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總是有許多相似知識點,難以分辨,導緻同學們識記困難,在考試過程中也容易錯失正确答案。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一難題,今天老師幫助大家梳理一些常見但又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幫助大家解決識記難點。

1.教育理念
(1)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2)心理學之父,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标志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3)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的創始者,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學》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
2.傳統教育vs現代教育
(1)科學教育學之父、規範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的代表人,赫爾巴特于1806年《普通教育學》的發表标志着教育學作為一門規範、獨立的學科,主張教師、教材、課堂的傳統三中心。
(2)現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兒童(學生)、經驗、活動的新三中心。
3.幼兒教育理念
(1)世界幼教之父,福祿貝爾,于1840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
(2)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于1923年創辦中國第一個幼稚園,南京鼓樓幼稚園。
(3)中國鄉村幼教之父,陶行知,被毛澤東譽為中國最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于1927年創辦中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南京燕子矶幼稚園。
(4)近代啟蒙教育代表人物,盧梭,著作《愛彌兒》,主張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
(5)慈愛的兒童之父,裴斯泰洛齊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觀點。
4.理念觀點類
(1)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主張平民教育,教育目的為“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
(2)職業教育之父,黃炎培,主張職業教育。
(3)現代課程之父、課程理論之父、課程評價之父,泰勒,最早提出課程設計的目标模式。
5.終身教育理念之最早
(1)最早提出終身教育的概念,耶克斯利,于1929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終身教育專著《終身教育》,最早提出終身教育一詞。
(2)終身教育之父,保羅·朗格朗,20世紀60年代《終身教育》标志着終身教育的思想概念化和體系化。
(3)終身教育體系最終形成,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報告《教育——财富蘊藏其中》标志着終身教育最終形成。
6.教育一詞之最早
(1)最早提出“教育”一詞的是孟子,著作《孟子·盡心上》,提出“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最早将“教育”一詞分别開來解釋,許慎,著作《說文解字》,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7.班級之最早
(1)最早提出“班級”一詞,艾拉斯莫斯。
(2)最早從理論上論述班級授課制,誇美紐斯。
(3)我國最早實施班級授課制,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4)最早以法令的形式頒布,1902年的壬寅學制。
(5)最早将班級授課制推廣至全國使用,1904年的癸卯學制。
(6)班級授課制普遍實施的标志,1905年的廢科舉,興學堂。
8.道德之最早
(1)最早提出“道”和“德”兩個字,老子的《道德經》。
(2)最早提出“道德”一詞,荀子的《勸學篇》。
9.著作之最早
(1)中國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樂正克的《學記》。
(2)西方最早的教育學著作、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學法的書,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又稱《論演說家的教育》。
10.啟發性教育思想之最早
(1)中國及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性教育思想,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性教育思想,展現在著作《論語》中。
(2)西方最早提出啟發性教學,蘇格拉底,主張産婆術,又稱問答法,包括譏諷,助産術,歸納和定義。
11.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提倡和諧全面發展的教育,最早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出按年齡劃分教育階段的主張,亞裡士多德。
(2)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3)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原則,誇美紐斯。
(4)主張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盧梭。
12.馬克思主義思想觀點之最早
(1)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凱洛夫的《教育學》。
(2)中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13.教學過程
古代:
(1)孔子:學、思、行。
(2)孟子:聞、見、知、行。
(3)《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蘇格拉底:诘問、助産。
(5)昆體良:模仿、理論、練習。
近代:
(1)誇美紐斯:模仿、偏差、糾正。
(2)赫爾巴特:明了(清楚)、聯合(聯想)、系統、方法(四段教學法)。
(3)齊勒:預備(提出問題、說明目的地)、提示(提示新課程、講解新教材)、聯合、總結、應用(五段教學法)。
現代:
(1)杜威: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五步教學法)。
(2)我國教育界(20世紀80年代以來):引起求知欲(激發學習動機),感覺教材,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
以上便是教育學易混淆知識之“之父”與“最早”的相關内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