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有朋友想讓我推薦一條全州半日遊的紅色旅遊線路。因為許多全州其它的地方朋友的機關去過了,找我為他們推薦新的線路,我便提供了一些方案讓其選擇,其中想到了紹水鎮。紹水鎮有許多景點,如美麗的大惠瀑布、民族風情苗寨羊角寨、紅一軍團聶榮緻政委率第一師進入越城嶺山區的梅子沖古關隘、青坪界古戰壕、相傳百越戰争留下的古城牆、曆史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的白塘村等。

我介紹了一下紹水鎮的相關曆史文化景點,與這位當上司的朋友商量了一下,她最後選擇了大坪渡口、水頭村、樂家園、梅塘村四個地方作為半日遊的線路。哪麼,這四個地方有什麼可看的嗎?

我們計劃第一站去大坪渡口。大坪渡口是以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村命名的,其功能以過渡為主,該村在湘江東岸。而大坪渡口的湘江西岸則屬于紹水鎮的洛口村,曆史上的功能以商貿為主,曾一度與上遊的建安司、鳳凰嘴并列全州縣城湘江上遊的三大古碼頭。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大坪渡口,是中央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的第一個渡口。

1934年11月27日淩晨,紅軍主力軍團最能征善戰的第一軍團從這裡過河,控制了湘江西岸沿途全州到興安縣的所有重要渡口,并控制了南北光華鋪與腳山鋪兩個非常重要的阻擊陣地,進而标志中央主力紅軍突破了蔣介石的第四道封鎖線,為中央紅軍後續部隊過湘江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洛口村則是當年中央主力紅軍第一軍團最先踏上湘江西岸的第一個村落。但湘江西岸被譽為影視基地那一小片土地則屬于鳳凰鎮大坪的。這裡小編目睹就拍攝許多影視。如1990年,電影《長征》在這裡開拍取景。八一電影制片廠電影《我的長征》,廣西電影制片廠大型專題片《長征從這裡走過》,電視劇《長征》等都在這裡開拍或取景。1980年代中期,政府為解決兩岸行路難問題出資購買了一艘大鐵船,可載汽車,容納近100人;1996年,政府在渡下邊建成大橋。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第二站為樂家園,最初叫落腳園,後來為了文雅,改為樂家園。宋末遷自浙江南溪縣。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村裡出了父子進士趙潤生與兒子趙炳麟。

趙潤生(1850~1905年),光緒五年(1879年)中第四名舉人。後因兒子趙炳麟也考上舉人,便攜兒子一同上京考進士,比兒子中進士僅早一年。

為考進士,他在京待了兩年,認識了大名鼎鼎的廣西人岑春煊。岑見他“沉默寡言笑,知為儒碩”,便延請他做兒子的家庭教師。趙潤生中進士後,朝廷即以知縣分發湖南補用,因囊中羞澀,向岑春煊借500兩銀子才赴任。

因為趙潤生“性木讷”,而原巡撫卻喜歡華而不實,故初到湘時,并無一差一委。直到比較務實的陳寶箴(即大曆史學家陳寅恪之祖父)出任巡撫,他才初任新化,次年即代理益陽知縣。繼補授湘陰縣知縣。二十七年調署常甯,次年提升為南洲廳通判。《清史·循吏》說他:“宦湘十年,凡四易任所,至案無留牍,必嚴查保甲以清良莠。”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作為中下層官吏,趙潤生的政績并不驚天動地,但他對兒子趙炳麟的嚴格要求,卻值得借鑒。

