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1485-1541)率領遠征軍于1523年前往中美洲,隔年在瓜地馬拉建立第一個拓殖據點,開啟中美洲拓殖史……
1492年,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1451?- 1506)為西班牙帝國開拓了大西洋航道,讓西班牙帝國得以伊斯帕尼奧拉(la española,海地島)為基地,于1508年征服波多黎各、1509年來到牙買加、1511年占領古巴。
西班牙帝國順利拓殖加勒比海地區後,征服者柯爾提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在1519年從古巴開船前往墨西哥,而在1521年征服阿茲特克帝國,“新西班牙總督區”(virreinato de nueva españa)是以誕生,以墨西哥城為首府。阿茲特克帝國被消滅後,意味着中、南美洲即将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征服者柯爾提斯
在柯爾提斯的指令下,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1485-1541)率領遠征軍于1523年前往中美洲,隔年在瓜地馬拉建立第一個拓殖據點,勢力陸續擴及薩爾瓦多、洪都拉斯等地。為了管理新征服的土地,西班牙王國于1536年成立“瓜地馬拉軍事轄區”(capitanía general de guatemala),由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擔任首任總司令,以洪都拉斯的格拉西亞斯(gracias)為首府,隸屬于“新西班牙總督區”的其中一個行政區 。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瓜地馬拉軍事轄區”又被稱為“瓜地馬拉王國”(reino de guatemala),象征同時擁有軍事及行政權,是以總司令又兼總督。
西班牙殖民地的總督區設定
1542年,西班牙帝國在瓜地馬拉成立宗教法庭,庭長由總司令暨總督兼任之;亦即,“瓜地馬拉軍事轄區”的最高首長除了維護轄區安全、鞏固殖民政策外,并負責督導天主教教化工作,集軍事、政治、宗教三權為一身。1549年,“瓜地馬拉總督區”遷都至瓜地馬拉城,其管轄範圍已擴及北部的恰帕斯(chiapas)、東北部的猶加敦(yucatán),南部的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也陸續并入其轄下。
在殖民時期,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人被稱為半島人(peninsular),擁有政治與經濟權力,他們在美洲所生下的子女為克裡歐優人(criollo),是溫室裡的花朵或纨绔子弟,地位次于半島人。
隻身前來的西班牙人與原住民通婚後,其子女即為拉丁諾人(ladino),系混血人種的意思,為今日中美洲主要之人種。此外,在不同時期也有少數非洲黑奴被輸入中美洲,再加上黑人又與其人種通婚生子,甚至亞洲人也于19世紀渡海過洋,為中美洲拓殖史留下雪泥鴻爪,讓原本即相當多樣的人種更增添色彩。
伊比利亞半島的語言、宗教、藝術、建築、風俗、習慣、飲食等,随着拓殖者而移入美洲。在格拉西亞斯、瓜地馬拉城、雷昂(león)與格拉納達(granada)等殖民城市,俨然克裡歐優人的活動舞台。
出身名門的克裡歐優人講究衣着,有些甚至被父母送到歐洲受教育,傳回殖民地後接手家業,過着惬意生活,或養鬥雞賭博、或看鬥牛表演、或參加化裝舞會、或舉行文人雅集。
殖民政府于1676年在瓜地馬拉創立聖卡斯洛斯大學(universidad de san carlos de guatemala),系中美洲第一所大學,僅克裡歐優人或少數拉丁諾人才可入學就讀。
“瓜地馬拉軍事轄區”的原住族群頗多,被殖民政府納入勞動體制,淪為社會底層,除了栖身在城市邊緣之外,亦聚居在生活條件頗差的村落,雖被迫學習西班牙語并皈依天主教,但仍暗地儲存自己的母語與文化。
是以,受到自然環境和原住民文化的濡染,伊比利亞風格漸漸變形,并遞嬗成自己的新文化,而令克裡歐優人對美洲土地悄悄産生認同。
1860年制中美洲地圖
18世紀,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美國獨立建國與法國大革命成為西屬美洲追求自由的典範。此外,西班牙帝國式微,法國觊觎伊比利亞半島,于是入侵西班牙,此一事件促使西屬美洲群起表達對西班牙皇室的效忠,而于1810年吹起獨立戰争的号角。
雖然西班牙國王後來于1814年複位,但原本效忠王室之舉,卻演變成克裡歐優人争取政治及經濟權利的獨立運動。
在“新西班牙總督區”,墨西哥伊達爾戈(miguel hidalgo,1753-1811) 神父于1810年9月15日大聲疾呼,喚醒各個階層的自由意識,雖然翌年伊達爾戈就兵敗遭處決,但獨立精神遠揚至“瓜地馬拉軍事轄區”。
1811年11月5日 ,“瓜地馬拉軍事轄區”展開首次獨立運動,之後呼應西班牙語 系美洲其他地區,陸續出現數次獨立運動。與其他地區相較之下,“瓜地馬拉軍事轄區”的獨立 運動堪稱相當平和。
1821年,墨西哥宣布獨立,“瓜地馬拉軍事轄區”也跟着宣布脫離西班牙,并于1822年并入墨西哥,但不到一年時光,便脫離墨西哥,自立為“中美洲聯邦”(estados federados del centro de américa,1823-1824),後來易名為“中美洲聯邦共和國”(república federal de centro américa,1824- 1839),但終究分裂成瓜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大加五國。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大加五國曾為“瓜地馬拉軍事轄區”的五個省,有共同的曆史,均在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是以常被概稱為“中美洲五國”。
然而,中美洲國家尚有貝裡斯,但西班牙在殖民時期并未積極治管理貝裡斯,瓜地馬拉獨立後,宣稱擁有貝裡斯的領土主權,英國卻于1862年将貝裡斯納為殖民地,瓜地馬拉與英國為貝裡斯主權争執多年後,貝裡斯終于在英國的同意下,于1981年9月21日獨立。至于巴拿馬,原屬于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的一省,于1903年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