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表外表裡
2024-06-19 22:02釋出于湖北表外表裡官方賬号

本文來自:表外表裡 ,作者:張冉冉 謝昉辰,編輯:付曉玲 曹賓玲
掃地機器人更疊的速度,從以年為機關,到以為月機關,僅僅用了3年。
在快速變換的版圖之上,科沃斯與石頭科技兩大标杆企業各立城頭,生動地上演了一出産業演進史。
2021年,全球第一台“全能基站”将掃地機器人行業帶入新紀元,也把科沃斯的線上市占率推高到43%,線下市占率拉到86%,為“十倍股”的誕生添上了最旺的一把火。
從父輩手中接過科沃斯的90後CEO錢程,從此有了操盤全局的底氣,騰出更多的手做擦窗機器人、炒菜機器人,一個多元的商業王國冉冉升起。
彼時,同樣拿出了拖布擡升新技術的石頭科技,光芒卻黯淡許多,畢竟小修小補,相比“全能基站”的颠覆式創新,總是差些火候。
但命運的起伏、王朝的更疊,往往就藏在這些微小而有趣的注腳裡。
此後的掃地機器人行業,技術視窗期越來越短,在一次比一次快的性能疊代中,像開了加速器一樣狂奔。
不停捕捉新技術的石頭,沒錯過任何一朵小浪花,成了笑到最後的那個(目前)——2023Q3業績會上,管理層淡定表示“今年格局已定,友商明年再來”。
而以“引領行業下一輪創新”為己任的科沃斯,卻開始在今年的電話會議上坦誠,自己遇到了“産品危機”。
本文一步步還原了科沃斯輸給石頭的過程,發現一個道理:對産品性能不夠完美的行業來說,進化的靈性程度,決定了一個企業的興衰。
一、押“大創新”邏輯,錯過“微創新”紅利
2022年下半年,掃地機器人行業銷量集體下跌之際,科沃斯率先打響了降價第一槍,從618到雙十一,X1、T10等拳頭産品均價都降了20%以上。
按照科沃斯管理層的說法:“對于掃地機行業除了降價是否還有其他刺激銷量的方法,相信全行業都在思考,但目前還沒有明确的答案。”
在龍頭老大降價的壓力下,石頭、小米、追覓、雲鲸等品牌不得不跟随,捏着錢包讓利。
然而,如圖所示,降價幅度最大的科沃斯,線上市場佔有率不增反降,石頭等“摳摳搜搜”的廠商,市占率反而有所上漲。
科沃斯算盤失效的原因,翻一翻消費者的評論就知道了:這幾年掃地機器人雖然做得有聲有色,但清掃時間過長、找不到基站要人工“收屍”、避不開障礙等吐槽帖,仍貼滿了網絡。
說白了,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産品,在消費者眼裡,沒有哪個是“稱心如意”的,相比于低價,他們更期望“真正解放雙手”。
放眼行業來看,掃地機器人也處于“早期采用者”階段——截至2023年,國内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僅為6.1%,這也意味着消費者注重産品性能,遠勝于價格力。
這樣的背景下,真正能戳中消費者痛點的産品,才能獲得青睐。
科沃斯曾經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其2021年推出的全能基站産品,徹底将掃地機器人從需要人清理的“祖宗”,變成了貼心“保姆”——集自動集塵、清洗拖布、補水、除菌、烘幹于一體,可以獨立完成清潔工作。
“掃地機一放,兩手一攤,家裡就能煥然一新”的誘惑下,搭載全基站的科沃斯X1推出短短2個月,就爆賣了10萬台。之後更是一路上揚,帶動科沃斯線上份額大幅提升。
接着,就像iPhone打開智能手機市場的閥門一樣,掃地機器人也由此跨入了全能基站時代,相關産品線上銷量占比持續提升,掃地機器人的價格“水漲船高”,科沃斯的利潤、股價也在彼時達到了最高峰。
石頭的崛起之路,同樣印證了這點:跟随科沃斯自動洗拖布技術後,線上市場佔有率上漲了8.5%;對标全基站的G10S推出,線上市占率進一步拉升。