趙潤生40多歲成進士,出仕後又僅為一縣令,胸中才華不能盡施于政,故一心把希望寄托于兒子趙炳麟,曾以格言形式寫就的《訓子大概》十二條。

趙潤生因腦溢血而卒,享年56歲,其事迹載入《清史·循吏傳》。時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兩廣總督岑春煊為他撰寫墓志銘,工部左侍郎、灌陽人唐景崇為之書。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趙炳麟(1873~1927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他考取進士。考進士還有這樣一個插曲。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過去殿試時很重楷書,這年殿試,親政不久的光緒皇帝痛感上年甲午戰争的失敗,凡在強國富民大事上陳辭慷慨有政策者,多拔置前列,不專重楷書。趙炳麟當時的書法并不佳,考卷還錯了5個字,讀卷考官粘黃簽五條,置在三甲。光緒皇帝命考官将全榜考卷都拿去讓他親自審閱。他見趙炳麟在治國強軍等方面也有許多獨特的見解。這些觀點,讓光緒皇帝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大為欣賞,便将原列為三甲的趙炳麟改置為二甲第十一名。

就在他考進士這一年,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在京聯合各省舉人1300多人,聯名上書,要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趙炳麟等廣西97人參加了這次“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變法失敗,他差點惹禍,因老師大學士徐桐的庇護而得以保全。西太後欲廢光緒帝,他極反對,加以社會壓力,慈禧太後才放棄廢帝的想法。

光緒三十二年八月,30歲趙炳麟任福建京畿道監察禦史,“年少氣盛,蹈厲風發,遇事敢言,不畏權貴,有鐵面禦史之稱”。他與同官湖南湘潭人趙啟霖、福建莆田人江春霖,不避權貴,彈劾貪官污吏,“直聲震天下,時稱三霖”,京城人又譽為“三塊布袍論政”。因日本有聞名的"三菱公司“,有人借諧音戲稱他們為"三菱公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慈禧太後相繼逝去,宣統皇帝之父、光緒胞弟載沣為攝政王。趙炳麟于這年十二月十一日《刻袁世凱疏》中,指出袁世凱留在軍機是“國本未定,後患無窮”。

這番分析使載沣毛骨悚然,他本想殺袁,但又畏懼袁勢大,隻好于宣統元年一月二日,以宣統皇帝名義下谕,說袁世凱“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令回河南“養病”。

對于這樣處置袁世凱,趙炳麟并不滿意。他于二十四日再上《密陳管見疏》,建議攝政王對袁世凱“當思一退不可複進”,并具體指出:去袁心志必須堅定,事機必須慎密,正人必須任用,黨羽必須解散,用人不可分滿漢,總理大臣必不可驟設等6條主張。載沣召見趙炳麟于養心殿約一小時之久。趙炳麟建議宣布光緒皇帝手诏,即殺袁世凱;大赦黨人。當時載沣已經首肯,但張之洞大力反對,此事沒有成功。

光緒三十四年清朝在各省設立咨議局,廣西巡撫張鳴岐要趙推薦人才,回桂籌辦。趙炳麟應廣西巡撫張鳴岐之邀推薦人才,趙推薦了一些家鄉有才的人,如唐尚光、蔣伯文都因他的舉薦而有所作為。

宣統二年四月,他又上疏彈劾軍機處首領奕劻,列十二大罪,謂奕劻“罪大惡極,天怒人怨”。奕劻是宣統的叔祖,又是三朝元老。趙炳麟因為得罪了宗室,受到奕劻等人的排擠,載沣擔心他憨直惹禍,于宣統三年四月,以四品京堂候補回廣西任桂(林)全(州)鐵路督辦,辦公地點設在桂林文恭祠即陳宏謀祠裡。趙炳麟上任後,即上奏修鐵路事,要求郵傳部撥款。

這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靠賄賂奕劻當上兩廣總督的張鳴岐,建議朝廷将桂全鐵路200多萬兩官股、辦農墾籌實業50萬兩銀和積谷經費10餘萬兩,挪作廣西軍費。張鳴岐一紙上奏,廣西謀辦鐵路事終成泡影。趙炳麟感慨作詩曰:

文恭祠裡辦公歸,督路督農願總違。

一疏籌金三百萬,可憐徒使武人肥。

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便想加害趙炳麟。1912年,趙寓居上海,與清道人李瑞清相會于上海愛俪園(俗名哈同花園)。趙炳麟知道袁世凱要召見李,便勸清道人應袁之召,于晤面之時刺殺袁世凱。

