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作者:經典守望者

歐洲各國在台灣問題上屢屢挑釁,訛詐台海雙方已經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繼立陶宛之後,斯洛文尼亞又跳了出來針對台灣問題指手畫腳。斯洛文尼亞總理公開放話要效法立陶宛,在斯洛文尼亞境内設立所謂的“台灣代表處”。這已經不是斯洛文尼亞第一次在台灣問題上大放厥詞,早在本世紀初它就和大陸的台灣島暗通款曲,勾勾搭搭。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場合,斯洛文尼亞總是充當攪局者試圖把兩岸問題攪渾,甚至是把中國的内政問題國際化。殊不知前一個試圖火中取栗的立陶宛已經引火燒身,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想要趁機渾水摸魚,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我慢慢道來。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斯洛文尼亞總理操弄台海議題

台灣島和斯洛文尼亞勾結的曆史

斯洛文尼亞是中歐的一個小國家,與意大利、奧地利、克羅地亞、匈牙利接壤。1929年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随着世界格局的大幅度變遷,斯洛文尼亞宣布獨立。2001年,斯洛文尼亞加入了北約和歐盟。它是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對于這裡的輻射力度十分明顯。斯洛文尼亞獨立之後不久,中國就承認了這個國家。1992年5月12日,兩國簽署《建交公報》,建立了大使級的外交關系。但是斯洛文尼亞的立場卻并不堅定,早在1991年初它就偷偷派遣外事人員前往大陸的台灣島,密謀彼此之間的未來關系。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斯洛文尼亞的标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國際政壇上風起雲湧,動蕩不安的時代。很多前蘇聯的成員在獨立之後,立場轉變得十分徹底。1991年12月,斯洛文尼亞外交部長顧問德拉岡秘密前往台灣島。在中方正式和斯洛文尼亞建立外交關系之後的一個月即1992年6月,斯洛文尼亞科技部長湯西奇竄訪台北。斯洛文尼亞國内長期有一股勢力,在暗中和台灣互相勾結,彼此利用。1998年5月,斯洛文尼亞國會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前往台北見到了李登輝。1998年10月,台灣島内的機構也成功在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開辦了一場慶祝酒會,台灣省在那時就在斯洛文尼亞内留下了一顆禍亂的種子。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斯洛文尼亞首都

斯洛文尼亞的經濟發展情況很好,在本世紀初它的國内人均GDP就達到了17000美金,超過了當時的南韓和以色列,成為了同時期斯拉夫國家中唯一的發達國家。在經濟上,斯洛文尼亞和台灣島之間的勾結也逐漸明顯。2000年8月,斯洛文尼亞經濟部長薩國顯前往台北,雙方的勾結進一步深入。2011年,斯洛文尼亞前總理揚沙夫婦前往台北,見到了當時的台灣地區上司人馬英九和外事部門負責人楊進添。這是雙方之間層級最高的一次互動,但因為馬英九在當時兩岸關系之中扮演的角色頗為正面,是以大陸方面也沒有任何異議。揚沙夫婦在此次的行程中不僅參觀了多處政府設施,還前往了多個科技團體,包括台灣的台積電和中山科學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前總理揚沙就是現任的斯洛文尼亞總理,他在2020年第三度出任總理,不斷對台灣問題煽風點火,居心叵測。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斯洛文尼亞總理揚沙

斯洛文尼亞長期以來和台灣省之間保持的都是台面下偷偷摸摸的互動,一直在打擦邊球,始終不敢真正碰觸到大陸的紅線。雙方之間也沒有官方層面的聯系,台灣省針對斯洛文尼亞的外事工作開展還是由身處奧地利的機構負責,一直以來并未出現大的波瀾。真正讓斯洛文尼亞撕下僞裝,開始公然在台海之間興風作浪的還是立陶宛事件發生後的事情。斯洛文尼亞和立陶宛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斯洛文尼亞是個發達國家,它的行徑不單純是為了錢。相較于立陶宛希望操作台灣議題來訛詐台海兩岸,從台灣收獲大量訂單。斯洛文尼亞此舉更像是沽名釣譽,是為了要加入美國的“反華”集團所交出的一份投名狀。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立陶宛訛詐兩岸

斯洛文尼亞幹涉台海的幕後用心

2021年9月,斯洛文尼亞總理揚沙向歐盟27國上司人緻函,當中重點提及了對于中方就立陶宛幹涉台灣問題而召回大使一事的不滿。揚沙在函件中明确表示:

“在尊重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同時,不可否認台灣島仍然是歐盟的重要夥伴。立陶宛與所有歐盟成員國一樣,是個主權國家,完全有權發展與台灣島的關系。我們必須表現得更積極主動,堅決聲援立陶宛。我們必須向中國表明我們彼此站在一起,而且我們不會讓中國威脅我們任何人。”

從這份檔案中,我們可以看出斯洛文尼亞此番幹涉台海更像是為了替立陶宛撐腰,找回場子。同時,它們還要以此事作為号召的大旗來凝聚歐洲國家中希望大打“反中牌”的政治勢力。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歐盟

