡言之,這裡就是講task放入隊列queue的過程,此時,你可能對queue的結構有些興趣,那麼我們先來看看queue屬性的結構taskqueue:

可見,taskqueue的結構很簡單,為一個數組,加一個size,有點像arraylist,是不是長度就128呢,當然不是,arraylist可以擴容,它可以,隻是會造成記憶體拷貝而已,是以一個timer來講,隻要内部的task個數不超過128是不會造成擴容的;内部提供了add(timertask)、size()、getmin()、get(int)、removemin()、quickremove(int)、reschedulemin(long newtime)、isempty()、clear()、fixup()、fixdown()、heapify();

這裡面的方法大概意思是:

add(timertaskt)為增加一個任務

size()任務隊列的長度

getmin()擷取目前排序後最近需要執行的一個任務,下标為1,隊列頭部0是不做任何操作的。

get(inti)擷取指定下标的資料,當然包括下标0.

removemin()為删除目前最近執行的任務,也就是第一個元素,通常隻排程一次的任務,在執行完後,調用此方法,就可以将timertask從隊列中移除。

quickrmove(inti)删除指定的元素,一般來說是不會調用這個方法的,這個方法隻有在timer發生purge的時候,并且當對應的timertask調用了cancel方法的時候,才會被調用這個方法,也就是取消某個timertask,然後就會從隊列中移除(注意如果任務在執行中是,還是仍然在執行中的,雖然在隊列中被移除了),還有就是這個cancel方法并不是timer的cancel方法而是timertask,一個是排程器的,一個是單個任務的,最後注意,這個quickrmove完成後,是将隊列最後一個元素補充到這個位置,是以此時會造成順序不一緻的問題,後面會有方法進行回補。

reschedulemin(long newtime)是重新設定目前執行的任務的下一次執行時間,并在隊列中将其從新排序到合适的位置,而調用的是後面說的fixdown方法。

對于fixup和fixdown方法來講,前者是當新增一個task的時候,首先将元素放在隊列的尾部,然後向前找是否有比自己還要晚執行的任務,如果有,就将兩個任務的順序進行交換一下。而fixdown正好相反,執行完第一個任務後,需要加上一個時間片得到下一次執行時間,進而需要将其順序與後面的任務進行對比下。

其次可以看下fixdown的細節為:

這種方式并非排序,而是找到一個合适的位置來交換,因為并不是通過隊列逐個找的,而是每次移動一個二進制為,例如傳入1的時候,接下來就是2、4、8、16這些位置,找到合适的位置放下即可,順序未必是完全有序的,它隻需要看到距離排程部分的越近的是有序性越強的時候就可以了,這樣即可以保證一定的順序性,達到較好的性能。

最後一個方法是heapify,其實就是将隊列的後半截,全部做一次fixedown的操作,這個操作主要是為了回補quickremove方法,當大量的quickrmove後,順序被打亂後,此時将一半的區域做一次非常簡單的排序即可。

這些方法我們不在說源碼了,隻需要知道它提供了類似于arraylist的東西來管理,内部有很多排序之類的處理,我們繼續回到timer,裡面還有兩個方法是:cancel()和方法purge()方法,其實就cancel方法來講,一個取消操作,在測試中你會發現,如果一旦執行了這個方法timer就會結束掉,看下源碼是什麼呢:

貌似僅僅将隊列清空掉,然後設定了newtasksmaybescheduled狀态為false,最後讓隊列也調用了下notify操作,但是沒有任何地方讓線程結束掉,那麼就要回到我們開始說的timer中包含的thread為:timerthread類了,在看這個類之前,再看下timer中最後一個purge()類,當你對很多task做了cancel操作後,此時通過調用purge方法實作對這些cancel掉的類空間的回收,上面已經提到,此時會造成順序混亂,是以需要調用隊裡的heapify方法來完成順序的重排,源碼如下:

那麼排程呢,是如何排程的呢,那些notify,和清空隊列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就要看看timerthread類了,内部有一個屬性是:newtasksmaybescheduled,也就是我們開始所提及的那個參數在cancel的時候會被設定為false。

另一個屬性定義了

    private taskqueue queue;

也就是我們所調用的queue了,這下聯通了吧,不過這裡是queue是通過構造方法傳入的,傳入後指派用以操作,很明顯是timer傳遞給這個線程的,我們知道它是一個線程,是以執行的中心自然是run方法了,是以看下run方法的body部分是:

try很簡單,就一個mainloop,看名字知道是主循環程式,finally中也就是必然執行的程式為将參數為為false,并将隊列清空掉。

那麼最核心的就是mainloop了,是的,看懂了mainloop一切都懂了:

