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提起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漢人,而是屬于突厥沙陀部族(如果不信,請自行搜尋),與虛無缥缈的李元霸不同,這個李存孝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在唐朝,李存孝的出身是得不到很多人尊重的:“華堂樂飲自有時,少待擒胡獻天子。”而李存孝恰恰就是大家都想擒來獻給天子的“胡人”。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李存孝原本不姓李,他姓安名敬思,因為被李克用收為義子,是以改姓李。其實李克用原本也不姓李,而是地道地道的沙陀人,原本姓朱邪,李克用的父親名叫朱邪赤心,是唐宣宗時期的蔚州刺史、雲州守提使,因為作戰有功,被封為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徐州觀察使,賜姓李,賜名國昌,于是才有了後來的李克用李存孝。但是不管是突厥還是鮮卑,在當時都是大唐子民,如果誰要敢表示歧視,唐朝的皇帝都不會答應:李世民的祖母姓獨孤,外祖母姓宇文,說鮮卑是異族,等于打李唐皇室的臉。雖然開放的大唐不計較文臣武将的姓氏部族,但是有一些人還是從骨子裡看不起比較落後的邊遠地區的,住在高樓大廈裡的看不起草屋窯洞或者地窨子,那也沒啥奇怪的。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李存孝的勇猛。據新舊五代史記載,李存孝“便騎射,骁勇冠絕,每臨大敵,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甯之比也。”李存孝能跟威震逍遙津令小兒止啼的張遼張文遠、百騎劫曹營毫發無傷的甘甯甘興霸相比,說明李存孝的單挑能力和指揮能力都是超一流的。當年不管是後梁太祖朱溫朱全忠,還是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在沒有稱帝之前,都算大唐邊将,互相征伐也都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朱溫和李克用這對宿敵從成名打到死,也沒分出個高下來。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在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的澤州之戰中,李克用的部将李罕之被朱溫派來的張全義打得龜縮不敢出戰,寫雞毛信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就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救火隊長、十三太保李存孝帶着五千騎兵星夜馳援。這裡要順便說一句,當時朱溫屬于朝廷官軍,歸唐相張濬(後被朱溫襲殺)管,李克用算是叛軍。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這次戰役的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人,那個李罕之在駐守澤州期間,天天帶兵搶掠懷州、孟州、晉州、绛州各地,數百裡内“郡邑無官吏,鄉間無居民”——都被李罕之殺死吃掉了。後來這個李罕之還投降了朱溫,跟李克用死磕。至于朱溫,當然也不是什麼好鳥,雖然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但是卻一點忠心都沒有,他後來殺死了唐昭宗,又逼着唐哀宗“禅讓”。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人物介紹完畢,咱們還是回到戰場上來。當時大唐官軍(其實是梁王朱全忠的藩鎮軍)把澤州圍了個水洩不通,并且每天向城上喊話:“快投降吧,要不然十天之内我們就會攻進城去,到時候你們就無穴自處了!”李罕之是打死也不出頭,隻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等着李存孝的援軍。而李存孝趕到澤州外圍,那幫圍城唐軍還在那兒喊話呢。要不怎麼說别當着和尚罵賊秃呢,李存孝一聽“無穴自處”四個字就火了,拎着長槊就沖上去了:“我就是沙陀人,現在到你們這裡找窩來了(我,沙陀求穴者)!”李存孝接下來的話也暴露了他的兇悍本性:“你們快派個胖子出來跟我打,我餓了,等肉下鍋呢!”其實正史中的原話更是可怕:“俟爾肉馔軍(一說為待爾肉以食軍),可令肥者出鬥!”這樣看來,吃人并不是李罕之的專利,李克用的部将都好這一口。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但是朱溫的部下也不是吃素的,大家都知道那個鐵槍王彥章,就是朱溫的悍将(後被李存勖擒斬)。當時鐵槍王彥章不在前線,但是另一個悍将鄧季筠表示自己也不怵李存孝,帶着一隊騎兵就沖了上來要跟李存孝單挑。這位鄧季筠也非泛泛之輩,他是朱溫的牙将,主管騎兵(是否會想起身邊的趙雲?),而且也是當時一等一的高手:“伐郓之役,生擒排陣将劉矯以獻”。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但是朱溫的悍将遇到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并沒有發生人們預料之中的大戰三百回合,如果把李存孝比作關羽,那麼鄧季筠就成了插标賣首的顔良。按照《舊五代史》的說法,是“存孝激勵部衆,舞槊先登,一戰敗之,獲馬千匹,生擒季筠于軍中。”《新五代史》記載更簡單:“梁骁将鄧季筠引軍出戰,存孝舞槊擒之。”

正史中的沙陀名将李存孝很勇猛但也很兇悍:想把生擒的敵将下湯鍋

澤州大捷之後,按照李罕之的嗜好和李存孝的諾言,這個鄧季筠應該被下了湯鍋,但是李克用舍不得:“克用見之甚喜,釋縛,待以賓禮,俄典戎事。”結果這個鄧季筠在後來的的晉(李克用)梁(朱溫)之戰中,在兩軍陣前學了一把秦叔寶:“兩軍酣戰之際,季筠出陣,飛馬來歸。”——又跑回朱溫陣營去了,李存孝沒吃着,李克用空歡喜一場,鄧季筠最後也沒活長,朱溫在乾化二年((912年)閱兵的時候,“怒其馬瘦”,拉到大纛之下就給咔嚓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