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宇文渝蜀

遼金繪畫,指的是距今1100-787年,中國遼、金兩個王朝統治地區内創作的,以絲織品和當地所産棉麻為載體的繪畫作品的統稱。

我們知道,契丹,是中古時期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在唐朝滅亡的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落建立契丹國。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改國号為遼,至公元1125年金滅遼止,遼王朝統治北中國209年。據遼史和宋朝書籍記載,從唐末起到五代十國混亂年代,遼地相對穩定,大批漢人逃往避難,特别是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遼的漢人農業地域不斷地擴大。公元1115年完顔部首領阿骨打建立金朝,金太宗繼之滅掉遼及北宋,稱雄北方,成為與南宋對峙的強大王朝。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傳世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長1.82米,寬60厘米。彩繪6個僧人。

金朝在當時北中國高度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下,積極吸收漢族文化典章制度和漢族美術。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汴梁,便将一些畫工俘擄北去,使其在金朝地區内從事繪畫活動,北宋宮廷藏畫也有不少流散到北方。在漢文化影響下,金章宗善詩文書法,又愛好繪畫,他在政府秘書監下設書畫局。金朝還在少府監下設圖畫署,“掌圖畫镂金匠”。金朝于公元1234年滅亡,在曆史的長河中存在120年。滅朝距今787年。

佛教在契丹王室的扶持下,發展蓬勃。以遼的五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東京為中心興建了許多宏偉的佛寺和塔幢。據調查,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民間收藏數量可觀的遼金繪畫作品。其中一幅是傳世的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長1.82米,寬60厘米。一共6個僧人,每個僧人頭部後都繪有象征光明的光圈式佛像背光。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傳世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之一

圖一中有菩提樹一棵,站在一邊的僧人面形豐圓飽滿,寬闊的前額,圓形的臉龐,身穿迦紗。他雙腳穿鞋,雙手前舉,頭微側颔,表情端莊靜穆,微含笑意。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傳世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之二

圖二騎白羊僧人跣足,一肩膀裸露,另一肩膀穿衣,袖口和裙下部往往有曲蜿如小蛇狀的衣紋。 兩肩寬厚,身軀飽滿,上半身偏長,給人以偉岸端莊之感。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傳世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之三

圖三騎鹿僧人跣足,身軀飽滿,胸部突出,體軀壯碩,額有三條縱紋,耳垂較大,手舉一拂塵,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缛。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傳世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之四

圖四的菩提樹旁,一站立僧人寬鼻大眼,體魄雄健,面龐豐滿,軀體肥胖,略顯臃态。長裙束帶,服飾衣褶尤其的重疊繁複。手中似提一燈籠。

傳世遼金繪畫《彩繪僧人出行圖》

傳世遼金帛畫《彩繪僧人出行圖》之五

圖五有一男一女2個僧人。女僧人似坐在石頭上,面前地上有株開花蘭草。雙目平視,臉型豐滿圓潤,面相清秀靓麗,五官緊湊,表情恬淡柔和。頭戴寶冠,胸佩璎珞,她雙手戴镯,翹起一腿,一手握高過其頭的禅杖,另一手握球形大珠。站立旁邊的年幼僧人雙手合十,似為一侍者。

《彩繪僧人出行圖》人物面相豐滿,身姿優美,飄帶飛動,用筆嚴謹有力,賦色沉着濃麗。人物坐像,軀體碩壯,氣勢威武,精神充沛,毛發飛動,行筆灑落寓于變化。

樹木羊鹿生動有緻,形象質樸而神氣迥出,草花勾畫亦活潑,人物顧盼傳神,布置有序,運筆勾線流暢有力。構圖于統一中富有變化,形神兼備,線描簡勁。

在放大鏡下觀察,遼金帛畫質地在東北民間稱為黃麻布,且有3枚硃砂印章,用料皆為礦物質材料 ,據資深博物館專家認定,這種布料、顔料制作工藝早已失傳,無法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