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前門大街的京城老字号“都一處”燒麥館的來曆頗具傳奇色彩,故事不少,今兒個單說這匾額的事兒。
“都一處”有兩塊匾額,一塊置于店堂之内,坐北朝南,呈橢圓形,黑底兒金字,正楷,上下左右各有一個點金眼睛的蝙蝠頭。此匾據傳為清代乾隆皇帝禦題,稱之為蝠頭匾,俗稱老匾。另一塊懸挂于店門之外,也是黑底兒金字,行書,為郭沫若先生所書。
單說乾隆爺題的這塊蝠頭匾,其樣式與别的中規中矩的匾額不同。店鋪的匾額通常是長方形的,獨有乾隆皇帝為“都一處”題寫的這塊蝠頭匾是橢圓形的。這說起來話就長了。
話說200多年前的那個除夕之夜,乾隆皇帝在前門外“王記酒鋪”飽餐之後,回到宮裡,仍咂摸着前門外那家酒鋪酒飯菜的味道,是越咂摸越有滋味兒。尤其是這除夕之夜,京城的店鋪都歇業了,隻有他一家還開門營業,與人友善,實在難得,便要乘興題寫匾額,以示褒獎。随即命人将一張如匾大的宣紙鋪在龍案上,接着拿起足尺湖筆,蘸飽松煙徽墨。他想了一想,揮筆在紙上寫下了“都一處”三個大字,随後令人照此做成匾額。
三天之後,匾額做完了,請乾隆皇帝過目。乾隆一見,是那種店鋪中常見的長方形匾額,頓感不悅,要重新制作一塊,并吩咐道:“這匾額要與衆不同,盡顯天子風範。”
又是三天之後,一塊嶄新的匾額制成了,再次請乾隆過目。但見這匾額呈橢圓形,上下左右各有一個點金眼睛的蝠頭,樣式别具一格。乾隆皇帝端詳了好一陣,連聲稱好。
乾隆皇帝何以對這塊匾額龍顔大悅呢?原來這匾額頗有寓意。這橢圓形的造型代表着圓圓滿滿,左右側的蝠頭又形似兩朵玉蘭花,且各有九個花瓣兒,代表着天長地久,也隐含着此匾系帝王所題所賜。“九”為陽數的極數,即單數最大的數,象征着至尊至大,多附會于帝王,有“九五之尊”之說。而匾額的蝙蝠圖案,也有寓意,蝙蝠簡稱“蝠”,“蝠”與“福”諧音,多以此表示福氣,福祿壽喜之吉祥。
第二天,幾個太監将乾隆皇帝禦題的匾額送到了“王記酒鋪”,并說明了來意。掌櫃的聞聽此匾為當朝皇上所賜,連忙叩拜謝恩,随即将其懸挂在進門最顯眼的地方。從此,“王記酒鋪”便改稱為“都一處”,并因乾隆賜匾而生意興隆,且延續200多年。
“文革”破“四舊”時,這塊匾額險遭不測,多虧了店裡的楊海泉師傅急中生智,将其藏于木柴垛底下,才使這塊乾隆皇帝禦賜的蝠頭匾得以儲存。1981年恢複老字号時,該匾被重新取出,置于店堂的正中,由此成為“鎮店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