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些年,除了娛樂圈,還有什麼圈能隔三差五地上熱搜?那估計就要數到"科技圈"了。前有小米雷老闆的"are you ok?",後有錘子老羅的"了解萬歲",随着智能科技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這些科技圈的大佬、紅人也随之出圈,流量絲毫不亞于一線明星,他們的一言一行也常常引起熱議。昨天,堪稱"科技圈第一網紅"的老羅,轉發了李大錘的一條微網誌,并發表了一番為理想汽車強勢站台的言論,并且又和網友們開啟了"互怼"模式。

老羅在微網誌裡提到,公司給了自己500萬的購車預算——羅老師待遇真好,不過老羅最終卻隻花了30多萬,買了一台理想one。我們看看,500萬是什麼概念,奔馳邁巴赫s級、蘭博基尼urus、賓利添越、阿斯頓馬丁dbx……統統可以收入麾下,看完有錢人就是這麼"簡單"且"枯燥"的選擇之後,再來看看老羅為什麼放棄了蘭博基尼、賓利、奔馳等等令我們這些凡人心向往之的神車,而選擇了一款"名不見經傳"的理想汽車。
喏,上面這台就是老羅同款理想one。為了"用事實說話",筆者也特地借來一台baby blue顔色的理想one。
老羅在微網誌裡還寫到"今天的汽車工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做汽車的人大多都是完全不懂産品的人,但李想和馬斯克顯然不是"。老羅這一句話,無疑是給了理想汽車極高的評價。老羅此言并非信口開河,很多傳統車企造車的出發點确實不是産品、使用者,而是競品的配置和上司的喜好。而作為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在創立理想汽車之前,還曾成功創辦了國内最大的汽車垂直網站,這也讓李想深谙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以理想汽車恐怕也是僅有的一家隻提供一個配置車型的汽車企業,因為他們相信這款車的配置足夠滿足所有的使用者需求。
那老羅口中"即使跟比它貴幾倍的車比,它也幾乎是完全沒有對手的"理想one究竟有何實力,能讓向來挑剔的老羅如此肯定呢。姑且咱們就從老羅這個真實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看看哪些點會是打動老羅的關鍵。
體面——"我出身不好,教養也差,但一直努力嘗試做一個體面的人。"
對于一個追求"體面"的人,買車自然不能不體面,更何況老羅需要的是一台"出去見人"的人。理想one的設計沒有十幾年前特斯拉橫空出世時的驚豔駭俗,也沒有傳統國産車日益激進的标新立異。但是,碩大的中網,具有流水燈效的led燈組、圓潤卻不失厚重的車身,加上與衆不同的baby blue,你要的"體面",理想one都能給。"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或許是對他最貼切的評價。
中控部分,t字型布局,簡潔。
四塊液晶屏,各司其職,科技。
這樣的内飾應該會深得老羅的心吧。作為一個在開發手機時,死磕使用者體驗的老羅,自然會對充滿科技感的理想one内飾高看一眼。
但是流于表面,永遠都不是老羅的作風,不然他也不會執拗地在錘子手機的系統中加上設計師的名字,畢竟那裡幾乎永遠不會被使用者看到。
理想one碩大的前格栅下,隐藏的是主動進氣格栅,不僅能夠加快增程器暖機,同時也能降低風阻,減少能耗。遍布周身的雷達,為理想one提供了360度全景影像功能,時刻都能讓使用者輕松把控這台車身超5米的"巨無霸",讓你即便在熙攘的停車場也能體面地将車穩穩地停進車位。還有腳踢式電動尾門,當你兩隻手拎滿大包小包時,輕輕地擡起腳就能自動開啟尾門,而不至于手忙腳亂失了體面。
誠然,理想one終究給不了你如奔馳、寶馬這般的面子。但是就像在評論面對網友的提問——"怎麼說不整個奔馳s級怎麼見人"時,老羅隻是雲淡風輕地回複了一句"那是屌絲的想法"。
偏執——"我們相信,偏執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在制造業,他是美德。"
老羅偏執,這一點人盡皆知而無人反駁。他對于技術的偏執回報到産品和使用者身上,就是極高的粉絲粘性和價值認同。
當年使用錘子手機的同學,無不對其他諸如蘋果、小米、三星之流嗤之以鼻,這就是價值認同。今天的理想one也大有此勢,98%的使用者滿意度以及極佳的使用者口碑說明了一切。就像借給筆者這台車的車主,鑰匙遞過來時隻說了一句話"理想one真的不錯,你們多給宣傳宣傳"。
而這一切恐怕也離不開李想的偏執。在去年交車前夕,為了能夠讓原定第一批交車的車主也能享受到2020款車型更新後的配置,理想汽車不惜延遲傳遞,并為首批使用者免費更新。
