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了9名國腳!事實證明,這裡是成都最适合踢球的地方

作者:紅星新聞

馬明宇、鄒侑根、朱平、何斌、劉斌……最近,9名中國國家足球隊隊員的名字,出現在成華區教育局呈給成都市教育局的一份報告中。在這些名字背後,都有一個括弧,裡面寫着機車廠子弟校、420子弟校、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它們都是成華區的學校。

這份報告名為《成華區區域推進校園足球的探索與實踐》,在去年成都教育年度創新創優目标考評中獲得了專家評分第一的成績。

報告從多個方面分析了成華區踢足球的曆史、基礎和現狀,指出成華區發展校園足球有先天優勢。

9個國足球員 來自“東郊”

中國國家足球隊

陳蓉生 機車廠子弟校(成華區) 徐傑 機車廠子弟校(成華區) 孫博偉 420子弟校(成華區) 馬明宇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朱平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何斌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劉斌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鄒侑根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譚望嵩 列五中學

四川足球隊

馬克堅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張維華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辜建明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李曉峰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蘭一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鄢曉 成都市十三中(華西中學)

中國國家青年隊

劉宇 列五中學 陳靓 列五中學 吉鳴鳴 列五中學 王林 列五中學 賴力 列五中學 謝可諒 列五中學
出了9名國腳!事實證明,這裡是成都最适合踢球的地方

1947年華西隊

出了9名國腳!事實證明,這裡是成都最适合踢球的地方

華西協中張幼淩張維華等入選西南隊

出了9名國腳!事實證明,這裡是成都最适合踢球的地方

馬明宇父母也是專業運動員,退役後進入東郊某廠

足球淵源

從100年前的華西壩到15年前的十三中

在報告裡,成華區詳細闡述了該區發展足球的原因。就像成華區教育局在專家答辯時說的那樣:東郊,本來就是成都最适合發展足球的地方。成華區教師進修學校體育教研員尹玉華告訴記者,在撰寫這篇報告之前,有10多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收集研究了2000多篇相關論文,對成華區的足球文化曆史進行了深入挖掘。

他們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這段曆史:“100年前,南門華西後壩,現代足球運動在這裡萌芽。當時,華西協中先期開學,所在的校園被稱為華西後壩,以後建的華西協和大學校園被稱為華西前壩。後壩有協中足球場地,前壩擁有号稱東亞第一的足球場。在華西壩上,足球成為了第一運動。”

“協中的足球運動很快成長起來,水準也很高,在當時成都的中學裡無人能敵。培養出了一批足球界的著名人物。有張幼淩、張維華兄弟等人入選西南隊,其中張維華被當時的球迷親切地稱為‘哈德門’。隻要一有足球賽,球迷都争先恐後地前去觀看‘哈德門’打球。”

“後來入選西南足球隊的華西協中的學生還有王德明、龍華武、周尚雲等人。他們均為四川足球界的元老級人物。”

在這段曆史中被反複提到的華西協中,後來改名為成都市第十三中學校,校址幾經搬遷,最後在2000年時遷至成華區,便是如今的華西中學。

足球氛圍

上世紀東郊體育場:半場踢球的 半場看球的

在報告中,成華區力證成華最适合發展足球的另一大支撐,便是東郊工廠的進駐。

“50年前,作為城東工業基地,很多大型國企開始遍布成華的每個角落。在這些企業中,人們最熱愛的體育運動就是足球,尤其是那個時代的東郊體育場,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的人在那裡參加足球運動。”

這段描述得到了成都知名校園足球教練鄒緒倫的證明。他是華西中學的老足球教練,也是前“國腳”馬明宇、鄒侑根等人的老師。

“當時成都有東郊和西郊兩個體育場,但東郊很多企業都有足球隊,那個時候大家也沒電視電影看,一有時間就來踢球、看比賽,是以比西郊體育場要熱鬧許多。”鄒說,由于人太多,是以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這邊半場在踢球,那邊半場已站滿了觀衆。等到這邊反攻過去,那邊半場的人又如潮水般退到場外,同時另一半場又擠滿了人。有時要開個角球,還得靠人手拉手當人牆,把那些站在邊線裡面的觀衆擋出去。”

身體素質

東郊企業北方人多 比成都本地人更壯

他還記得,在這些觀衆中,有不少都是學生。在大人們的激情感染下, 他們也都變成了足球的愛好者和積極參與者,其中就包括了馬明宇、鄒侑根、彭曉方、朱平、何斌、劉斌等。他們後來都成為了全興隊乃至國家隊的中堅力量。

在尹玉華看來,東郊的工廠為成華區的足球發展還帶來了另一個優勢。“當時,東郊企業裡的勞工有很多是北方人,人高馬大。他們的後代也繼承了北方人的特點,身體素質要比一般的成都人好。”成都人熟知的球星馬明宇正是這樣的代表,他父親是退役足球運動員,身體素質過硬,馬明宇從小随父母在東郊長大,而他就讀的成都13中也很有特色,它的足球隊在全市最有名氣,1987年它還被教育部确定為足球專業上的培養國家體育後備人才學校。後來,這所學校從青龍街遷至八裡小區,并改名為華西中學,長期紮根東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足球人才。

師資雄厚

當年女“國腳”退役 安排到東郊教書

有意思的是,當時,許多專業足球隊員退役後也都去了東郊。

如今已經50出頭的楊月從便是其中一位。她告訴記者,當年,中國女足所有退役隊員都被安排到了東郊,大多數進了企業,她則被配置設定到位于府青路附近的聖燈中心國小,開始了校園足球教練生涯。在回憶那段經曆時,楊月從說,東郊足球氛圍很濃厚,是以學校曆任校長都很支援開展足球運動。聖燈鄉政府還撥了幾萬塊錢給學校修了專業沙土場地,滲水功能很好,下雨也不會泥濘不堪,在當時算是條件不錯的球場了。

她的同僚熊莉是前四川女足球員。她被聖燈中心國小聘為專職足球教練,開始了她和楊月從長達17年的合作。2004年,聖燈中心國小和雙林實驗國小合并為李家沱實驗國小。如今,兩人桃李滿天下:前國腳劉宇就是她們的弟子,在前成都五牛隊和前成都謝菲聯隊效力的曾漢、王帥、張博、鄭汪洋和楊澤志等職業球員也都出自她們門下。

現實需要

專訪報告起草人:成華娃娃心肺功能弱 踢足球最科學

從2012年開始,成華區開始了足球進校園的先期探索。尹玉華說,這不僅是想重續往日輝煌,也是基于現實的需要。

他告訴記者,成華區教育局連續幾年組織實施了覆寫全區範圍的中國小《學生體質健康标準》的監測。分析結果顯示了一個趨勢:學生體質狀況總體良好,但心肺功能和耐力、速度三項表現不佳。“以2014年的國小監測項目資料為例,肺活量不及格率最高,超過了20%,耐力素質400米優秀率最低,為19%。”

在查閱相關資料後,他們發現,在目前世界最流行的三大混合型運動——籃球、手球和足球中,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肌力、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表現更加優越。

“目前,我們發展校園足球是基于發展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的考慮。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學生的身體素質以耐力、速度和心肺功能的提高為标準,心理素質方面則着重提升學生的對抗和競争、合作和交流、情緒控制和宣洩,判斷和處理四種能力。”成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人際交往、合作和解決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在足球活動中,他們能夠學到團隊協作,學會與人溝通,通過參加比賽還能使得學生懂得遵守規則和尊重對手,學會面對競争、參與公平競争。”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王冕 辜波 實習記者 鐘茜妮 編輯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