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總有一些情節會說到:古代皇帝還沒死,墓地就早已準備好,有些甚至還去親眼看了,難道自己詛咒自己嗎?

其實是因為“怕死”,這個“怕死”是怕自己死後被人掘墓,畢竟自己生前可是風光無限。而且古人都相信死後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這些人上人的皇帝自然想把生前的權力富貴延續到死後,同時也為了防止有人去盜取自己的墓地,他們想盡了千萬種方法:放毒、設機關、建造假墓、水銀澆築……
然而,很多皇帝都等不到墓地修好的那天就已經死了。據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來被世界認可的有83個王朝,曆代王朝中有據可查的皇帝有661位。這些皇帝雖處不同時代,但都有一個共同點:短命。
其中,真正能查到生卒時間的皇帝隻有200多位,而且他們的平均壽命隻有39.2歲。正常死亡的皇帝一共有339位,非正常死亡的322位,且死法非常奇葩:笑死、氣死、掉廁所淹死……說出來可能都沒人信,但還真就存在。
畢竟亂世,死法奇葩也見怪不怪了。不過,有一個皇帝雖然是正常死亡,但死後竟慘遭臣子“解剖”做成了一道菜——“臘肉”,是以被民間笑稱為“臘肉皇帝”。他就是遼太宗耶律德光,也是遼朝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兒子。
把人烘幹做成一道“菜,簡直不要太吓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說是因為當時的中原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态,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此時已經一統契丹的耶律德光認為時機成熟,于是下令大舉進攻中原,但他低估了當時中原的武力,中原人民沒有屈服,各路武裝一緻抵抗外敵,抗擊契丹侵略者,不少遼兵不斷被殲滅戰敗連連,不得不撤退。
在撤退的路上,由于耶律德光和契丹将士一直生活在北方,習慣了北方的嚴寒,實在無法忍受夏日的酷暑。是以他染上了一種熱疾,高燒不退,嚴重到周身堆滿冰塊并吞冰入腹也無法降溫的程度。
縱使這樣,他還不聽醫生的勸阻,克制縱欲。依然我行我素,還将醫生臭罵了一通:“你們都是不學無術,我得了熱病,我怕身體明明身體很好正要女色洩火,怎麼能遠離女色呢!”終因縱欲無度,走到栾城時,口吐鮮血,一命嗚呼,時年46歲。
人雖死了,但事情還沒結束。他去世的消息很快被最愛他的述律太後(耶律德光的母親)知道了,悲痛萬分的她根本不相信自己最愛的兒子會突然死去,聲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但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天,回到大遼國的距離又是如此遙遠。
怎麼樣能把屍體完整地運回去,又能在回到大遼國之前不腐爛呢?這可難倒了陪同去打仗的臣子們。就在臣子們焦慮萬分的時刻,一個廚子站了出來,他提出了一個意見:你們為什麼不把皇帝搞成“羓”呢?“羓”是什麼呢? “羓”就相當于我們現在說的臘肉。
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喜食牛羊肉,有時殺了一頭牛或一隻羊,一時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髒掏空,用鹽鹵上,就成了不會腐爛的“羓”。
要是真的采用這個辦法,就意味着要把皇帝當牲畜看待。但除此之外,真的沒有别的辦法。大臣們隻能同意采用廚師的方法。
廚子解剖過很多羊,但這次是解剖人,先是“咔嚓”一刀,接着“稀裡嘩啦”地把耶律德光肚子裡的東西往外一掏,最後将屍體灑滿鹽......然後裝進密封的鹽壇子裡,運回了大遼。
回到故土後,太後還專門為耶律德光舉行了隆重的招魂儀式,可能是看到 “臘肉兒子”太可憐了,她還遷怒于廚子,把廚子斬首了。而這招儲存屍體的方法,最終也沒能流傳下來,耶律德光也就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木乃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