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時報記者 吳婉沁 通訊員 周熠 鄧琳 陳都有
清晨,山間的薄霧還未散去,長沙縣北山鎮三三兩兩的“紅馬甲”就拿起掃帚上路了。每天,這些來自各個崗位的志願者都會主動走上公路巡查、保潔,協助“路長”守好每一寸路産路權。

北山鎮志願者參與公路養護工作。北山鎮供圖
公路通向的是群衆,連接配接的是人心。今年來,長沙縣在公路管養上下“繡花功夫”,全面深化“路長制”工作,黨員幹部在公路管理上“施策”,鎮街鄉村在公路景觀上“比美”。綿延起伏、高低錯落的公路,如飄落城鄉之間的彩帶,托起了長沙縣人民的幸福夢。
走出民情民意 帶來“一路向陽”新生活
十月深秋,融融暖陽鋪灑下來,照得屋子亮堂堂。隻要得空,開慧鎮錫福村象背裡組村民彭雲芳便走出自家小賣部,站在門前曬曬太陽、喝口茶,笑容爬滿了臉頰。
一棵參天大樹到一樁樹墩的轉變,為這一家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彭雲芳家門前樹樁。吳婉沁 攝
“這棵樹無論對居民還是行人,都存在安全隐患……”一個月前,從業人員開展“路長制”巡路時,經過開慧鎮錫福村象背裡組村民彭雲芳家,對着一棵距離村民家不足20厘米的“怪樹”打量了半天。
彭正球巡路過程中了解民情民意。吳婉沁 攝
正如他所想,這棵“老頑固”已讓彭雲芳一家多年“不見天日”。樹枝越過房頂,将瓦片、窗戶戳破;樹根伸出地面,将地闆撬起;大片白蟻爬進屋内,斷裂的樹枝随時可能砸到過往行人和車輛……聽到村民反映的種種不便,從業人員一行現場辦起了公:判斷路面隐患、明确責任部門,連同全線大小隐患一同派發工單。
隐患處置後,彭雲芳将房屋粉刷一新,車輛通行視野開闊暢通無阻。吳婉沁 攝
工單一發,部門報到。長沙縣交通運輸局作為責任機關現場勘查,做出設計方案,并征得村民同意。幾天後,大卡車開進組裡,将彭雲芳門前幾十年的“老頑固”鋸下,将露出地面的根拔起,徹底斬斷了鄉親們多年的煩心事。
“路長就是要在路上‘走’出問題、‘走’出民情民意。”長沙縣路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三級路長借巡路工作走到群衆身邊,聆聽群衆關切,一手“接單”,一手“派單”,為每一條民情民意找到責任人,讓群衆呼聲得到有力回應。
賽出最美風采 煥發“比學趕超”新活力
山水相依、水杉錯落,一季一景、美輪美奂……這是人們對江背鎮好三線的描述,馳騁其間,讓人有“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遊”之感。憑借超高顔值,該公路入選長沙縣2021年度“最美農村路”之一。
今年盛夏,從線上到線下,從旅遊路、景觀路、産業路到振興路,12個鎮街在“最美農村路”評比活動中盡情展現公路風景。經過三輪考核,金井、春華、江背、果園鎮四條公路脫穎而出。
江背鎮好三線成為獨特風景。章帝 攝
“通過評比,我們看到了‘新’、看到了‘美’,交通推進鄉村發展的勢頭有了,高品質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活動主辦機關縣路長辦負責人說。一個月來,專家評審團邊走邊看、邊學邊議,在景觀中找不足,在管理上找缺口;各個鎮街拿出十足幹勁,砍青、巡查、添綠化、強執法,讓每條路呈現出新樣貌。
要将美景維持,需要多花心思。為破解全縣“路長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年下半年,縣路長辦組成指導組,奔赴19個鎮街,通過座談調研與動态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鎮街“路長制”工作開展中的問題答疑解惑。
有了面對面指導,各級路長、公路專幹對路産路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路長制綜合資訊化平台操作使用有了深入了解,為今後公路養護工作品質更優、進度更快、處置更細、服務更全提供有力支撐。
治出實在成效 營造安全暢通新環境
10月28日,在黃江公路印山支線路旁,施勞工員一捧接一捧将水泥糊上水溝牆,用平鏟将水泥拉出筆直的線條。“路肩水溝蓋闆被大貨車壓壞,形成十米長的坑洞,隻有及時清除,才可以保障道路安全通行。”長沙縣交通運輸局黃花片區從業人員周鐵喬說。
周鐵喬(左)監督公路隐患處置施工。吳婉沁 攝
6點多起床,7點多備好工具、檢查車輛,8點多奔赴工作一線……天天同灰塵、泥土打交道,寒風吹、烈日曬、暴雨淋,這是周鐵橋的日常,也是無數“交通人”的工作縮影。
“我局形成公路隐患處置機制,做到‘聞令而動’。”周鐵喬介紹,全縣農村公路隐患主要通過“路長制”派發工單、群衆反映、自主巡查三個管道來發現,再經過調查、設計、施工、驗收四道工序,確定每一處隐患改到位、改到标準,解決群衆出行問題。
“建設好是基礎,管好護好是保障,營運好是目的。”縣路長辦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長沙縣在全縣開展路面提質改造、綠化美化提升、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四好農村路”建設等行動,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能力。立足“十四五”,該辦将繼續統籌協調做好“路長制”工作,不斷提升公路養護現代化和精細化水準,打造更多“安暢舒美”的路域環境,助力長沙縣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