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動以來,武漢地鐵在建設、營運、經營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奮力發展的拼搏勢頭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要求,成立以黨委書記、董事長為組長,總經理為副組長的改革上司小組,極力推動企業改革走深走實。人力資源是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是以,武漢地鐵以人力資源為着力點,跑出國企改革“加速度”,以高品質人力資源驅動改革專項行動的高速推進。

01
以崗為綱
打造人力資源 “地鐵模式”
厘清集團崗位設定,
建立公開透明聘任機制
通過梳理業務流程,武漢地鐵設定了涵蓋兩大崗位類别、七大崗位序列的100+個崗位,在推進用工外部市場化的同時,積極主動推動内部市場化,設定崗位聘任四大原則,全面建立公開、透明的崗位聘任管理機制。
科學确定人員需求,
做好人力資源規劃
根據建設、營運、經營、機關等闆塊的不同工作性質,以建設裡程、經營規模等名額為依據,武漢地鐵分别為各機關各部門厘清人員配置需求,堅決做到人力資源的不浪費、不備援、不緊缺,展現集約精幹高效的管理水準,為實作公司戰略提供了人才保障。
全面推行用工市場化,
向市場對标
武漢地鐵全面深層次推行用工市場化。一方面,積極推行分級分類公開招聘,以迅和公司、資源公司、商業保理公司等商業類子公司為試點,嘗試引進市場化職業經理人。另一方面,實行全員崗位聘任制管理,以崗定薪,按法按規開展員工聘任、續聘、解聘工作。
完善崗位認證體系,
明确員工晉升通道
為實作“能者上,庸者下”,建立了以能力認證為标準的崗位體系,崗位認證作為崗位聘任的前置條件,隻有通過崗位認證的員工,方可聘任至對應崗位。
崗位認證管理遵循三大原則:
1.能崗比對:員工的工作能力需與任職資格相比對;
2.業績導向:員工的業績貢獻需與崗位級别相比對;
3.評聘分開:員工的能力要求需與企業需求相比對。
通過建立完善的崗位認證管理體系,引導員工精準提升專業能力,全面提高員工工作和公司運作效率。
02
以薪為領
激勵員工幹出“地鐵速度”
以企業負責人為先,
建立薪酬激勵限制機制
堅持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激勵與限制相統一,制定并推行集團所屬機關負責人薪酬管理辦法。将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與所負責機關在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從業人員數量、投資額等方面的規模情況與考核情況等名額挂鈎,挂鈎部分占薪酬總額的80%,實作了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薪酬與能力、業績挂鈎,績升薪升、績降薪降。
實施工資總額管控,
建立實時動态調整機制
根據市國資委關于對出資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相關規定,将所屬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充分挂鈎,并将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引進高端人才、實施中長期激勵等措施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範圍。這一工資總額動态調整機制避免了集團下屬機關員工“幹多幹少一個樣”局面。把所屬機關全體員工的薪酬與機關整體業績挂鈎後,深度激發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
實行全員績效考核,
健全市場化薪酬配置設定機制
武漢地鐵秉承堅決破除平均主義、破除“高水準大鍋飯”的理念,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堅持員工以“崗”定薪、按“績”取酬、與“效”挂鈎,真正建立起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配置設定制度,實作富有保障性、激勵性、調節性的薪酬體系。
優化績效考核方式,
多視角深層次開展員工評價
為了将績效考核做到科學合理,專題研究,認真論證,制定了個人績效與部門績效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業績導向與激勵限制相結合三大原則,圍繞“德、能、勤、績、廉”五個次元,有序開展月度、半年、年度考核,并将績效考核的結果應用于員工的獎金配置設定、崗位晉升與評優評先中,促進全體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
武漢地鐵集團将以人力資源體系改革為基,進一步挖掘員工深層潛力,發揮員工自身能量,激發員工做事熱情,提升員工工作魄力,為做大做強武漢軌道交通事業保駕護航,為地鐵城市建設添磚加瓦,共同推進國企專項改革。
(來源:武漢地鐵 編輯:呂豔麗)