深谙技術疊代的能量,科沃斯與石頭都非常重視創新,但二者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全能基站換代中吃到最大蛋糕的科沃斯,從此堅持起了“颠覆性”創新,多次強調自己要“憋大招”:
2022年4月交流會:從整個行業看就沒有完美的機器人,這些不完美就是技術要克服解決的問題。從我們角度來看,産品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方向還是有很多的。
2022H1業績交流會:X1之後會有X2、X3,也會有導航、避障、基站,但是表現形态會有差别。
由此,科沃斯将研發精力都撲在了方形機大創新上——方形制式從硬體到軟體,都需要重新設計,但可以全方位邊角覆寫,極大提高清潔效率。
然而,其“潛心兩年”推出的X2方形掃地機,卻爆了個大冷。如下圖,2023年雙十一期間,X2的線上銷售量都沒有進排行榜前五。
之是以會這樣,在于邊角清潔早已不稀奇——X2推出一年前,雲鲸J3通過加入“扭屁股”功能,實作了貼近牆邊、牆角清潔;追覓搭載仿生機械臂的X30系列,也将貼邊清潔距離壓縮到2mm以内。
大創新的賣點被颠覆,X2當然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而在科沃斯集中資源打造X2的時候,石頭和一衆新秀卷到飛起,通過“微創新”一點點選破消費者頭疼的問題,分食着市場。
比如,2021年石頭首發的拖布升降技術,能做到“自動識别地毯,避免打濕”,幫助石頭把線上市場佔有率從10%擴大到18%;追覓在去年推出仿生機械臂後,線上市場佔有率也從8%左右提升到18%。
不僅如此,它們互相“抄作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追覓跟進石頭的拖布升降技術花了1年2個月,石頭跟進追覓的仿生機械臂僅僅花了4個月時間。
反觀科沃斯,專注于大創新産品下,追新顯得乏善可陳:2021年的拖布升降技術,2023年才加入;仿生機械臂等,也是最晚入場。
這也是科沃斯在價格優惠中拿出了極大的誠意,卻沒有真正敲開消費者心扉的症結所在。
也就是說,在掃地機消費仍“體驗為王”的階段,石頭們用「跟随+微創新」的方式,拉攏了消費者;而科沃斯一以貫之的突破性創新路線,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技術大更疊的難度。
這不僅影響了科沃斯在國内的表現,也給其出海帶來了麻煩。
二、科沃斯跳進“舒适區”,石頭掀翻牌桌
常看美劇的人都會發現,主角們的家裡幾乎都大面積鋪着地毯,有的甚至連樓梯、廚房都不放過。
這不是什麼熒幕形象需要,而是現實習慣的投射。美國的房子大多為木質結構、獨棟建築,比起硬質地面,鋪設地毯不僅更省錢,且有着隔音、保暖等效果。
可以看到,美國家庭的地毯使用占比達50%(國内僅20%),且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内80%的面積都被地毯或家具覆寫。
但衆所周知,地毯更容易藏污納垢,再加上歐美養寵家庭較多,貓貓狗狗們在地毯上用排洩物“作畫”,室内院裡跑酷,讓地毯打理起來簡直是噩夢。
在某YouTube部落客分享的清潔攻略裡,用吸塵器每天吸是必須的;整體三個月到半年,就要洗一次。這還沒完,地毯以外的地面,還需要額外再拖。
也由此,他們事實上比國内更渴求“解放雙手”。然而旺盛的需求,遭遇的卻是“貧瘠”的産品。
和國内掃地機器人廠商群雄争霸不同,美國市場近乎iRobot一家獨大:市占率常年維持在80%左右。
坐擁壟斷地位,讓其對産品推新缺乏一些緊迫感。可以看到,在國内卷創新硝煙彌漫時,iRobot平均兩年出一款新品。
這樣的節奏主導下,很長一段時間裡,iRobot的主流掃地機器人都是掃拖分離的,且大多都沒有自清潔功能——掃地機塵盒裡的垃圾,需要手動清理;拖地機的拖布,需要自己清洗。