饑荒時,他上《請減全州平餘疏》。清政府采納了趙炳麟這條建議。

第三站為桂林市全州縣紹水鎮水頭村,它是廣西級傳統村落之一。水頭村屬紹水鎮塘口村委,有人口1780人(含腳村唐家田)。古時全州趙王二姓人口排名唐蔣之後,居第三或第四,而趙姓多集中在宜鄉(今紹水、鹹水)。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按當地村民的講法,有一說是始遷于浙江金華蘭溪縣秀溪村,始遷祖廷禮公時為宋翰林院學士。南宋末年宋廷臨危時,廷禮公被任命為廣東儲糧道督糧官;宋亡後恐元兵追殺,攜家眷南遷避禍蔔居湘源縣宜升本村定居。先居落腳園(現樂家園),數年後才改遷到現居村。廷禮公因戀老家秀溪村的村名,是以也把新居地命名為秀溪村。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為使村名名副其實,廷禮公從白沙河的最上遊——桐油山口築堰開渠,引一流清溪于村前,還将居屋命名叫秀溪坊。後來,因該村居住在灌溉着紹水第一大垌——塘口垌數千畝糧田的引水渠之頭,是以就改村名為水頭,寓意居秀溪水之頭也。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據陶啟兄先生的資料介紹,在全州宋至清代的146名進士中,趙姓占12名,位于蔣唐之後,排名第三;其中宋代從嘉定七年(1214)到淳祐元年(1241)短短27年中,就有8個進士,嘉熙二年(1238)同榜進士竟達3名之多,真是全州甲科奇迹。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原村中的9個祠堂中,曾懸挂過50多塊官匾(現隻留下6塊),有人說樂耕公祠寬達1860餘平方米,居全縣祠堂之首,原因之一或許是那麼多官匾要地方懸挂。故說水頭是宜鄉甲科第一村。

水頭村還有重要的紅色遺址,即紅一軍團臨時指揮部舊址。白沙河阻擊戰時,軍團首長曾在此指揮戰鬥,後又遷往附近一山上,在白沙河戰鬥白熾化時,湘軍幾乎要沖到紅軍一軍團指揮部了。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第四站為國家級傳統村落梅塘村。

