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作者:榆東一街的貓

妮可·基德曼現身了今年澳網賽場的觀衆席,現場圖曝光後,有人說她這麼多年了依然美豔,也有人說她臉僵得像個假人。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妮可·基德曼無疑打了不少美容針,但這并沒影響年過五旬的她繼續奮戰演藝事業,去年除了在《海王》裡面演海王的母親,在《被抹去的男孩》裡也演了一個同志少年的母親。

常和《被抹去的男孩》一起讨論的還有一部《錯誤教育》,兩者同年上映,又有很多相似點。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都有改編藍本,一個根據回憶錄改編,一個根據小說改編。都是講的美國青少年被家人發現了同志傾向,一個是念大一的男孩,一個是念11年級的女孩。

為了“治療”同志,都是被送去信奉宗教療法的治療機構,一個叫“愛在行動”,一個叫“神的應許之地”。

治療機構的男導師本身也都是同志,隻不過一個是深櫃,一個是“改造成功”後當了導師。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片中的大人們都認為同志罪孽深重,對同性的性取向是受了罪惡的誘惑,還有個專業詞彙ssa(same-sex attraction,同性吸引),這種行為背叛了上帝,但對上帝沒有什麼好隐瞞的,上帝仍會幫助破碎的每個人。

《錯誤教育》在去年的聖丹斯電影節拿了評審團大獎。

《被抹去的男孩》的男主盧卡斯·赫奇斯在金球獎提名了影帝,本片也讓妮可·基德曼也拿了幾個最佳女配的提名。

不過兩部影片在奧斯卡提名名單裡都沒有名字。

1996年出生的盧卡斯·赫奇斯因出演《海邊的曼徹斯特》拿了或提名了很多最佳男配的獎,一些大熱影片《三塊廣告牌》、《伯德小姐》、《布達佩斯大飯店》都有參演,雖然都是配角,但資源也着實不錯了。

此番挑起男主大綱,奧斯卡影帝羅素·克勞和奧斯卡影後妮可·基德曼演他的父母,既是襄助又有壓力吧,但看完了片子,盧卡斯沒有被壓戲。

1997年出生的科洛·莫瑞茲因兩部《海扁王》的“超殺女”成為青少年紅星,此後演過《魔女嘉莉》、《如果我留下》、《我愛你,老爸》等,再後來發胖了被嘲長殘,和貝克漢姆長子布魯克林談戀愛也是談得全世界吃瓜群衆皆知。

去年她來參加了北京國際電影節。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被抹去的男孩》的故事發生在21世紀初,盧卡斯·赫奇斯飾演的jared高中時打籃球、有個啦啦隊女友,看起來很直,但他和女朋友接吻都不自在跟别提發生性關系了。

剛念大學時和一個帥哥成為舍友,jared對帥哥動心但無逾矩之心,結果帥哥強奸jared,還倒打一耙冒充法律人士向jared家人舉報他有同志行為。

虔誠的教徒父母把jared送去“神的應許之地”接受改造。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錯誤教育》的時間背景是上世界90年代初,科洛·莫瑞茲飾演的cameron參加高中舞會,和男朋友的互動各種尴尬,和女伴則玩得很開心。

跳舞跳得興起,還一起溜去停車場吸毒和做愛,在汽車後座正幹柴烈火之際,結果被男朋友發現了。

cameron父母雙亡被姨媽撫養,姨媽把她送去“神的應許之地”接受同志矯正治療。

《被抹去的男孩》裡的jared看似唯唯諾諾,他的父親是個牧師,宗教在他們家裡的影響是很大的;《錯誤教育》裡的cameron則個性很多,剛到改造營就來了一句fuck,後來還經常做春夢。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被抹去的男孩》裡同性場面拍得很節制,連男男接吻都沒有;《錯誤教育》裡展示同性場面尺度大很多,不僅有女女自慰、女女接吻,還有女生露了點。

“愛在行動”是全封閉的,“神的應許之地”卻可以集體外出活動,但治療方式都主要是成員圍坐在一起自剖心路或者是和導師面談,挖出最深的隐私,似乎直面羞恥感、激發出憤怒感就能矯正性取向似的。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jared和cameron都在治療過程中感覺不到自身有何變化,反而在目睹其他成員的遭遇和自己親身經曆精神虐待之後,更強化了對自我的認同,“我們就是自己的上帝,他就在我們的心中”。

《被抹去的男孩》裡導師強調“多僞裝就可以成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男人能裝,女人相對更感性些,是以這社會上有這麼多深櫃吧,例如atp就沒有一個現役球員敢公開性取向,但wta出櫃的例子就很多。

《錯誤教育》裡一個馬上就要結束治療離開“神的應許之地”的男生,卻被他父親拒絕返家,說他沒有改造出男子氣概。于是在例行分享會上他瘋了,突然戲劇化地發表一通激情演講,反複大喊“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when i am weak,then am i strong),随後他在盥洗室裡自殺——用剃刀反複切割自己的生殖器并把漂白水灑在傷口上。

cameron對導師發出質疑:你們這些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吧?你們隻是在讓事情像你們想的那樣發展。

相關機構來調查自殺事件,cameron認為“神的應許之地”通過打擊成員,讓他們自我否定、自己恨自己,這是一種精神虐待,也是男生自殺的歸因。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影片最後,cameron和另外一男一女以去遠足為由,逃離了“神的應許之地”。

但他們前路如何,影片未再繼續。

巧合的是《被抹去的男孩》裡也出現了一個cameron,不過是個高胖的男生,他幫助過jared逃出“愛在行動”,後來cameron不堪精神虐待自殺了。

影片拍到了jared離開治療項目四年後,jared獨自移居紐約,當上了作家,jared的母親為了兒子讓宗教信仰退居其次,但jared和父親依然有很深的心結,不過父親也已開始嘗試——閱讀兒子寫的文章,并把他珍愛的筆送給了兒子。

被抹去的男孩與錯誤教育:當我懦弱無用時,我其實強大無比

​母親有句話很感人,我愛上帝,上帝愛我,我愛我的兒子,就是這麼簡單;父親也說得很好,我們都有自己的路,但我不想失去你。分别前,jared對父親說他邀請了母親去紐約過聖誕節,也歡迎父親前往。

最後父親有沒有去,影片沒有繼續拍了。

片尾的字幕顯示,現實中的主人公和父母和解、過上了夫夫幸福生活,并推動了美國對lgbtq人群的談話治療制度。

《被抹去的男孩》請了澤維爾·多蘭、特洛耶·希文(戳爺)、喬·阿爾文、西奧多·佩爾蘭一衆帥哥男星作配,但大多隻是功能性角色。《錯誤教育》裡的薩莎·萊恩、福勒斯特·古德勒克,甚至艾米莉· 斯凱格斯則有更多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刻畫。

總得來說,這兩部影片都不夠動人,不過很有社會性,比起我們這邊治療網瘾就要送去電擊,出現了楊永信這樣的惡魔,美帝還是人道得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