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省邵慶縣高寒稻田稀殼田蝸牛養殖技術

福建省邵慶縣高寒稻田稀殼田蝸牛養殖技術

高山稻田集薄殼田間蝸牛(本地蝸牛)是農民在稻田綜合育種中可以友善操作和管理的模式。薄殼田螺絲由于營養豐富,肉質好,一直是人們家、農家等必不可少的食物,但現在田間蝸牛已經很少了,主要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施肥時使用氨或碳酸氫铵等過量,原來在田間固有的螺絲品種被淘汰。為了恢複和改善薄殼田蝸牛的生态環境,2018年3月,我們選擇了福建省邵慶縣小陽鄉海拔725米的小稻田基地,開展田間蝸牛生态養殖,生産優質田間蝸牛,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

福建省邵慶縣高寒稻田稀殼田蝸牛養殖技術

一、養殖稻田的選擇與準備

田間螺杆冷且怕熱,水溫低于10°C或高于30°C停止進食,pH值6.5時田間蝸牛的生長速度,存活率最高。是以,稻田必須選擇地形高、淡水水質大、日照充足、土壤腐殖質大、水稻産量晚的泥田環境。小陽基地在西竹村成稻田約56.5畝,交通便利,不在居民區,沒有鴨子,排水友善,土壤pH值在5.5~7.5。根據稻田的地形,應将其中一些圍起來,或者可以使用聚乙烯網或鍍鋅鐵絲網,并清除田地的草。

二、稻田的改造

1.水田耕作在春季播種季節使用小型拖拉機進行田間犁地,首先要加強田地,入口和排水需要設定逃生圍欄,可以儲存20厘米的水深,以免開裂,不塌陷,不漏水。為了保證水稻不減産,溝坑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5%~7%,根據田地的大小和形狀變成"一""十""口"或"田"字形,使溝渠互相連接配接。

2.對稻田進行消毒施肥後,在上半年釋放的種子堅果徹底清除敵人的傷害并進行消毒,用生石灰50公斤/畝水均勻撒上,可除去小魚蝦等雜交種。在養殖過程中,一些生石灰,一般每次使用5~10公斤/畝,調節水質,補充蝸牛生長所需的鈣質。田間施肥200公斤/畝,水稻專用有機肥25公斤/畝,投足基肥可滋養和栽培田間蝸牛餌料,也為水稻栽培提供良好的基肥。

三、堅果品種放養

如果是放養蝸牛種類的第一年,最好在繁殖前将其放在田間。稻田養殖的田間螺母應選擇當地的薄殼田螺,可以在市場上購買。螺絲品種需要淺棕色,殼完整,沒有蚱蜢和其他寄生,健康個體較大。雌性又大又圓,雄又小又長,右觸手向右向内彎曲。雌雄性應以3:7的比例放養在一起,一般放7公斤/畝的蝸牛種類,能自然繁殖,保證田間蝸牛有多年生生長。如果是蝸牛放養,應該在下半月選用,下水後要播種回綠色。庫存5~7克/隻有3000頭蝸牛/畝(重量約18公斤)。

水稻種植

選用品種好、抗蟲性強、産量高的"永佑15号"和"小洋828"當地品種,按田間歇栽培密集種植,苗期可達20厘米,比純水稻間隔6.6厘米。根據場地的大小,中間适當預留0.3米寬的凹槽,有助于客戶體驗夏季觸摸現場螺絲的樂趣。

五、日常管理

1.以田間蝸牛為雜食性,一般為水生植物、土壤腐殖質等主食,為保證田間蝸牛的品質,整個生産過程一般不投飼料。但是,一些米糠或麸皮補充劑可以在田間蝸牛的繁殖期和越冬期之前正确澆注。

2.調節稻田水位 根據稻田和田地螺杆生長的需要,及時調整水位。一般在塞子裡水位略低時,螺杆一般住在坑溝裡,等待幼苗恢複到綠色水位可以調節到10厘米,田間螺杆可以去野外活動覓食。在高山地區一般都有單獨的水管,田間水量達到微通量水的狀态,整個養殖過程保持含氧量在4.0毫克/升以上。在繁殖季節和冬季,水位可能略高。

3.水稻施肥、藥田栽培、水稻施肥以施用水稻專用有機肥為主,嚴禁使用碳酸氫铵。水稻的整個生長過程病害少,不吃藥,夏季田間蝸牛會吸附在水稻周圍,很好地防止稻蠅虱的發生,田間裝有捕蟲燈。以田間生産稻為主,如果遇到病蟲害,為了不影響糧食生産,要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在給藥前,适當增加稻田的水位,選擇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噴灑幹露,盡量減少農藥進入水中,不能影響田間蝸牛。

4、田間蝸牛的病害防治比較罕見,但為了防止田間蝸牛缺鈣的發生,應在稻田耕作前或生長時根據實際情況施用幹石粉。田間蝸牛的病害主要是防止敵人傷害的發生,主要是水鴨、鳥類、田鼠、蚱蜢等,充分利用晝夜巡邏野戰,及時發現敵人的傷害進行處理。如果發現蚱蜢可以浸泡在豬血草中,放在田間進行誘捕和捕殺。田地的草應及時切淨,以防止田鼠挖洞,導緻田地漏水或塌陷。養殖蝸牛的稻田不應與草魚、鯉魚、鲭魚、鲱魚等混合。

5.防逃生檢查 宜早要檢查進水口、排水閘圍欄是否堵塞或破損,現場是否漏水,特别是在山區雨天更小心地處理垃圾進入排水口,防止田間積水過滿或現場塌陷造成螺絲逃逸;

6.田間蝸牛越冬前加強田間蝸牛的營養,适當提高田間水位,并将幹稭稈撒入田間,便于田間螺絲挖洞隐蔽,進入土壤越冬。

7.采收時田間螺杆規格達到10~20克/隻能趕上市場,收獲田間螺杆要取大大小小,有選擇地選用部分雌螺杆,這樣自然再種植,每年以後都不需要投苗。現場堅果的運輸要求簡單,隻要保濕,防止高溫暴露即可。

讨論和結論

1.原有的高山稻田薄殼田螺杆生态支撐工程值得推廣。水稻蝸牛的綜合栽培不影響糧食産量,也提高了水稻的品質,每畝平均産量達到375公斤水稻,田間蝸牛115公斤,生産的水稻和田間蝸牛都是有機食品。2018年榮獲國家水稻漁業綜合育種優質水稻評價"綠色生态獎",水稻口感好,價格高,水稻螺杆綜合育種比單純水稻每畝可賺5000~10000元,增強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是目前農村精準扶貧、振興農村的好項目。

2.螺杆種類的選擇應格外小心。有必要嚴格區分薄殼田蝸牛和福壽螺釘,它們是外來入侵物種,是稻田害蟲。現在經常在路邊的溝渠或池塘裡看到紅蛋,嚴禁在扶首螺杆上混合,防止雞蛋随水流進稻田。

3、水稻蝸牛一體化養殖模式可以為農田帶來新的體驗,特别是在夏季,當生活在城市中的群體可以來到田間觸摸田地,享受回歸田園生活的樂趣。

4、原生态薄殼田蝸牛的養殖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對産量逐漸降低的薄殼田間蝸牛有保護作用。養殖田間蝸牛的田地必須保持水田狀态,可有效遏制高寒地區勞動力轉移中的梯田浪費現象,對稻田的恢複利用具有一定的意義。

陳振軒(繼山華軒首次媒體網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