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從立陶宛到斯洛文尼亞都是典型的天主教國家,它們會站在一起并不意外。而台灣島内至今還和國際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保持着聯系,前任台灣地區副上司人陳建仁不僅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還曾經前往梵蒂岡面見過教皇。在宗教的旗幟号召下團結一緻,這是歐洲曆史上曾經多次出現的曆史場景。如今的連鎖事件當中有多少天主教的因素影響還有待觀察,但是其他的歐洲天主教國家的确都值得我們加以留意。可惜的是大陸在歐洲如今缺乏有力的發聲管道。在西方語境下的輿論平台,大陸的形象被扭曲,而立陶宛這些唯利是圖的國家卻很少有人揭露其真實面目,這就是西方媒體的雙重标準。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立陶宛、斯洛文尼亞都是天主教國家

立陶宛在成立了所謂的“台灣代表處”之後,立刻要挾台灣省買下了2萬零400瓶朗姆酒。台灣後續還增加了2億美金的援助基金來支援立陶宛的企業發展。随後,台灣又狂撒下十億美金用來籠絡立陶宛。可見,立陶宛操弄台灣議題,說白了就是變相勒索台灣,牟取巨額經濟利益。但是,斯洛文尼亞的用心明顯更加深沉。它所想要的不是經濟利益而是政治正确。斯洛文尼亞在冷戰之後能夠快速實作經濟飛躍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國家的支援,法國和意大利對于斯洛文尼亞早期的支援是斯洛文尼亞發展的基礎。當國際領域上的“反中”浪潮興起之後,斯洛文尼亞從曆史經驗中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不問是非善惡就盲目地和西方站在了一起,這也是小型國家的一種特殊心态。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斯洛文尼亞經濟發展不錯

斯洛文尼亞之是以敢明目張膽地在大陸的核心問題上惹是生非,主要也是出于它和大陸之間的貿易關系。中國和斯洛文尼亞之間的貿易總額不大,但是中國向斯洛文尼亞出口的商品總值遠大于斯洛文尼亞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總值。2021年1月至8月,中國對斯洛文尼亞出口商品的總價值達到了30億美元。同時期中國自斯洛文尼亞進口的商品總價值為4億2000萬美元,這樣的貿易現狀也許就是斯洛文尼亞敢于挑戰中國大陸紅線的底氣。如今,斯洛文尼亞總理揚沙已經公開聲稱要效法立陶宛建立所謂的“代表處”,提升與台灣之間的關系。揚沙本人的“台灣情結”很重,1998年還是國會議員的揚沙就曾經随團來台見過李登輝,第一次卸任總理後又和夫人一道竄訪台北。他要設立“代表處”應該不會是随口一說空言恫吓,有可能真的會付諸實踐。這也說明台灣島在歐洲地區的很多政客背後還具有影響力,每年台灣花費了大筆的預算在歐洲攪弄風雲,興風作浪。歐洲諸如揚沙這樣的政客,應該還有不少。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斯洛文尼亞美景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我們應該拿出高度的戒備和積極的對策,不能放任這些歐洲國家屢屢操弄台灣牌,也要提防它們把台灣問題“國際化”。無論是想從台海亂局中攫取經濟利益,還是想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之下獲得政治好處。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傳遞明确的信号,台灣問題絕對不容任何人染指。老電影《天下無賊》中有這樣一段台詞:“聞着是肉味,吃到嘴裡就是毒藥。”隻有讓外部勢力真正明白,在台灣問題上胡作非為也許會得到短期的回報,但是從長期看來勢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讓他們認識到代價的沉重性,才能讓泥足深陷者幡然醒悟,首鼠兩端者懸崖勒馬。這是避免台海問題國際化的治标之策,真正的根本還是要盡快解決台灣問題,讓大大小小的外部勢力再也沒有發力的基礎,這才是王道。

立陶宛剛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又想鬧事,從它和台灣島的曆史說起

立陶宛已經自食惡果,斯洛文尼亞要懸崖勒馬

總而言之,斯洛文尼亞想要趁着台海問題升溫之際從中混水摸魚,向美國邀功請賞。長期以來這些歐洲國家就是在腳踏兩隻船,一方面聲稱自己尊重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又視台灣省為重要的貿易夥伴。這些國家長期處于走鋼絲的過程中,但是如今留給他們的模糊空間和閃轉騰挪的領域卻越來越小。“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是我們的核心底線,絕對沒有讨價還價的餘地。這件事情的出現也在提醒我們,台灣問題真的已經不能再無限期地拖下去。否則,昨天有立陶宛,今天有斯洛文尼亞,明天就會有無數未知的國家可能突然跳出來對于台灣問題指手畫腳。大陸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态之下,根本掌握不了主動權。台灣問題拖得越久,大陸可能面臨的麻煩就越多,付出的成本也會越大。未來的台海局勢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