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時的著名書法家,有“神筆王铎”之譽。
王铎書法集正版全2冊銅版 ¥198 購買
王铎贈子房公草書卷 ¥57.6 購買
王铎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王铎44歲-46歲三年間遍臨《淳化閣帖》的晉唐名迹,幾可達到亂真的境地。《瓊蕊蘆帖》便是其臨習代表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铎臨帖非常講究,筆筆有來曆,絕不妄為。
臨帖的同時,王铎也寫下了很多學習筆記,這些臨摹心得,自成一家之言,後學尤須理性對待。

▶ 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動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雅,易學故也。嗚呼!詩與古文皆然,甯獨字法也。
——《瓊蕊廬帖》臨《淳化閣帖第五·古法帖》後
▶ 予書何足重,但從事此道數千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故書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華,自覺力有不逮,假年苦學,或有進步耳。他日當為親家再書,以驗所造如何。
——《琅華館帖》(張翺刻本)之《仿古帖》後
▶ 懷素獨此帖可觀,他書野道,不願臨,不欲觀矣。
——《瓊蕊廬帖》臨《唐僧懷素帖》後
▶ 吾臨帖善于使轉,雖無他長,能轉則不落野道矣。學書三十年,手畫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
——臨《淳化閣帖·褚遂良帖》後
▶ 每書當于譚兵說劍,時或不平感慨,十指下發出意氣,辄有椎晉鄙之快。
——臨《為啬道兄書詩卷》後
▶ 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詩文,有法而後合。所謂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譜。然觀詩之《風》、《雅》、《頌》,文之夏、商、周、秦、漢,亦可知矣。故善師古者不離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過文其不學耳。
——《琅華館帖冊》後
▶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帶酒,微醺不能醉,書于北都琅華館。用張芝、柳、虞草法,拓而為大,非懷素惡劄一路。觀者谛辨之,忽忘。
——《草書杜甫秦州雜詩卷》後
▶ 予書獨宗羲、獻。即唐宋諸家皆發源羲、獻,人自不察耳。動曰:某學米,某學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歐。寓此道将五十年,辄強項不肯屈服。古人字畫詩文,鹹有萭*(尋獲)。匪深造博聞,難言之矣。
——臨《淳化閣帖》與山水合卷尾
▶ 辛巳初一日,披覽是冊,忽已四載。苦廬無佳,況墨事都廢,偶披覽辄覺稍快然。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後,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跻愈進,愈峻以曠。已經崇峰,頓俯于下。凡畫以自足,皆為河伯一流。
——《瓊蕊廬帖》後
▶ 餘于書、于詩、于文、于字、沉心驅智,割情斷欲,直思(足支)彼室奧。恨古人不見我,故飲食夢寐以之。今再審觀,亦覺有所證。(至至)不知于堂奧殹!歸之二弟仲和,則餘三十年于書、于詩、于文、于字其敝精凝神,亦可概見矣。
▶ 徽之書法,溫潤綿密,有遠水流煙之緻。惜不多見,載之古今,寥寥數行耳。極力摹寫,瞠乎其後,始信書法非易事也。
——《瓊蕊廬帖》臨《晉黃門郎王徽之書》後
▶ 書時,二稚子戲于前,叽啼聲亂,遂落(如)龍、形、萬、壑等字,亦可噱也。書畫事,須深山中,松濤雲影中揮灑,乃為愉快,安可得乎?
——《拟山園選集》(詩集·台灣學生書局)卷一
▶ 蓋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至臨寫之時,神氣揮灑而出,不主故常,無一定法,乃極勢耳。
——《王煙客先生集》
▶ 今觀公書法,根本二王變化如龍,楷之精,行之神,書所造深且如此,嗚呼!公書即不深造,獨足令人想見忠憤,況藝文又若斯乎。探它書,補公遺事于唐書,能無忘于後之苦心者欤?
——《拟山園選集》(王鑨刻本)卷三九之題跋二
▶ 《聖教》之斷者,餘年十五,鑽精習之。今入都,觌今礎所有與予所得者,予冊更勝也。将曆三十年,如天宮星纏,起止次舍,時晷日眯,殆杖而後行,轉以自轵。可見逸少之書與淳化帖玄微渾化,信學書者之潭奧矣。其珍摹靈林,勿亵此寶。昔人雲,仙芝煩弱,既匪足雠蟲虎瑣碎,又安能匹時,取而味之終身焉。以測天者,步此冊可也。
▶ 米芾書本羲、獻,縱橫飄忽,飛仙哉。深得蘭亭法,不規規摹拟,予為焚香寝卧其下。
——跋《米芾吳江舟中詩卷》後
▶ 刻仆字者,鈎多漸滅,随其浸潤,踵之訛也。大作笯鸾囚龍,異狀紛披,不區區襲開元、大曆之法矣。野火都離,枝葉漸脫。又帶夫然幽冷之緻,真古人不及。嘗論之古“(上禾下皿)老*(左王右獻),止能華人目,《鈞樂》、《廣散》,止能爽人耳。若能悅人神,則足下之作欤!邴原之從孫嵩,獨推鄭康成,仆今亦如是。
——《拟山園選集》(王鑨刻本)卷五十之《書牍·與石齋》
▶ 山東五弦李群得善書《蘭亭》,紙故墨勞,似數百年物。或以為雙鈎廓填,予觀之曰:其不然乎,斯褚登善之為乎!臨昭陵原書,世不易有也。予足迹江南北,幾遍天下,惟此與颍州為第一腕所書。飛越無心,别有仙趣,若一母子而孿焉,超定武刻汴中本而止之。時虞山錢牧齋在席,亦極驚賞,且未有柳貫、鄧文原諸跋在。夫世遠欤,傾圯同歸于盡,何物不爾,獨此書特出于煤塵,豈偶然哉! 觀書猶觀山升嶽,嫌衆山之*(上山下列)*(上山下施)也。後之君子,欲見昭陵帖,觀此帖斯過半矣。
——《拟山園選集》(王鑨刻本)卷三八之題二
▶ 柳誠懸用《曹娥》、《黃庭》小楷法拓為大,力勁氣完。矩陰陽于羲于獻,但以刀割塗加四隅耳。茲帖與《沂州》皆其特達者,謂為國工不虛。
——《拟山園選集》(王鑨刻本)卷三八之跋二
▶ 丙戍春,過北海齋,觀米海嶽書,矯矯沉雄,變化于獻之,柳、虞自為伸縮,觀之不忍去。噫!兵燹之餘,一時文獻凋剝,乃僅存此卷,光怪陸離,不滅沒于瓦礫。物之遇,由蹇遇亨,可勝歎耶。
——此文補刻于《停雲館帖》帖尾
▶ 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于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草書杜詩卷》末
以上配圖選自:王铎《瓊蕊蘆帖》
日本粟原蘆水發行,彩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