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歌手lizzo(莉佐),出道7年,年過30歲才火,在歐美娛樂圈絕對是大器晚成,而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謝“身材自信”運動的影響力。
在競争激烈的演藝圈,有才華還不夠,更需要有特色且被發掘。作為美國流行女歌手中最“重量級”的一位,lizzo已經被當作代表和典型。

體重308磅(280斤)的lizzo經常在社交媒體曬穿着清涼的照片,這種自信、自愛的表現引發了不少吐槽。很多網友表示這種“辣眼睛”的照片是在倡導不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甚至将肥胖可能引發的疾病合理化。
那麼所謂的身材自信(body positivity)是什麼呢?中文又被譯成身體自愛、身體積極性,是相對于body shaming(身材攻擊)的正面詞彙。是指不在乎大衆審美而對自我身形、尺碼等一系列外表的主觀接受。
通俗來講,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别人說去吧。不被世俗眼光左右,減少人們對身材的焦慮感。
出現在蕾哈娜最新廣告片中的lizzo,為不少雜志拍攝過封面,她本身是身材自信的大力倡導者,是以對這個話題非常有發言權。
在近日《vogue》發行的10月刊中,lizzo大膽戳穿“身材自信”謊言,她說如今這個詞已經被商業化,商家粉飾品牌形象,變相賺錢,用新審美洗腦。
lizzo說得很有道理,很多商家越來越注重所謂的尺碼多元。拍攝廣告大片的時候會邀請不同膚色、不同尺碼的模特,如果思想覺悟夠高,還會安插一兩個亞洲面孔。
像vero-moda、asos、h&m這些知名的快銷品牌都開發了大碼女裝,來迎合市場需求。
除了讓大碼女孩們有更多服裝選擇以外,主流審美真的發生變化了嗎?恐怕并沒有。從原本的以瘦為美,被倡導到了另一個擁抱曲線“以胖為美”的極端。随着措辭的謹慎,變成了如今的身材自信。
lizzo在采訪中表示,自己一直強調的是包容性。身材自信這個說法本身有點偷懶,更準确的應該說是“身體規範”。
不管是後背有肉肉,還是胖腿、小肚腩,都是你身體的一部分。身體作為一個中性詞彙,也沒什麼自信、自卑之分。
環肥燕瘦,都正常!
正如lizzo所說,我們正在被一種新審美洗腦。主流媒體用一種建立在傳統審美,人們可接受範圍的多元化來佯裝身材自信理念。看看歐美娛樂新聞,滿屏撞形卡戴珊就知道了,這個新審美約等于曲線美。
當健身和自律(甚至富有)劃等号,當時尚産業禁止模特過瘦,曲線美成了新寵。而宣揚尺碼自由的所謂的大碼模特并非體重超标、顔值普通的素人,而是高挑且有曲線的美女。
比如有第一大碼超模之稱的ashley graham,她對自己身材的管理不亞于其他“瘦”模特。不能變胖,也不能變瘦,維持體重的同時還要健身,這樣線條才優美。
ashley graham登上泳裝雜志封面的确是曆史性的一刻,但這并不是傳遞“身材自信”的正确打開方式。這依舊是建立在舊審美的基礎上,迎合大衆,渴望認可的一種表現。
女孩們對她喜愛或是羨慕的理由是,臉美、小腹平坦,該胖的地方胖,該瘦的地方瘦。
再看lizzo談着身材自信話題的雜志封面,被p瘦了好幾圈,膚色細膩光澤。着實有點諷刺。
從纖細到曲線的過渡,并沒有實作身材自信的目标,反而讓瘦女孩成了新審美的弱勢群體,甚至有反向的身材羞辱趨勢。
而且表面看似是對多元化的接受,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主流媒體隻給大衆有限的選擇,你見過骨瘦如柴和超過200斤的封面模特嗎?如果見過,多嗎?
特别瘦(皮包骨)等于不健康、不正确,即便吃不胖人群存在,主流媒體也不會大力宣傳。還有超過200斤,美國尺碼大概在20碼以上的,也很難為自己代言,因為缺乏“美感”。無處安放的脂肪,遮住了曲線,不符合新審美。
有趣的是,身材自信運動最早在2012年發起的時候,就是超大碼姑娘渴望得到尊重和接受。然而如今第三波風潮襲來的時候,超大碼姑娘依舊掙紮着,而這運動悄然變了味。
舉兩個大衆審美影響力和身材自信反作用的例子。
第一個是梅根.特瑞娜,以一首《all about that bass》紅遍大江南北,出道即巅峰。那個時候算是大碼女孩意識萌芽和覺醒的時期,不管是複古的曲風還是梅根微胖的可愛身材都十分讨喜。
但是由于對傳統大衆審美的低頭,減肥之後的梅根火速糊了,被胖女孩俱樂部開除,“罪名”是被判組織。
當梅根再偷偷胖回曲線美,再度企圖迎合大衆審美的時候,觀衆已經不買賬了。即便合作一線、歌曲節奏抓耳,都難以重制輝煌。
第二個例子是阿黛爾,人們竟然沒有對揮汗如雨健身女孩的鼓勵和贊揚,很顯然這是身材自信運動的反作用。
減肥意味着對傳統審美的屈服,某種程度代表脆弱和自卑,明明是好事卻變成了錯事。而且阿黛爾就是想秀一下瘦身成果,編了辮子就被說“文化挪用”,胖阿呆可是從沒感受過這麼多“惡意”。
從梅根和阿黛爾這兩個例子不難發現,所謂“身材自信”變成了瘦子能變胖,胖子不能變瘦的單線條,與自由核心背道而馳。
而阿黛爾為什麼減肥?因為變美可以穿更多漂亮裙子呀。“以瘦為美”的根深蒂固,潮流女裝的“不配合”,讓身材自信運動着實任重而道遠。
就像好萊塢電影開始增加黑人演員比例一樣,商家增加大碼和不同膚色模特是趨勢,也是為了品牌形象更高大上。lizzo都說,這些不過是面子工程,普通大碼女孩的日常生活處境并未得到改善。還有bm風(超小碼女裝)的興起與追捧,就說明新舊審美正在打架。
在我看來,阿黛爾減肥是個人的決定,不該被道德綁架。所謂身材自信是一種身體自由,沒必要搞極端。還有如今這個概念被狹義了,隻關注尺寸和膚色。它本是包括肥胖紋等皮膚問題,甚至是生理缺陷的一種大愛主題。是對自我的認同,和對主流審美的批判。
當然,這個運動也有“盲區”,就是中等身材的女性和男同胞們。中等身材處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也沒有什麼明星代言人。隻能自己選擇減肥,或者吃胖一點加入胖女孩俱樂部。
鑒于大衆對女性身材要求更為苛刻,身材自信活動似乎自動将男性刨除在外了。對于男性來說,不隻是胖瘦,還有高矮的問題。其實部分男同胞也是需要關懷和鼓勵的群體。
很喜歡lizzo在通路中的一段話:改變會讓人不舒服,但不能因為不舒服就不去改變。
随着資訊的溝通、眼界的開闊,早晚有一天“身材”不再是所有人糾結的話題,願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