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早的故事13

下雨天

不知怎麼的,人過了五十歲,感覺成年後發生的事或經曆的并沒有多大意義,在腦海裡也不停留,還不如即時行樂,遊覽美景。到是兒時發生的事,卻都鮮活地記着,事如昨天。

“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這是兒時夏天暴雨來臨時,我們淋着雨向天吼叫的歌謠,同時也表達了對下雨的歡快心情。下雨時,每日勞碌的大人們終于可以不用上工,在家休息了。我們卻不肯歇息,表兄弟們和我越是下雨越外出,霍霍水玩,下雨淋的個個象隻水耗子,特别是夏天,署熱之後下大雨,烏雲滾滾而來,暴雨傾洩而下,那才叫一個痛快呢。而雨下的很大很急的時候,院子裡很快就積滿了水,房子底下的排水溝,這時便發揮作用了,像小河溝一樣,急速往外排着水,外婆家的院子都是沙土,我們的小腳丫踩上去隻留下小腳印,并不粘泥。我們趟着水玩,讓水沖刷着小腳丫,把水都弄混濁了,這個院子霍霍完了,再到另一個院子霍霍,有四個院子呢。常常聽到大人們說,下雨天魚會飛,有一戶人家,下雨時打開大門發現院子裡全是遊來遊去的魚兒,一家人就在院子裡捉魚兒。我們卻沒有遇到這樣的好事兒。後來,我們漸漸大一些,下雨時不在院子霍霍水了,又到外面去,總之整天沒有閑着的時候。那是我們外出并不打雨傘,而是穿雨衣,帶上魚簍。村子周圍的水塘或田地裡的水渠裡,夏天天氣悶熱的時候,水塘或水渠的水,讓太陽曬得都燙手了,這時一下雨,水裡的魚蝦就像人喘不過氣來一樣,都遊到岸邊,象人似的伸着脖子在水裡面遊來遊去,表兄弟們下水捉魚捉蝦,我在岸上帶着魚簍揀魚,他們摸到了,就扔到岸上來。夏日裡陰雨連綿,一下就是一個月,田野裡到處都是水的世界。喜哥歲數最大,是我們的帶頭人,我們今天幹這,明天幹那個,安排的井井有條,他好像什麼都知道,到哪裡捕魚,到哪捉蝦。我們那裡是平原,一下大雨,溝溝渠渠裡的水都滿了,水也流動了起來,魚兒這時也是最活躍了,四處都有魚兒的身影,在水溝水渠最窄的地方,我們大夥下水搭埝,就如同在水中壘上一垛牆,把水截住,在邊上開個口,放上篩子,魚兒順着水流,眼看着就流進篩子裡。魚太多的時候,我們晚上也不肯放棄,在一旁搭鋪。用家裡帶來的竹竿做骨架,像猴子一樣爬到樹上,擗下許多樹枝來遮雨,或者到附近的蘆葦叢裡,割來許多蘆葦來遮雨。傍晚或夜間隻剩下了天賴之聲,正是上魚的時候,捉的都是好魚,猴頭、麥穗還有鲫魚。我們五個人分成兩組,我總是在三人一組裡。我們的鋪常常搭在蘆葦場或青紗帳旁邊,雨時大時小地下個不停,青紗帳或是蘆葦叢裡不斷傳來嘩嘩或是沙沙的聲音,偶爾也有如泣如訴細音,墨黑的夜,因和表兄弟們在一起,我從來沒有害怕過,捉的魚外婆給我們貼饽饽熬小魚,我們吃得可香甜了。

長時間的下雨而不晴天,也不全是好事,對村裡人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了,因為有的人家沒有預備下足夠的幹柴,沒有幹柴就做不了飯,下雨天也沒活可幹,每天的三頓飯變成了兩頓飯,甚至一天一頓飯了。外婆家有好幾垛柴火呢,連去年和前年的柴火垛還都留着呢。因為外婆家人勤勞,分得和拾的多,柴火都堆成垛,上面再壓一層厚厚的蘆葦葉,最上面用一層泥蓋住,下多大的雨都沒事。有左鄰右舍的主婦,愁眉苦臉的找外婆,兩天沒有生火了,要一抱柴,做一頓飯吃。後來我沒事時常常回憶,想在老家幸福的生活同時,想家裡還是要有人的,沒有人,那時生活也是多麼的艱難。有人就是要有為家裡遮風擋雨的人。外婆點火最愛用的麻杆,就是秋天還下着雨時表兄弟們去拔的野麻,其中有個謎語,我隻記得後面的兩句了,“……把我的皮,當錢賣,剩下的骨頭當柴燒”。就說的是麻,生的麻放進水裡漚一段時間,皮和杆就分離了,皮可以搓成繩子,剩下的麻杆,又輕又好燒,點火最容易燒着。我們逮魚時有時也會遇到村裡會逮魚的人,有個外号叫賊大膽的,看到我們捉那麼多魚,也很驚奇。但他去的地方很遠,喜哥是知道在哪裡的,就是在三個鄉鎮交界的地方,十字路口特别荒涼,白天也很少有人走。他總是煞有介事的和我們說,一到傍晚有好多鬼魂,成群結隊要從那裡路過,遠遠的就喊他的名字,讓他躲開,好讓這些鬼魂過去。我聽了心裡非常害怕。

後來,我到了江南,沒有想到雨還可這樣下,細若遊絲,似煙似霧,真是“微雨”了。“斜風細雨不須歸”,在煙雨濛濛中見過“栌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美女,也聽到過她們的柔聲細語,領略了“若到江南趕上春,趕上春千萬與春住。”的含義。江南的春天實在太美太短了。以後酷暑難耐的日子是沒有辦法來看江南美景的。住久了,惋惜的同時,我終于發現可以看江南美景的日子,那就是在雨天。江南雖然處處是美景,除了風景區之外,這樣的美景,都是在奇處,險處,絕境處。除了潮濕、悶熱、毒辣的太陽,還有蚊子、蟲子和蛇,它們也喜歡這風景絕佳處,隻有在雨天,天氣不但涼爽,而且蚊子、蟲子和蛇也都不出來。這樣的日子是欣賞美景最好的時侯。我一個人冒着微微的細雨,在綠草如茵的田野,或是微風輕佛竹林慢慢穿行。有的時候,又想起了童年的夥伴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