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作者:朱炳仁

10月22日,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主論壇上,大運河申遺“運河三老”之一、中國文物學會大運河專委會名譽會長、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講述自己的“運河情緣”,提出了零使用、零發展、零幹預的“零保護”概念。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主論壇朱炳仁演講現場

“我生長在大運河邊上,每天都從大運河上穿越而過,我感覺到曆史就在我們的身邊”。

2005年12月,時年89歲的古文物學家鄭孝燮、81歲的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和61歲的朱炳仁寫下《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産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寄給了大運河沿線18座城市的市長,拉開了大運河申遺的序幕,三人也是以被稱為“運河三老”。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運河三老”鄭孝燮(左)羅哲文(中)朱炳仁(右)

朱炳仁感歎:“我不是運河專家,也不是水利專家,我參與大運河保護和傳承,是兩位老人帶着我的。”公開信寄出後,大運河申遺開始為更多人所支援。2014年6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最終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朱炳仁、鄭孝燮、羅哲文關于加快大運河保護“申遺”工作的信

“從我們發起到成功申遺,花了僅僅九年時間。”朱炳仁回憶說,申遺成功時,羅哲文已過世,鄭孝燮已九旬高齡。因鄭老患有心髒病,大家甚至“沒有膽子”把這個好消息告知他……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運河三老”

大運河申遺成功後,全國老百姓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帶來了很高的熱情。在朱炳仁看來,對于大運河邊上的老百姓來說,這條大運河就是母親河、生命河。“站在運河邊上,我總在想:下一頓飯在哪裡吃。”正如朱炳仁所說,大運河邊的老百姓每天都在為柴米油鹽努力、思索。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單霁翔(右)和朱炳仁(左)在大運河保護考察工作過程中的合影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朱炳仁參加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市長論壇會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大運河文化帶勢必承載更多使命。在大運河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好大運河?在做主題演講中,朱炳仁提出了“零使用保護”的概念。“保護”要全方位保護運河遺産價值,保證運河文化傳承的有效多元。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零保護”包括零使用、零發展、零幹預。“零使用”不是要把整條街、整座城都歸“零”。朱炳仁強調,是在對一點、一面、一線遺産保護中使用多層次的形式,有選擇性地留下一部分,形成不同層次的保護和展示形态。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中國大運河”紀念明信片

而“零發展”保護,他認為“我們可以使用那些曆史上留下的遺存如運河上的航運設施、老房子,以及近現代的老廠房。但我們不要離開他們原來的功能去使用,不要将其成為旅遊景觀或休閑場所,不要進行所謂的‘開發性保護’。”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朱炳仁運河主題銅壁畫《大運千秋》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他進一步強調,在“零保護”的另一層次上還需要“零幹預保護”的思路。在運河沿岸的某一地區,圈起一塊地來,任何人都不進去幹預,把這樣原生态的面貌留給我們的後代。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朱炳仁在央視《開講啦》講述中華民族的文脈——大運河

“如果将京杭大運河的曆史價值、文化内涵和對中國曆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足以與長城媲美。”

大運河是中國民族的靈魂、血脈,朱炳仁表示,希望通過京杭對話,共同做好三篇文章,一篇是保護好,一篇是傳承好,一篇是利用好,留下我們更寶貴的、更經典的文化遺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