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趕在清明節前,自駕南通嘗鮮,梅林春曉餐廳就開在長江邊,坐擁一片春光明媚的濱江公園,我們到訪的時候,恰逢早櫻爛漫。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2021年起,長江十年禁捕,果然在飯店大門口就打出了“禁售江鮮”的智語。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如今的刀魚都來自黃海,據說這家店是當地做刀魚的頭牌,三月底、四月初,海水溫度二十度出頭,是刀魚最肥美的時候,我們到的前一天恰逢農曆十五大潮汛,海流湍急使得魚鱗破損,但仍擋不住銀光逼人,如利刃出鞘。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二兩多的大刀,清蒸隻需四五分鐘,務必用農家土豬油,肥潤襯托鮮嫩。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好标緻的刀魚啊,魚鰓一抹胭脂紅,魚頭到背一拱,身姿秀挺。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稍遇甜水,魚身肥厚,魚鱗化油。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吃的時候,拿筷子夾住魚頭,慢慢提高,輕輕抖動,魚骨自然松脫,分毫不粘魚肉,細刺根根分明。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拆骨後的刀魚,淋上一勺豬油,不說話,趁熱吃。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傳說清明前的刀魚,有特别的青草香氣,我覺得,它嫩若無物,自帶仙氣,隻恨多刺,吃的時候,含一口刀魚,舌頭一抿,把肉從刺上推下來,幾絲軟刺,頂到舌尖,鮮美的魚肉滑過喉嚨,這就是所謂的“不是在肉裡找刺,而是從刺裡找肉。”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魚頭下的腹肉,暗藏一排尖銳的三角刺,刺進舌面會疼,卡進喉嚨更險,務必用筷子夾走。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魚的鼻頭半透明,輕輕一吮,是微小的膠狀物質,一個春之吻。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盤底的刀魚汁,可舍不得呢,讓廚房下一份手工面,粗扁又有韌性的面條,夾兩三根到小碟子,淋上油潤的刀魚汁,鮮味再度釋放,緊緊裹住面條,完滿收尾且不浪費分毫。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又點了幾道,盡是發春之物:

白條蝦,生得嬌嫩,出了上海,好做生嗆,蝦肉半凝,俘獲人心。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當季一種春魚,隻有春天才有,長大了就是小黃魚,眼下拿雪菜來蒸,還能掏出迷你的魚肚和魚子,魚肉口感幼嫩,簡直是黃魚的嬰兒。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南通的文蛤出名,趁着春天最肥的時候,跟春筍一起燴,鮮嫩兼有,特别喜歡店裡用菜籽油,黃澄澄的喜人。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馬蘭頭,這裡能吃到野生的,香氣與城裡的不同,更香、更濃、更野。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黑豆腐,店裡自己用黑豆、黑米、黑芝麻做的雞蛋豆腐,啫啫一煲,趣味盎然。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午餐吃得人春心蕩漾,這次來南通,想好了定定心心度周末,就住在隔壁濱江洲際,懶得動車了,索性再來晚餐,再戰一輪河豚。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在店裡聽說一則趣聞:往年中國的養殖虎豚都出口到日本,今年因為疫情,出不去了,返銷國内,是以今年國内的虎豚是量大質優價廉。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這兒能吃到的是養殖的暗紋河豚,拿來紅燒,白子壯碩,白子即精巢,這雄性生殖器與魚身簡直不成比例……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西施乳豆腐煲,性感嫩滑,一口入魂。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紅頭蝦,春天獨有,殼軟肉肥,特别容易掉頭,拌上醬油白胡椒,跟中午的白條蝦相映成趣。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梅童魚,嫩如春天的細雨,眼下是最好的時候,等不起兩三個禮拜。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春天的香椿,涼拌豆腐,香氣襲人。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春天的菜薹,含苞欲放,充滿春機,我在上海吃到的,大概小手指那麼粗,已經蠻好,廣東的增城遲菜心,生得粗壯,講究空心,這裡的呢,杆子纖細,葉片幼嫩,花芯繁盛,不像菜,倒像花,豬油渣一炒,是碧綠的春意。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最後酒多,不知不覺又吃光一盤桂花糖年糕,甜糯留心頭……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

春江水暖,莺飛草長,春天的魚正鮮,春天的菜正嫩,這稍縱即逝的季節之味,願你也能抓住。

趕在清明節前 一定要吃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