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前的一個周六,某團體在東湖風景區舉辦一場相親會。有相親需求者,花30元購買一張門票,獲内部印刷征婚資料冊一本。我以公謀私,亮出記者證免票入場,一邊張挂征婚廣告,一邊抓拍美女。相親會次日結束。我在現場約見幾位女子晤談,都說以後再聯系,分手後她們又去浏覽其它征婚啟事,有一位女子居然說明天還會再來看看。
相親會原定于下午三點半結束,到了四點半,還有不少人在會場流連忘返。相親會是80後青年人的天下,我們這種60後過氣離婚老男人幾乎沒有市場。3張征婚廣告貼完兩個小時後有人開始打我手機,接了幾個電話,手機再也不響。我一直坐在一個石頭上默默地守候。
兩米遠的一個石凳上,坐着一位中年男人。下午四時許,他自言自語地說,還去貼一張算了。我朝他一笑。他問我說,你也是來相親的吧。我說是的。他說,你是離了的吧。我說是,你呢?他将準備張貼的征婚廣告遞一份給我,原來他是中學特級教師,39歲,未婚。我說,你這種條件很好找嘛!他歎了一口氣說,不好找。因為在武漢市郊區一所中學任教。
他問我,你是在武漢市區工作吧。我說是的。
我是60後離異男人,他是70後未婚男子,但我感覺他的面相與我差不多老。或許,我不經意在他面前流露一絲自信的優越感,隐隐刺傷了他而唠叨起來。他說,離什麼婚呢?又不是高官大款,離了婚還能找到黃花閨女。
我不禁想說,單單要找黃花閨女也能找到,但不适合我。事實上,這天就有兩位未婚70後女子與我聯系。不過,我忍住沒說,隻沖他微笑。
前不久,我曾經交了一位女朋友,離異,身邊沒有孩子。到談婚論嫁時,一言不合分了手。一位朋友聽說我談了一位離異女朋友,顯示出一種不屑。
男人離異後,再找黃花閨女為妻,似乎才叫本領本事。這種世俗偏見,不僅害人害己,還會侵害社會。
各地發生的校長、老師性侵未成年女學生事件,就是例證。更有養尊處優的達官貴人、腐敗分子,以高價買處破瓜為樂,引發社會不少正義之士,紛紛挺身而出,堅決給以抨擊。
網絡名人流氓燕,曾高舉“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國小生”的牌子,以示抗議。有位女教授,特地拍了一張裸露半身、配有剪刀的圖檔公之于衆,表示響應。
其實,成年男子,無論是為了婚配還是為了享樂,都不應該去尋找那些是自己侄輩,女兒輩,甚至是孫女輩的黃花閨女。
于婚配而言,有閱曆的男子,面對一張白紙般的黃花閨女,心智上的不對等,婚後少不了磕磕碰碰。自古美女愛少年,老男人因占有某種資源優勢,獲得美女的身子,就像獲得一種物件,難以獲得女子的芳心。雖然她在以身侍夫,卻心猿意馬,單相思着同齡男人。
老男人日漸松馳的皮膚,時常忘記修剪的鼻毛,越來越嚴重的力不從心,定将引發小女子諸多的厭惡、沖突與不快。彼此沒有心靈上的契合,談何快樂幸福呢?
記得當年在大學課堂裡,有位美學教授談審美時說過,山美在峰,水美于勢,屋美在檐,女人美在于韻。
可見,女人的魅力在于韻味十足和風情萬種,黃花閨女漂亮僅僅在于形體。是以,理性的再婚男人,面對黃花閨女抛來的繡球,還得慎之又慎,她到底是不是你的一盤菜?
至于尋歡作樂而言,自古黃花閨女也不是達官貴人首選。曆朝曆代不少帝王養着三宮六院嫔妃不去臨幸,而寵愛某位胡同的紅粉佳人,緻使宮女到死都是閨女身。
更有文人雅士,青樓留名。“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著名詩句,據說看盡長安花指的是妓女。
民間也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粗俗俚語。
北宋奉旨填詞的詞人柳永,一生“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死後還是青樓女子籌資将他安葬。
凡此種種,說明黃花閨女不應該是老男人或婚娶或淫樂的對象。那些處心積慮以傷害黃花閨女為本事的男人,除了禽獸不如之外,應是一幫沒有教化缺少品位的暴發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