可以發現這個timer是一個死循環程式,除非遇到不能捕獲的異常或break才會跳出,首先注意這段代碼:

while (queue.isempty() &&newtasksmaybescheduled)

                        queue.wait();

循環體為循環過程中,條件為queue為空且newtasksmaybescheduled狀态為true,可以看到這個狀态其關鍵作用,也就是跳出循環的條件就是要麼隊列不為空,要麼是newtasksmaybescheduled狀态設定為false才會跳出,而wait就是在等待其他地方對queue發生notify操作,從上面的代碼中可以發現,當發生add、cancel以及在threadreaper調用finalize方法的時候會被調用,第三個我們基本可以不考慮其實發生add的時候也就是當隊列還是空的時候,發生add使得隊列不為空就跳出循環,而cancel是設定了狀态,否則不會進入這個循環,那麼看下面的代碼:

if (queue.isempty())

         break;

當跳出上面的循環後,如果是設定了newtasksmaybescheduled狀态為false跳出,也就是調用了cancel,那麼queue就是空的,此時就直接跳出外部的死循環,是以cancel就是這樣實作的,如果下面的任務還在跑還沒運作到這裡來,cancel是不起作用的。

接下來是擷取一個目前系統時間和上次預計的執行時間,如果預計執行的時間小于目前系統時間,那麼就需要執行,此時判定時間片是否為0,如果為0,則調用removemin方法将其移除,否則将task通過reschedulemin設定最新時間并排序:

這裡可以看到,period為負數的時候,就會被認為是按照按照目前系統時間+一個時間片來計算下一次時間,就是前面說的schedule和scheduleatfixedrate的差別了,其實内部是通過正負數來判定的,也許java是不想增加參數,而又想增加程式的可讀性,才這樣做,其實通過正負判定是有些詭異的,也就是你如果在schedule方法傳入負數達到的功能和scheduleatfixedrate的功能是一樣的,相反在scheduleatfixedrate方法中傳入負數功能和schedule方法是一樣的。

同時你可以看到period為0,就是隻執行一次,是以時間片正負0都用上了,呵呵,然後再看看mainloop接下來的部分:

if (!taskfired)// taskhasn't yet fired; wait

    queue.wait(executiontime- currenttime);

這裡是如果任務執行時間還未到,就等待一段時間,當然這個等待很可能會被其他的線程操作add和cancel的時候被喚醒,因為内部有notify方法,是以這個時間并不是完全準确,在這裡大多數情況下是考慮timer内部的task資訊是穩定的,cancel方法喚醒的話是另一回事。

最後:

if (taskfired) // task fired; run it, holding no locks

task.run();

如果線程需要執行,那麼調用它的run方法,而并非啟動一個新的線程或從線程池中擷取一個線程來執行,是以timertask的run方法并不是多線程的run方法,雖然實作了runnable,但是僅僅是為了表示它是可執行的,并不代表它必須通過線程的方式來執行的。

回過頭來再看看:

timer和timertask的簡單組合是多線程的嘛?不是,一個timer内部包裝了“一個thread”和“一個task”隊列,這個隊列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任務排隊處理,包含的線程在timer的構造方法調用時被啟動,這個thread的run方法無限循環這個task隊列,若隊列為空且沒發生cancel操作,此時會一直等待,如果等待完成後,隊列還是為空,則認為發生了cancel進而跳出死循環,結束任務;循環中如果發現任務需要執行的時間小于系統時間,則需要執行,那麼根據任務的時間片從新計算下次執行時間,若時間片為0代表隻執行一次,則直接移除隊列即可。

但是是否能實作多線程呢?可以,任何東西是否是多線程完全看個人意願,多個timer自然就是多線程的,每個timer都有自己的線程處理邏輯,當然timer從這裡來看并不是很适合很多任務在短時間内的快速排程,至少不是很适合同一個timer上挂很多任務,在多線程的領域中我們更多是使用多線程中的: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

來完成對排程隊列中的線程池的處理,内部通過new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來建立線程池的executor的建立,當然也可以調用:

executors.unconfigurable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方法來建立一個delegatedscheduledexecutorservice其實這個類就是包裝了下下scheduleexecutor,也就是這隻是一個殼,英文了解就是被委派的意思,被托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