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同年,杭州錢塘一個官宦人家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不僅為明朝續命200年,還是明朝的第一忠臣,卻因明英宗朱祁鎮的一段執念被無情冤殺,但官兵們在奉命抄家時,卻無一不羞愧落淚,當時行刑的劊子手更是自殺謝罪。于謙生于官宦世家,是以,他自幼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又因仰慕文天祥的民族氣節,故高懸文天祥塑像于座側,數十年如一日刻苦讀書,志存高遠。明朝皇帝冤殺第一忠臣,士兵抄家時紛紛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他七歲時,有個路過家鄉的和尚驚訝于他的樣貌,直言他未來可以做到宰相,救萬民于水火,公元1421年,于謙考取辛醜新科進士,正式走上仕途,入宮奏對時,被天子誇為奇才,可留之于後世。五年後,政治朝局不穩,漢王朱高煦在樂安謀逆作亂,于謙以禦史身份随宣宗朱瞻基親征,待得叛将歸降,于謙毫不顧忌親王身份,對朱高煦正詞嶄嶄,聲色震厲的數落,漢王竟然被唬住,跪在地上瑟瑟發抖,惶惶難堪。
公元1449年,北京紫禁城亂作一團,明英宗統兵數十萬,禦駕親征瓦剌,在土木堡盡敗,全軍覆滅,就連他自己也被敵軍生擒活捉,敵軍立時兵臨城下,就在所有人以為煌煌大明将會再度迎來靖康之恥時,兵部侍郎于謙突然站出來,主張興兵迎戰,并痛斥主和南遷的朝臣,擁立明代宗朱祁钰為帝,統籌北京保衛戰。
最終在三軍将士齊用命,于謙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将傾,挽狂瀾于既倒,北京城轉危為安,于謙也因挽救大明江山,立下曠世奇功,為明朝續命200年,此後長達八年時間内,雖然身居高位,但始終勤勤懇懇,從不得意忘形,也不結黨營私,清正廉潔,克己奉公,死守人臣本分,經過戰争動蕩的大明朝,終于重歸平靜,再現盛世氣象。
公元1457年,朱祁鎮發動奪門政變,而他重新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将兵部尚書于謙下獄,雖明知于謙有功于社稷,但為了自己複辟名正言順,遂推出崇文門外,斬首示衆,史載:天下冤之。
但朱祁鎮并不解恨,遂命官員查抄于謙官邸,可于謙一生為官清廉,家無餘财,除了天子賜給的蟒袍、劍器外,再無其他,事畢,在場官員無不羞愧落淚,就連當時斬首于謙的劊子手,也在次日自殺,以謝罪。縱觀于謙一生,不要名利要名節,主張愛國而輕君王,便是被冤殺身死,也要隻留清白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