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法檔案」《元曄墓志》詳解

「書法檔案」《元曄墓志》詳解

書寫體驗與書法探析

——《元曄墓志》

張彪

䮾驤将軍元曄,為北魏元氏宗室子弟,其曾祖乃是被追贈為景穆皇帝的元晃,其祖父則為京兆康王元子推,父親為左光祿大夫元遙,而其本人生前則以戰功受封為鎮遠将軍、骠騎大将軍府從事,卒後又被追贈為假節䮾驤将軍、南青州刺史,誠可謂皇族後裔,家世顯赫,榮于生前而耀于身後,這一點,在其墓志的書法方面,也有獨特的展現。

按北魏“皇室宗族墓志是鄭重之作,石質優良,刻工的刀法精湛,轉筆的柔韻,折筆的峻峭,都惟妙惟肖地刻劃出來了。書丹者必是當時的聖手。這類楷書的特點是:點畫豐滿,俯仰向背各有姿态;橫畫起筆出鋒斜按,收筆下頓,左低右高的欹斜之态十分明顯;撇筆和捺筆寫得開張,收筆平挑;豎鈎不再平挑而是上挑;結體間架已是斜畫緊結而不是平畫寬結。”[1]通觀《元曄墓志》之書法,其點畫形态,筆鋒去來,确實是“惟妙惟肖地刻劃出來了”,且其“橫畫起筆出鋒斜按,收筆下頓”“撇筆和捺筆寫的開張”也确實如前文所說,但在其結字之整體結構方面而言,卻較少看到“左低右高的欹斜之态”“斜畫緊結”的這一特點,或者說,在結構中,有着趨平的态勢,其中原因,不難了解,那就是書刻于孝昌三年(527)的《元曄墓志》書法,已不是較為純粹的“洛陽體”書法了。[2]相對應的,其在結構方面的特征,更加接近于太和十二年(488),北魏平城時期的《晖福寺碑》及東魏乃至隋、唐初時期的大部分楷書,也就是說,橫畫中往右上翹起的角度,開始回落,開始放平。

由于《晖福寺碑》中楷書的寫法,與洛陽時期成熟的“洛陽體”楷書在點畫、用筆等方面有相似之處,劉濤先生就認為“平城時期的《晖福寺碑》一類的楷書樣式就是洛陽時期正體魏碑楷書的先導”,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元曄墓志》一類的楷書樣式,是東魏乃至隋、唐初時期的楷書先導,當然,這一方面在于其楷書風格(主要是點畫、結構)本身,更重要的一方面,我認為是需要依靠研究者,或者說書寫者本身所具備的全面而深入的書寫體驗來進行區分,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書家(我這裡說的是經曆過正規的傳統書法訓練的書家)在面對某件書法作品,一眼看去時,便已經有了一個對其基本風格乃至其水準優劣的評判。

對于書法風格的研究,如上文提到,研究者的個人體驗極為重要。對于《元曄墓志》書法的認識與了解,不同的研究者看來,必定會有不同的判斷,但是放在此墓志所處的年代及基本的風格趨向來看,筆者還是更願意将它定位為遊離于成熟的“洛陽體”楷書之外的一種過渡性書體,而它的可貴之處,也正是在衆多标簽鮮明的“洛陽體”書法中那一點點特立獨行的“過渡性”,這一點不是憑空說來的,而是通過對其進行細緻的分析、臨摹,慢慢體會而來,且随着研究或書寫的深入,我們也會發現其具有極強的可塑性,這是碑刻書法的一個共性,也更是《元曄墓志》書法的一個特性。

「書法檔案」《元曄墓志》詳解

元曄墓志 之一

「書法檔案」《元曄墓志》詳解

元曄墓志 之二

「書法檔案」《元曄墓志》詳解

元曄墓志 之三

「書法檔案」《元曄墓志》詳解

元曄墓志 之四

歡迎關注詩書畫印筆記,每天發送專業的詩書畫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