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膠東線上</b><b>2月12日訊</b>(融媒體記者 丁豔燕 通訊員 亓健生)“黨旗飄起來,黨員沖上去!”“疫情就是指令,防控就是責任!”“第一書記”既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心骨,又是群衆脫貧緻富的領路人。如今,在疫情面前,煙台大學派駐到棗莊市山亭區的“第一書記”如冬天裡的一團火,用具體行動砥砺初心、踐行使命,讓鮮豔的黨旗飄揚在疫情防控的最基層。

<b>心系群衆</b>
<b>“逆”行入村參加抗“疫”阻擊戰</b>
歲末年初,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我校派駐到棗莊市山亭區的四位“第一書記”曲峰、李江、劉希斌、董超雖在家過年,卻心系幫包村群衆,他們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密切關注幫包村疫情防控情況,并第一時間指導村裡成立由“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幹部組成的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上司小組,組建黨員先鋒突擊隊,完善防範措施,築起了基層抗“疫”的第一道防線。
“看到疫情傳播速度這麼快,情況這麼緊急,年夜飯也吃不香了,待在家裡總是心神不定。”春節團圓的喜悅剛剛開始,“第一書記”們便向山亭區省派“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彙報了返鄉抗“疫”的想法:随時待命出發,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娘,我得走了,村裡防疫工作需要,我得回棗莊”。“老婆,家裡就靠你了。你放心,我會照顧好我自己的。”正月初六,接到上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傳回駐村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批示後,他們停止休假,逆行而上,分别趕往600公裡之外的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九老莊村和水泉鎮西堌城村、闆上村、石盆村,投入到幫包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臨行前,學校有關部門、機關為“第一書記”送去了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并叮囑他們在協助地方黨委政府做好幫包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加強自我防護,更好地守護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将會是他們打赢疫情阻擊戰的堅強後盾。
<b>身先士卒</b>
<b>科學防控築牢抗“疫”隔離牆</b>
越是關鍵時刻,越見黨性修為。到村後,四位“第一書記”高标準、嚴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的防疫部署,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組織黨員簽訂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黨員承諾書》,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強化全體村民的防控教育和春節返鄉人員的排查登記工作。
“嚴防重點對象,嚴控疫情來源。”“準确登記進出村資訊、準确排查疫情資訊。”在“第一書記”的例行網絡視訊碰頭會上,他們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研判疫情,研究對策,提出了“兩嚴”“兩準”的工作思路。在村裡疫情防控工作一線,時時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一方面,他們組織黨員幹部上一線、打頭陣,設定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對進村路口全部實行管控,黨員幹部24小時輪流值班,認真做好進出人員登記和體溫檢測工作,定期對村内的大街小巷和公共設施進行消毒,切實做到“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充分發揮黨員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另一方面,他們帶領廣大黨員群衆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工作,主動做好政策宣講,消除群衆恐懼心理,當好群衆的“貼心人”和“主心骨”。
為摸清省外返鄉人員情況,他們和村兩委黨員幹部一起挨家挨戶摸底排查、反複核實省外返鄉人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建立健全人員台賬。經核定,四個幫扶村共有省外返鄉人員3215名。其中,武漢返鄉務勞工員6戶8人,對他們進行居家隔離,并及時對接村、鎮衛生院,每日早晚監測體溫,確定實時跟蹤監測,現已全部通過14天隔離期,均無異常。為有效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傳染,按照山亭區委區政府積極倡導的“紅事緩辦、白事簡辦”的理念,第一時間上門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紅事一律推遲,白事簡辦,先火化,待疫情過後再發喪。
<b>守望相助</b>
<b>共克時艱彰顯抗“疫”溫度</b>
隔離病毒傳播,但阻不斷人間溫情。在各幫包村,武漢返鄉人員因為要進行隔離醫學觀察,暫時與外隔絕。為了不讓他們感到孤獨無助,“第一書記”積極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和生活保障工作。隔離人員缺少日常生活所需用品,隻需打個電話或發個微信,就會有人幫助采購并送上門,把黨組織的溫暖送到隔離群衆家中。
面對口罩、消毒水等物資告急的嚴峻形勢,四位“第一書記”響應黨支部的号召,積極行動起來,支援山亭區疫情防控工作。2月7日,山亭區省派“第一書記”聯合扶貧産業園合作營運方——“地主網”捐贈了300個3M口罩、3000個普通醫用口罩、2噸消毒液等抗“疫”物資,及時送達區疫情防控上司小組。2月8日,“第一書記”每人又捐出1000元用于購買第二批口罩支援防控工作。山亭區和各鄉鎮有關上司,也深入到各幫包村,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我校“第一書記”。正月十五元宵節,鎮裡專門為仍舊堅守在防疫一線的他們送去了值班用的大衣和過節物品,讓他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疫”線團圓的元宵節。
在各村疫情防控點,“第一書記”和村黨員幹部,守護着他們身後的家園,用行動溫暖了群衆的心。備受感動和鼓舞的群衆,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與先鋒突擊隊共同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有的村民自發購買防控物資,還有許多村民為值守人員捐獻友善面、火腿腸、面包等生活必需品。黨員“沖鋒”在前,群衆“支前”跟進,形成了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
“疫情目前,在幫包村‘第一書記’就代表了煙台大學,我們必須沖在最前面。”樸實的話語代表着我校“第一書記”的铮铮誓言,他們把初心落實在行動中,把使命擔當到崗位上,用責任和堅守,築起守護群衆生命健康的牢固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