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人和國家間的關系,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互相造就的關系。就像老師和學子,優秀的老師自然更容易造就卓越的學子,而出類拔萃的學子同樣更容易成就一個桃李天下的名師。
德國是歐洲的“好學生”,默克爾也是德國的“一級教師”。

10月26日,出任德國總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默克爾正式宣布卸任。目前來看,接過重任的很可能是德國現任副總理兼财長肖爾茨,這位老兄對于德國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在疫情期間也相當亮眼。不過最終結果還要等到德國大選塵埃落地,才能浮出水面,現在下個預測還言之過早。
可以确認的是——鐵娘子的時代已經完全落下帷幕。
在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當下,國家的政治領袖支援度下降、施政壓力重重成為了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
政治領袖和群眾的蜜月期往往隻有選舉将将結束的四五個月,此時政治領袖對群眾“誇下海口”,而群眾也對之充滿信心、給予厚望。然而,數個月後群眾就會發現自己所關切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于是雙方産生信任危機,進入冷淡期。
美稀宗拜登的支援率已跌至美國曆史上倒數第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默克爾能夠長期赢取群眾信任,連續執政十六年,不得不說是一個堪稱奇迹的成就。
默克爾政治生命長青不朽的秘訣是什麼呢?
1954年7月17日,一個天性安靜的小女孩出生于德國漢堡,她的家人為她起名為“安格拉·多羅特娅·卡斯納”。安格拉順利的長大成人,也迎來了自己的愛情,她與夫妻默克爾先生成婚,得到了衆人的祝福。
根據德國傳統的姓氏文化風俗,女孩結婚之後,要将姓改為丈夫的姓,于是這個女孩被叫做“默克爾”。即使她後來離婚,這個姓也沒有改回來,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默克爾夫人”的由來。
年輕的默克爾與“默克爾先生”
默克爾的父親是一名牧師,在牧師父親的教導與要求之下,默克爾展現出了與普通女孩截然不同的一面——她幾乎不會打扮,行事保守而又拘謹,但學習成績卻非常出色,堪稱優越。
這一段與衆不同的童年經曆造就了默克爾的性格,她認為,保持緘默是一種足夠出衆的品行,這恰好與德國人嚴謹的民族氣質相适應。
所謂上司者與國民的互相造就,在某種程度上也展現成民族氣質和個人性格的互相融合。
默克爾的學業相當順利,一路攻讀,取得了博士學位。三年後,柏林牆轟然崩塌,随後,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組織,開始了她的從政生涯,這一年是1989年,默克爾35歲。
1990年年底,兩德統一,默克爾成為科爾内閣的婦女青年部部長。當時,默克爾被稱為“科爾的小姑娘”。這個稱呼的由來是因為科爾對默克爾比較看重,對默克爾多有提攜,在媒體采訪時稱呼默克爾為“小姑娘”。
早年的默克爾與科爾
毫無疑問,科爾是默克爾的恩師,1990年兩德剛剛統一的時候,原東德的政府人員大多遭遇了政治清洗,這種清洗堪稱殘酷。宇航員被送去掃地看大門,高端的科研人員無力則可能被發配去某處掃地。
出身東德,且在東德科學院“體制内”工作的默克爾,是如何殺出重圍,走向“政治春天”的呢?
答案正是科爾的提攜。
在西方各類媒體的筆下,默克爾的标志就是行事猶豫,甚至德語還出現了一個新詞——“merkeln”(來源于默克爾的名字),意為全盤考慮問題,而不急于出手的行事風格。
實際上,默克爾也有果決的一面。
當科爾政府爆出黑金醜聞(政治獻金貪腐案)時,默克爾果斷與科爾斷絕了關系并劃清界限。
默克爾在報紙上發表了《科爾是黨的害群之馬》一文,十分果斷地背刺恩師。當然,也有說法認為這是在科爾授意下的丢卒保帥。
現在的默克爾和科爾
無論如何,默克爾果決的行動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造就了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同時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于東德的聯邦總理。
回顧近些年的曆史,2008年顯然是一個“關鍵之年”,從這一年開始,全球經濟陷入了持續的大動蕩之中,全球經濟在高速公路飛馳,人人生活有望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經濟的全球動蕩表現在方方面面,美國“鐵鏽地帶”(曾經工業昌盛,如今衰落的地區)的産生助力特朗普走上前台。英國脫歐的一個原因也在于英國群眾不願繳納歐盟的“份子錢”。法國政壇傳統勢力的衰落則展現了法國國民急于改變現狀的急切心情。
法國 黃馬甲運動
面對全球性的經濟下行,德國當然不能獨善其身。
默克爾的前任政府(施羅德政府)提出了“2010議程”,這是一項痛苦的改革,默克爾上台之後沿着施羅德開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行,使得德國經濟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
在默克爾上司下的德國表現得相當出衆。制造業充滿活力,且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正是得益于此,當失業浪潮席卷全世界時,當部分歐洲國家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五十的時候,德國的失業率卻處于百年來的最低點。
無論黑貓白貓,抓得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何種黨派上台,隻要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那就是好領袖。
毫無疑問,默克爾就是那個“會抓的老鼠的貓”。
金融危機,默克爾穩住了市場和物價,出台了5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幫助德國順利的渡過難關。
歐債危機,默克爾異常強硬的要求希臘整肅财政,其目的在于“不讓德國為歐元區其他國家的經濟買單”,她同時保持了德國作為“幫助者”的姿态。可以說,默克爾既守住了德國的利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其他國家度過危機。
難民危機,默克爾的處理似乎并不十分出色,反映在大選上,2017年默克爾雖然成功連任,但卻是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得票率最低的一次。默克爾自己都表示“2015年的事(難民大規模性侵案)不允許被重演”
德國群眾抗議難民政策
政壇大部分時間是一個零和博弈的鬥争。這就是說,有得就有失,有人丢錢就有人撿錢。默克爾漸失民心時,極右翼政黨的得票率卻增加了将近三倍。于是默克爾靈活的改變政策,表示将“有限度接收難民”。
疫情危機,這是默克爾卸任總理前遭遇的最後一場重大危機,在本次考驗中,默克爾再一次表現出了“鐵娘子”的氣概,積極的與政府各部門磋商,當“日不落帝國”選擇躺平的時候,德國卻迅速地壓制住了第一波疫情。
默克爾的執政水準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普京的評價是“沒有一個在各方面都是完美榜樣的德國人,其實有這麼一個德國人,她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女士”。這話雖有客套之意,但也能見到兩個同樣硬氣的執政者間的意氣相投。
默克爾卸任總理前最後一次訪俄,普京送鮮花作告别
而奧巴馬則簡明地告訴了世人,默克爾之是以是鐵娘子的原因——“當默克爾做出承諾時,我信任她。”在做決定前會反複考量,但一旦作出決定,那就絕不動搖地前進,這就是默克爾和她的内閣。
現年67歲的默克爾,已經帶領德國渡過了多個危機,深受德國群眾的信任。正因如此,國際政治與外交關系學碩士郭文洋為默克爾撰寫傳記時,才使用了“願為德國效力”六字作為标題。
執政十六年,訪華十二次的鐵娘子,其落幕可能是中德關系一個時代的落幕,但也有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未來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力量蘊藏在鎮定之中——默克爾”
文:未定
地史館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