據《趙氏竹簡梅塘宗譜》記載,梅塘趙氏始祖趙瓊公,宋皇祐三年(1051年),自浙江省金華府蘭溪縣竹簡村遷至今全州縣,十二世趙四建村于大宅拉。十五世趙梅岩,見池塘一口,水清如鏡,景色宜人,山清水秀。尤喜塘中梅樹一株,如重見江南春景,遂自大宅拉故地遷居此池,名“梅塘”,此乃梅塘村之所由來。梅塘村自十五世祖趙梅岩于元初始建,距今約有七百餘年曆史。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梅塘村屬桂林市全州縣紹水鎮三友村委,位于越城嶺腳下。整個村子按照九宮八卦陣排布,儲存着完好的明清風格的古建築,古巷縱橫交錯,步入其中,猶如進入八卦迷陣。為中國七大八卦村之一(其它八卦村為浙江金華蘭溪市諸葛鎮諸葛村、廣東高要市回龍鎮黎槎村和蚬崗鎮蚬崗村、廣東連州市星子鎮黃村、廣西陽朔縣陽朔鎮木山村、安徽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也是全州縣十二個國家級傳統村落之一。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梅塘村以梅池為核心,梅溪古道、小園路巷、路坪井巷、守紳公巷、建南公巷、四大房巷、鳳橋頭巷、良家巷八條小巷向外輻射,許多小巷縱橫相連,好似相通,實則相隔,如同迷宮。其中梅溪古道沿着梅溪而建,全用鵝卵石鋪砌,長約478.6米,将梅溪街、梅池、梅溪公祠等主要傳統建築穿織一體。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梅塘村的建設中,三十二世祖趙有昌在梅塘曆史上有着不可磨滅的功績,他于嘉慶二年(1797年),主持建造了宏偉的梅溪公祠,公祠内上座旁擺放的碑記為證。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據村中多位健在的耄耋老人回憶,1934年紅軍路過梅塘時,用了大半天,晚上跟上來的部隊,還在村中的三個大祠堂就地宿營。在梅溪公祠和守紳公祠大門前,挂着數塊榮譽牌匾,其中還寫着“紅一軍團宿營地”的榮譽牌匾。建南公祠還作為紅一方面軍臨時救護所,為紅軍傷員救助起到重要作用。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當年湘江戰役失散的小紅軍趙昌金,年僅十三四歲,雖然在八十年代已經不幸離世,但其留下了雙胞胎兒子趙達兵和趙達春,也都生活在梅塘村中。趙昌金原本是江西人,本名尤金寶,長征途中不幸腳傷嚴重,與同行的少年紅軍戰士在鳳凰大坪渡口掉隊。在洛口時,正遇民團和桂系軍隊搜山盤查,他們就地藏在廢棄的瓦窯之中,饑寒交迫的一夜之後,同伴趁着清晨出去覓食,無奈慘遭民團屠殺。洛口亞元村羅傳坤的祖父冒着殺頭之險将他收留。羅家并不富裕,他隻能自謀生路,幾經周折來到梅塘,在趙昌萌父親趙吉煊家打長工維持生計,趙吉煊當時是國民黨全縣(今全州縣)政府參議員,在村中是大戶,最後還當了唐央姐家的上門女婿,改名為“趙昌金”,就此在梅塘村紮下了根。不過由于怕被說成是逃兵,他一直不敢将自己坎坷的遭遇告訴家人,也不敢說自己是紅軍,更沒有敢回江西老家。直到改革開放後,政府對在世的紅軍優撫優待,他才将不平凡的經曆告訴了家人。一次上山砍柴途中,不幸被瘋狗咬了一口,他沒有在意,也沒有吃藥,不幸發病身亡,令人唏噓不已。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八角亭位于村口,建于梅溪上,為“梅塘街”的入口,為梅塘村的坐水口,寓意“肥水不外流”,村中有時亦稱為“坐水亭”。八角亭為小青瓦重檐歇山頂樓閣建築式樣,穿鬥式結構,建築面積為36.62平方米,風格獨特,解放前一直為梅塘村的入村口。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明清時期,梅塘村是從全州經由西延區(今資源縣)通往湖南的湘桂古道必經之地,。村中曾開設有藥鋪、鐵匠鋪、米粉鋪、油鋪、染坊、布鋪等大小36間商鋪,素有“梅塘街”之稱。梅塘街以梅池為中心,分為北街和南街,現存的26間商鋪,主要分布在這兩條主街上。

全州縣紹水鎮紅色旅遊半日遊簡介他向光緒獻“十二策”,獲得皇帝采納。光緒與慈禧太後鬧沖突時,袁世凱表面支援維新變法卻向慈禧告了密,導緻“後黨”派向維新派下屠刀。自此以後,袁世凱與康有為、趙炳麟等親光緒勢力,便一直開展着或明或暗的較量。

清澈的梅溪

梅溪村中穿過多座傳統民居,不少建築為木基,整座房屋以木闆跨水而建,充分利用了空間的同時,還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詩境。

舊時梅塘有“九井八塘”之說,但今因為建設的緣故而廢棄。

梅塘村有着近千年曆史,如今人口多達1300餘人,村民多喜文藝。舊時族老常宴請文藝團隊來村中演出,如舞獅隊、雜技團及花鼓戲、祁劇、彩調等戲劇團。全村還專門成立了老年協會,共有中青年婦女文藝隊和老年文藝隊兩支文藝隊。在梅溪公祠大門前,挂着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學藝術聯合會頒發的“彩調·歌舞隊”五個鮮紅大字,是廣西文聯命名的全區22個“千村萬戶文藝惠民工程”的文藝村屯之一。

文中資料參考了趙清泉與陶啟兄先生的材料,在深表謝意。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到其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