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政部長耶倫談美國通脹情況#
接近2021年年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國際原油價格的支撐下繼續高漲不下,導緻全球的惡性通脹仍然在持續,目前美國的十年期通脹預期已經創造了近10年的新高,遠遠超過了通脹預期本應該出現頂峰的今年5月份。

即便是美聯儲和美國财政部長耶倫,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通貨膨脹是十分棘手的,很可能無法得到快速的解決。
那麼這次的惡性通脹到底有多嚴重,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又會多久才能得到解決呢?
事實上通貨膨脹并非是洪水猛獸,而是經濟增長中出現的一個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經濟增長的牽引力,當良性的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會促使生産方增加投資,進而帶來經濟全面的增長動力。
在二戰之後,美國曾經出現過持續的兩位數的通貨膨脹,但是這并非帶來了很嚴重的經濟惡化或者衰退,因為當時美國的經濟增速十分可觀,再加上科學技術和人口的膨脹,使得通貨膨脹被完全消化。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期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通過膨脹速度曾經很快,但是也被經濟增長所消化了。
也就是說如果通貨膨脹真的是由經濟增長當中的供不應求引發的話,那麼真的不需要太擔心。
大家都知道,在這一次的危機期間,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攜手共同向市場投放了超過30,000億美元的流動性,這些資金充斥在市場上造就了所有物價的飙升,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動性通脹。
當然有資金的支援并不一定帶來物價的飙升,其中還需要炒作的借口。這個借口就是全球的供應鍊瓶頸。受到了疫情影響,國際運費飙升,人生就使得國際物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這個時候美國滞後的行政令又導緻港口出現了滞留,運輸卡車司機嚴重短缺,最終使得終端消費的需求不能夠得到滿足,再加上資金的炒作,物價也是以飙升。
這看上去是不是有點眼熟?實際上中國的煤炭價格也是同樣的邏輯,雖然整體的供應本不是問題,但是由于資金炒作,煤炭的價格一路走高。發改委出手嚴查庫存之後,煤炭市場突然供應就增加了,使得價格也重新回到了正常水準。
是以我們看到,現在即便是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疲軟,而供應也沒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緊張,但是價格仍然居高不下,造成了全球的通貨膨脹,壓力非常明顯,物價開始出現上升。
如果這樣的通貨膨脹水準持續下去,那麼經濟增長的成果将會被通貨膨脹所侵蝕。美國目前公布的cpi長期保持在5%以上,但是美國的經濟增速卻已經下滑到了2%左右,這就是說經濟增速已經不能夠消化通貨膨脹了。也許意味着全球剛剛離開了一輪經濟危機,即将進入新的一輪經濟衰退。
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制約全球供應鍊的港口滞留問題正在得到緩解,失去了炒作理由的資金,也即将面臨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的壓力。那麼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否還會繼續持續下去呢?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早已經不能夠完全吸收這一次釋放的貨币流動性了,也是以全球的通貨膨脹隻會越來越高,不會回到危機前的水準。
但是目前過高的商品定價仍然有回歸到公允價格的壓力,貨币流動性鼓動的惡性通脹和超高的泡沫,早晚有破裂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