直到2022年,才真正推出掃拖一體機器人,可以不用兩個機器工作,但是抹布依然要自己洗。
沒得選的美國人民,隻能擁抱這些“不夠完美”的産品。
可以看到,截止到2022年,美國亞馬遜的掃地機産品中,均價低于300美元的産品銷量占比80%以上。
但他們對更好體驗的渴求,卻一刻也沒停過。
一項針對美國年輕夫婦的走訪調研顯示,占比68%的家庭都表示,“需要将更多休息時間用來放松娛樂,而不是清潔打掃,樂意為購買智能家居花費更多金錢。”
然而對着這樣一道“命題作文”,出海的科沃斯和石頭,在進入時卻給出了不同的解法。
科沃斯方面認為(2020年半年報交流會):美國市場主要由低端産品在拉動,目前還沒看到管道大力推動高端産品的趨勢。
在此指引下,科沃斯選擇以“iRobot平替”、卷價格的方式,打入北美市場。
資料顯示,2021年科沃斯在美國亞馬遜賣得最好的5款掃地機器人,價格都在500美元以内,銷售最多的一款僅140美元。
而石頭看到的卻是,“海外友商的(低端)産品SKU比公司要多”,與其在他們的舒适區硬剛,不如另辟蹊徑——2022年在北美推出S7 MaxV Ultra全基站産品,将自清潔功能引入海外市場。
不同的選擇,讓兩家的航線出現了分化。
瞄準高端定位下,石頭推向美國的兩款産品,一上來就将國内的技術拉滿。而其中的“拖布升降”功能,恰好直擊地毯的痛點,讓自清潔順利落地。
以S7 MaxV Ultra産品為例,其拖布能提升4毫米左右,既能拖未被覆寫的地面,也可以穿越地毯區、避免打濕地毯(長絨地毯除外)。
這一時間引領了市場革新。如iRobot 2022年年中推出的掃拖一體機Roomba Combo j7+,同樣做到了不弄濕地毯——接近地毯時,拖把臂會将濕墊提升到機器人頂部。
反觀「跟随戰略」的科沃斯,2022年國内全面鋪開全基站産品時,在北美仍然堅持“肉搏”——2022年7月紀要提到:歐美對自動洗抹布不像中國這麼剛需,我們在歐美市場也會推廣沒有基站的産品。
之後和石頭同期,向海外輸出的全基站機型,也受國内追新落後的影響,不具備“拖布升降”功能。
不僅如此,在對抗毛發纏繞、堵塞,吸取地毯碎屑等能力測試上,科沃斯面向歐美的産品,也弱于國内同行的同類産品。
産品表現力不同下,已然拉開了品牌認知差距。如下圖,美國亞馬遜上,石頭的産品評分最高,科沃斯則有很大提升空間。
與此同時,石頭繞過傳統廣告投放,通過社交媒體找了一群自帶龐大流量的科技“發燒友”,直接線上觸達使用者、引爆口碑。
如下圖,YouTube大科技部落客Linus Tech Tips為S7 MaxV Ultra制作的21分鐘視訊,收獲226萬次觀看。
相比之下,科沃斯則是優先在歐美營銷圈的主流媒體、電視、郵報等進行推廣,仍是和iRobot們“同台競技”。
一路分化下來,石頭在北美“如魚得水”:截止到2024年3月,石頭美亞市占率超過iRobot登頂第一。
科沃斯失落而歸,2023年業績交流會上,管理層談及海外市場的貢獻情況,決口不提北美。
小結
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曾提出過一個概念:“産品一定要具有‘明天屬性’,讓使用者一旦使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再也離不開了。”
手機品類經過不斷的創新、調整、演化,以“第三隻手”般的不可替代性,讓大家再也放不下、離不開。如今的掃地機器人行業,拿的顯然也是這樣的劇本。
這決定了在變成使用者“剛需”之前,創新的發條得一直擰緊,否則就會像追覓副總裁郭人傑說的那樣:“一旦對新的創新技術跟随得稍微慢一些,導緻一兩代産品跟不上産業主流,就會落後下來。”
檢視原圖 41K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 -
科沃斯是如何輸給石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