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由于我國時局動蕩社會極不安定,國家科學發展極其緩慢,在這個危難時期我國很多科學家都去了國外進行深造,他們在國際上有統一的名稱:華裔科學家。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們聽過原子彈之父錢學森,但在中國還有一位女性科學家,堪稱“原子彈之母”,她就是吳健雄,不僅名字像男人,而且在實體領域的建樹,絲毫不比男科學家少。

吳健雄在這些科學家中,是一朵嬌豔的花朵,人不僅漂亮能力還很強,不過因為國籍的事情,她一生争議不斷,在我國她的名聲雖然不是很響,但在國外,她包攬了除諾貝爾大獎之外所有獎項。
吳健雄出生于書香家庭,父親是非常著名的革命家,袁世凱稱帝期間,其父親作為反袁活動的帶頭人,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她的父親在當時受過高等教育,最煩腐朽封建那一套理論。
後來其父親回到家鄉,知道家鄉盛行男尊女卑的思想,不顧他人阻攔,毅然決然建立明德女子學校,為了堵住衆人悠悠之口,他将自己的兒女也送到這裡讀書,值得一提的是,父親怕同學覺得女兒的名字太過于男性化,是以給她起了個乳名薇薇。
吳健雄和哥哥們接受同等的教育,高興得不得了,受家庭文化的影響,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讀書的同時,還能同時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對她來說是很大的恩賜。
明德女子學校順利畢業之後,她的很多同學選擇在當地做一名國小老師,工作體面又輕松,然後成家立業,這是很多女畢業生的選擇,但吳健雄沒順大趨勢而行,選擇繼續深造。
一個女孩子能如此堅定走不尋常之路,很多原因得益于他父親的鼓勵,他的父親本就是先進知識分子,不認為女兒的才華應該止步于家庭,是以不斷鼓勵吳健雄不要有顧慮,要勇敢向自己的夢想前進。
吳健雄成功之後曾說:“如果說我的成就源自于我對實體的天分和後天的努力,那麼給我機會能讓我将所有才能激發出來的人,就是不斷給我鼓勵,堅定相信我的父親。”
吳健雄一直保持閱讀習慣,小時候最喜歡看居裡夫人傳記。那時的她,還不知道自己長大後會跟居裡夫人一樣,在男人居多的實體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大一期間,她有一門功課的老師是胡适,因為喜好讀書,還跟胡适先生有一段交集。她将胡适先生的課程學得很好,先生對他的評價也很高,經常帶着她拜訪文學大家,在與各位大家交談時,思想的碰撞令她受益良多。
胡适先生讀書範圍很廣,吳健雄為了能跟先生侃侃而談,讀了很多書籍,其中就包括實體學相關著作,實體學大門一打開,她就好像進入一個神秘的世界,讓她在此流連忘返。
到了大二,她轉到實體專業繼續學習,正是這一年,她開啟了一生實體生涯的大門,并在這個領域大放異彩。由于國情原因,我國實體學發展十分緩慢,不得已吳健雄選擇出國留學繼續完成實體專業。
國外的實體發展十分迅速,到國外學習新知識的她,就好像魚兒回到了水裡,她在那裡遇到很多優秀的老師,有實體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就連諾貝爾獲獎者都曾是她的老師。
國外的吳健雄不敢放松警惕,最初幾年,她知道自己比其他同學慢了一些,剛開始便非常努力學習,孜孜不倦在實體領域耕耘。功夫不負有心人,學業生涯中,最後一篇論文發表在實體學權威雜志。
這個年輕的中國科學家,迅速在實體界火了起來,也是從這時開始,吳健雄的名字在科學界豎起标杆。這個标杆不隻是對學術界男性主流思想的挑戰,也重新整理世界對中國科學家的看法。
在美國研究第一顆原子彈工程時,實驗過程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這時研究原子彈工程師,想到吳健雄曾經發表的一篇論文,然後以負責人的身份邀請她參加這一工程試驗。
吳健雄走進實驗室門才發現,在那裡研究原子彈的科學家們,都是自己崇拜的老師,甚至有很多都拿過諾貝爾獎,她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在實驗中提出想法時,也不忘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
這樣優秀的人才,美國是無論如何都要留住的,吳健雄起初不同意更改國籍,無奈美國實施重壓,令她學習無法繼續,為了不被這些條條框框固定住,她隻好屈服将國籍改為美籍。
雖然國籍改變,但心系祖國的感情一直沒有變,當時李政道和楊振甯在研究不守恒定律時,這項研究沒有得到實體界的認可,即使是對的,也沒人為兩個中國小夥子撐腰。
李政道走投無路時,找到同是中國人的吳健雄,彼時她放下手裡大事,在實驗室裡不分晝夜對二人實驗進行驗證。沒多長時間,她将實驗反推出來,兩個中國小夥子如願登上諾貝爾獎的舞台。
雖然吳健雄因為國籍的原因經常被國人恥笑,但她為祖國所作的努力沒有人知道。國際大型會議之上,作為蘇州女兒的她,将常穿着象征中國古典女人的衣服:旗袍參加會議。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我是中國人。
過了不久,吳健雄跟同樣是實體界有建樹的袁家骝結為連理,袁家骝還是袁世凱的孫子,二人在美國積攢下的積蓄全部捐給中國,用來幫助中國人才振興。當時中國和歐洲國家科學進行研究和探讨,離不開二人從中所做的努力。
建國初期國家需要大量科學家,吳健雄沒有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再加上更改國籍,這些因素沒少為她诟病,好在最後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她生命中最後時刻,回到家鄉蘇州安葬,享年85歲。
這個從小喜歡居裡夫人傳記的小姑娘,長大後成為像她一樣的人,即使世人對她很多很多誤解,但她始終保持赤子之心報效國家,為祖國的科學做貢獻,宇宙中有一顆用她名字命名的行星,這顆行星象征她對科學的貢獻,不會随時間變化而有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