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餐飲服務業自古以來就是朝陽産業。它是區域經濟運作的晴雨表,更是提高城市品位、提升人民群衆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餐飲服務業如何提質增效,推動建構結構優化、競争力強的餐飲服務業高品質發展體系?全省各地餐飲從業者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
特色化 品牌化
塑造餐飲文化“新地标”
在大同古城的四合院裡品嘗當地美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黃面油炸糕、黃花莜面墩墩、大同羊雜、涼拌黃花……有人評價:大同美食可謂酸而不尖、辣而香柔、鹹而幹鮮、甜而不膩。
“大同是曆史文化名城,發展旅遊業是城市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美食又是旅遊産業的重要因素,我們的想法是用美食招攬八方遊客。”大同市餐飲飯店業協會會長賀軍說。
大同以特色鮮明的菜品、數量衆多的廚藝人才和底蘊厚重的烹饪文化,一直享有美食之都的美譽。大同餐飲業不僅是大同燦爛文化瑰寶之一,更是将大同曆史更疊、地域文化同現代文明有機繼承和發揚。如今大同美食正不斷煥發生機,演繹精彩,成為大同叫得響的一張對外名片。
山西省烹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馮守瑞認為,大同是北方文明古都,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這裡有豐富的食材,畜牧業和種植業都比較發達。這裡有區位優勢,屬于京津冀“一小時商圈”,屬于陝西、内蒙古“兩小時商圈”。每至盛夏,避暑旅遊的人很多。大同與北京、天津等地餐飲企業互相學習交流比較多,大同美食和全國一線城市的美食相比,毫不遜色。這些都是美食之都落戶大同的原因。
大同為什麼要打造美食之都?大同市副市長趙學斌表示,“近年來,我們提出建設美麗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而餐飲業就是幸福大同的重要組成部分。餐飲業要走向品牌化、标準化,促進旅遊業發展,以及帶動各地企業家來大同投資興業。”
打造新優勢,山西餐飲潛力無限。山西天星海外海餐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華認為,餐飲銷售業績靠的是人流和客單,人流數量上不來,客單數量必然也上不來。從統計看,山西人對優秀餐飲品牌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比如,太原鐘樓街還原千年古街文化,還原了諸多山西老字号,自開街以來,很快火爆全國。
提規模 重人才
打造餐飲企業“新優勢”
山西餐飲業如何提升效益,做大規模,真正發揮出發展競争的新優勢?
浮山刀撥面作為我省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飲食,正逐漸發展壯大。“來,咥一碗浮山刀撥面!”是浮山縣當地的一句俗語,為什麼叫“咥”一碗?就是讓大家吃好、吃得盡興,吃出家的感覺。浮山縣廚師品牌推廣有限公司董事長靳雲龍介紹,“浮山有廚師之鄉的美譽,我們的手藝人更是受益人。我們更新經營理念,規範了刀撥面的标準,打造出了浮山刀撥面加盟店的經營形式。”
浮山縣政協主席劉雲生介紹,浮山縣的廚師占到全縣總勞動力的1/4之多,遍布全國22個省區市。專業技能人才優勢加上浮山的物産文化,形成了打造面食品牌強有力的支撐點。浮山縣着力打造廚師勞務品牌,專門設定了浮山縣廚師勞務品牌發展中心,注冊了“浮山咥一碗老浮山撥面”品牌,統一打造連鎖加盟店,實行統一的管理模式。縣委縣政府還出台了獎勵激勵政策,根據連鎖店的規模,對每一個加盟店進行财政補貼5萬元。另外還有貸款支援,需要貸款的店面,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政府貼息2年。這樣有利于擴大連鎖店經營範圍。在加盟店的帶動下,當地的面粉、食醋、粉條等産業都在逐漸做大。
對于服務業連鎖企業來說,餐飲人才直接影響着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速度和品質。餐飲行業有雲:人穩定了,服務才能穩定;師傅穩定了,菜品才能穩定。如何解決餐飲業人才問題?趙偉華認為,與學校或企業合作是很好的路子,這可以為人才提供利于成長的空間,比如現在的“小boss戰略”,即努力三年以後,員工有機會做某個店的小boss。
定标準 謀創新
山西餐飲力求“新突破”
在追求美食滋味的同時,不斷提高制作技藝同樣重要。一個規範化的山西美食制作流程,對于餐飲行業發展意義何在?
廚王争霸,給美味定“标準”。在林香齋後廚,三位廚師展開了一場争霸賽,同時做一道過油肉。山西過油肉第四代傳承人張瀾介紹,“廚王争霸不是為了争第一,而是為了給過油肉這道山西特色美食制定制作标準。”有了制作标準,即可開展對道地山西過油肉制作的廚師教育訓練活動。過油肉是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地标性美食,做好傳承是一種責任。
有人說,中餐的魅力在于千人千味,即便是一盤很普通的洋芋絲,各個飯店做出來的口味也是不一樣的。推行标準化有意義嗎?馮守瑞認為:“過去的廚師喜歡講鹽少許、油少許、醬油少許,如果一不小心多了,那今天和明天炒出來的菜,味道也不一樣,是以需要一個标準,以保證菜的品質。晉菜要保證高品質,一定要有高标準。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目前我省已釋出了10個經典晉菜、10個雜糧美食的标準。”
山西餐飲行業提質增效,需要有哪些突破?馮守瑞認為,對于餐飲行業來說,高标準、高品質、高品質、創新發展是行業發展的核心競争力。趙偉華則認為,山西餐飲要和全國的優秀餐飲企業做對标,讓山西餐飲品牌有更高的标準,實作更好的變化。
本欄目内容源自山西衛視“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本報記者闫傑
(責編:李琳、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