2020款更新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将二排車窗玻璃也換成了雙層隔音隐私玻璃,這樣讓理想one的前風擋、第一二排側面玻璃均變成了雙層隔音隔熱玻璃。同時,四條輪胎全部更新為了米其林primacy 靜音輪胎。單單這兩項配置,就很難在其他品牌的百萬級以下車型中出現。而理想汽車如此的偏執,換來的就是極緻的車内靜音效果。再加上理想one标配的舒适頭枕,它讓坐車真的變成了一種享受。
理想汽車的偏執還遠不止于此。在2020款中取消了第二排外側扶手,因為通過對大量實際使用場景的調研。他們發現外側扶手會帶來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譬如影響乘客上下車、減少了乘坐空間、影響座椅調節的操作、容易誤擠壓手臂……還有理想one在第二排增加了兩個12v電源接口,以便奶爸奶媽在車内使用溫奶器、手機快充等。
這些細微之處很容易被使用者忽視,但正是這些細節才成就了理想one出色的乘坐體驗。好的設計其實就是将功能隐于無形,一如老羅所說:好的軟體的特征是,明明沒用過,但總覺得用過似的。
技術or人——"我們每天在科技公司上班,實際上解決的并不是科學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造車也是如此,未來的汽車制造,解決的一定不是技術問題,而同樣是人的問題。這裡要聊的就是理想one的技術。
理想汽車不同于其他的造車新勢力,它放棄了純電動的技術路線,而選擇了增程式路線。網上無數"車評人"所抨擊的也正是理想汽車的這一技術路線,在他們眼中,這種"脫褲子放屁"、"違背基本能量守恒定律"的技術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21世紀的汽車上。但是當我們将車評人、廠家、使用者三方拉倒一起時,我們要讨論的真的是技術問題嗎?
不,我們要讨論的是"人"的問題,是"使用者"的問題。
如今純電動車已然是大勢所趨,相信在未來一定是純電動車的天下。但是為什麼現在買純電動車的使用者相較于燃油車使用者依然非常少呢?因為純電動汽車依然解決不了長途續航問題。不管你的純電動車是500公裡續航,還是800公裡續航,當你準備跑一次長途時,你一定會放棄你的電車。充電速度慢,充電樁等基礎設施薄弱仍然是當下五年、十年甚至可能幾十年需要解決的問題。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而遍布全國各地的加油站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夠像加油一樣便捷的充電速度同樣不是一天能夠實作的。所有人都在期待技術突變能夠發生在電池充放電速率這一具體的實用技術層面,就像《三體》中"紅岸工程"中所有人都期待"技術突變"能夠發生在"尋找外星文明"的技術領域中。
而理想汽車所做的就是無論是技術突變能否發生,他都給出了一個當下最佳的解決方案——增程式。純電模式下的180公裡續航,足夠一般使用者一周的上下班通勤。一旦需要長途駕駛,1.2t的發動機就能随時待命,為電機提供動力,從實際使用層面,與傳統燃油車無異。但是在駕駛的舒适性和燃油經濟性層面,卻做到了很好的兼顧。據借我們車的車主回報,他自購車後,隻要城市用車幾乎全部依靠純電,每天下班後已經養成了預約用電峰谷自動開始充電的習慣,月平均用車成本僅100元左右。偶爾某個月出差或出遊較多,油電混用,百公裡油耗也在8l左右。這樣的用車成本,夠省。有這樣的用車體驗和用車成本,過度地讨論技術的先進性還有何意義嗎?
其實,李想也曾經表示: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是不可逆的未來。是以李想并非某些人眼中與未來背道而馳的人,而恰恰相反,他足夠理智,在看清未來的同時立足當下,甯願受萬人嘲諷,也要為使用者解決當下的難題,精神可嘉。
在如今人人謹言慎行的時代,老羅這樣的人,注定會成為衆矢之的。但是曾經登上過山頂的老羅,從來就對外界的好惡評判嗤之以鼻。理想one剛剛實作了10000台整車下線,用時半年,這個速度超越了特斯拉和蔚來。但這10000台的背後并非一帆風順,數起負面讓理想汽車始終處于風口浪尖。在這樣的時刻,老羅依然敢于站出來,為理想汽車發聲,這樣的舉動足夠令人肅然起敬。
"不被嘲笑的夢想,是不值得去實作的。"無論理想汽車當下面臨怎樣的困境,筆者都願意以一種更理性客觀地态度去看待這顆值得期待的自主品牌新秀。它有不足,它也有缺陷,但是就像當初我們能夠對特斯拉無限包容一樣,我也願意給予理想汽車更多一點包容。前路勢必荊棘坎坷,但也願如理想汽車這般的國産新勢力,帶着批判與謙卑,一路前行。
"我們了解錘子的方式,不是盯着它看,而是拿起來用。"——馬丁·海德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